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手册

适应和拉练

[日期:2008-04-28] 来源:磨房  作者:十一郎 [字体: ]

 

三、适应和拉练
  





高山适应
  
    珠峰这种长时间、超高海拔的攀登保证充沛的体能,是安全、成功的首要前提。在适应和体能上要记住两点:
    1、冲顶之前,最重要的是——在取得适应的前提下,保持充沛的体能。
    2、只要有一定的雪山攀登基础,适应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在这里唯一不缺的就是时间。
  
    国内商业队在珠峰的适应拉练方案,起源于2003年的珠峰攀登。那年队员的训练、适应和攀登安排是:
    第一阶段——BC→绒布寺,BC→5800→BC(此两段均为当天往返);
    第二阶段——BC→ABC,ABC→北坳→ABC,ABC→BC;
    第三阶段——BC→ABC,ABC→北坳→7790营地(或者只到7500,不宿营)→ABC,ABC→BC;
    第四阶段——BC→ABC,ABC→北坳→ABC,ABC→冲顶。
    这种安排的特点是:以大量体力消耗,来获取极为充分的高山适应。
  
    但这种方式对于那些高山适应性强、体能中等的登山者而言,则未必适合。
    均衡考虑高原适应和保存体力,可以采取下述拉练和适应方案:
    第一阶段——BC→绒布寺,BC→5800→BC(此两段均为当天往返);
    第二阶段——BC→ABC,ABC→北坳→(7500,不宿营)→ABC,ABC→BC;
    第三阶段——BC→ABC,ABC→北坳→ABC,ABC→冲顶。
  
    如果一支队伍的组织者对队员的了解和信心不足,为了保证稳妥,常采用大量拉练的方式进行前期适应。
  
    高山适应性,因人而异。以2000年在珠峰遇难的阎庚华为例,他每上一个高度都需要适应、调整两三天。这样的身体特点,我个人认为基本不适合进行高海拔攀登。当然,这属于非常极端的例子。另外,在过去的若干次大型雪山攀登活动中,我也见过一些基本没有明显高山反应的山友。所以,对高山的适应性,必须亲身经历才能知道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谨慎和循序渐进永远是不会错的。

  
作者:十一郎
  
版权声明:
    非营利性网站、户外论坛,可在“尊重文章完整性、注明作者和出处”的前提下使用。
    传统媒体、营利性网站,未经本人许可,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引用、再编辑。谢谢!
    本文引用的所有图片,除作者拍摄的之外,部分来自朋友和网络公开资源,其相关权益属于原拥有者。
    本文发表于《户外》杂志2007年07期,刊出版本有所改动。

  
四、天气和氧气
    在取得高山适应和保证体力的前提下,登顶珠峰靠两气:“天气和氧气。”
  
01、天气:
    雪山攀登,是一项“靠天吃饭”的运动,即使人员状态、物资准备、高山协作等方面均处于最佳状态,没有适合的天气,依然无法保证安全,更无法保证成功登顶。
    对于珠峰地区而言,4~5月攀登季节的天气,总的来说比9~10月份理想。
    4月份稍微寒冷,同时伴有几次大风。5月份之后,天气逐渐趋于稳定。
  

2001年春夏季珠峰登顶人数与天气统计
  

2002年春夏季珠峰登顶人数与天气统计
  
    由于珠峰攀登线路的高差有3600多米,因此在同一个时间,各个海拔高度的天气不尽相同。所以在天气预报的资料收集方面,应做好针对性的收集。以作者2003年参与珠峰攀登指挥的经验来看,6500、7500、8500三个高度的天气预报最为重要。同时,不同高度的天气预报,都应有:24小时的详情(包括云量、风速、风向、温度、降雪可能性)、2~3天预测、一周趋势等。这方面,03年国内的预报,基本上无法用于攀登,但05、06年国内这方面大有改善。而国外大的商业队在天气预报方面,一直做得比较成熟,国内登山队的决策者如有可能,可参考他们提供的预报进行综合分析。
    登山需要的是好天气周期,但对于这么长周期的攀登活动而言,很难做到每次行军都是好天气,因此把好天气周期放在高处的攀登,是一个常见办法。
    4~5月份珠峰的好天气周期,每次长度多在3~5天。根据对历年珠峰天气的统计,适宜攀登的好天气周期,基本上出现在5月份,至少有2个,有的年份有3个。这3个好天气周期出现几率最大的时间段是:
    5月中上旬,第一个好天气周期;结束后一周左右,开始第二个好天气周期;如果第一个好周期提前到来、或与第二个好周期靠得近的话,5月底、6月初,将出现第三个好天气周期。
    随着近年全球天气变暖,我们也观察到第一个好天气周期提前几天到来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是2007年,第一个好天气周期在五月初就提前到达了。因此,在今后的攀登中,如何及时掌握准确的天气预报,是组织工作的关键。
  
02、氧气:
    1922年,英国珠峰探险队的芬奇和布鲁斯,第一次把氧气使用于雪山攀登,并确定了氧气装置的基本形态:氧气瓶+氧气面罩。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装备,在结构上,只是在氧气瓶和面罩之间增加了一个转换器。
    虽然,对于“氧气的使用是否符合体育精神?”这一问题,极少数纯粹的攀登者掌握着正确的答案,但是,对于大多数登山者而言,氧气在8000米以上攀登中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作为登山客户,那是必备装备。
    如要保证攀登顺利,提前吸、尽量多吸是关键。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程使用氧气,但至少要从7790营地开始持续用氧——需要全程用氧的人,则不应该来到这座山峰。
    氧气的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两个问题:
    1、阀门操作错误,导致氧气过早用完;2、误操作损坏阀门接口的螺纹,导致整套氧气装置无法工作。
    解决办法是:1、提前熟练掌握氧气装置的使用;2、带一个后备的转换器。
    氧气面罩最好采用下图固定方式的款式。另有一种从后脑到前面、中间多一条带子的老款式面罩,带着风雪镜的时候很别扭。同时,氧气面罩是有大中小号的,应找到合适自己型号。
  

面罩、转换器、氧气瓶
  

提前学习氧气装置的使用
  
    特别注意:攀登前,一定要调整好氧气面罩和防风雪镜,否则很容易遮挡视线。攀登中,氧气面罩附近容易结霜,最好提前告诉高山协作,要求对方记得帮助去除冰霜。

【内容导航】
第1页:前言 第2页:攀登线路和营地设置
第3页:珠峰东北山脊攀登线路总图 第4页:北坳营地
第5页:营地设置 第6页:适应和拉练
第7页:攀登装备提示 第8页:羽绒睡袋与防潮垫
第9页:珠峰探险简史 第10页:历年登顶及遇难人数
第11页:珠峰是一面“照妖镜”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