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手册

珠峰是一面“照妖镜”

[日期:2008-04-28] 来源:磨房  作者:十一郎 [字体: ]
八、珠峰是一面“照妖镜”
  
    现代登山发展到今天,高度作为单一指标,早已不足以真实地反应登山者的攀登水平和实力。从1953年到2004年,人类已经探索出16条攀登线路通向世界之巅,可绝大多数登顶珠峰的人们,采用的是南北两侧各一条传统线路,另外14条线路因为其难度和挑战性,基本上没有被后人重复——没有一个登山客户攀登过这14条线路。
  
    假如珠峰的高度不是8844米,而是比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K2,海拔8611米)略低,那么世界登山史的书写,从“喜马拉雅黄金时代”之后将是另一幅面貌。因为乔戈里峰的攀登难度远远高于珠峰——如果说,从传统线路攀登珠峰好像走楼梯上一座摩天大厦的话,那么攀登乔戈里峰,则犹如从外墙攀爬这座摩天大厦,并且还经常裸露在风雪之中。
  
    而今,珠峰之所以倍受重视,不在于它的难度,而在于它是世界最高峰。当越来越多的登山客户涌向这里,通过登顶达到各自的目的,珠峰并没有因此被“贬低”,被贬低的只是那些在珠峰表现出人性“恶的一面”的人。
  
    不论采用什么方式、不论有多少人曾登顶过它,对于不足以依靠自身能力攀登珠峰的登山客户而言,珠峰永远是一座伟大的山峰——它是一面“照妖镜”,人类所有的本性将在此得到充分的放大和显现。
  

  
九、作者的话
  
    自1997年我第一次接触雪山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共同摸索登山爱好者如何走向高海拔山峰和如何推动技术攀登,并组织了若干次雪山攀登活动、以及许多次低海拔户外活动。当登山还属于小众行为的时候,我至少相信:喜爱这项活动的人,彼此是有共同点的——我们是同类。
  
    然而,随着登山、户外人群的扩大,特别自2003年珠峰直播以来,在中国,民间登山已经逐渐不再仅仅是自发爱好者的活动,而更广泛地成为了许多模仿者向往的“群众运动”。登山人群在迅速地膨胀和复杂化,许多登山户外常识还没有来得及普及,许多登山的基本概念还未曾深入人心,登山这项活动就因为参与人群的变化,而变得非常的具有歧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和社会认同的途径和渠道少之又少——这是一个缺少机会和规则的年代。发轫自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间登山,自然也难以摆脱上述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当登山成为某些“社会冒险家”获取社会名声和潜在财富的手段时,我们无需诧异。
  
    现实社会环境的这种特点,不仅作用于由爱好者自发兴起的民间登山,并且更加强地作用于垄断着山峰资源的官方登山组织。上述两种作用,从内部,异化着“现代登山”这项有200多年历史的外来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轨迹。在外部,则有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媒体浅薄、权力寻租、信息贫乏、民众盲从、机会主义和犬儒主义盛行等时代特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异化着登山人群的成份和大众对登山的理解。
  
    在这个趋势之中,珠峰最具有代表性。由于它是世界最高峰,并且有两条难度不大的成熟路线,因此成为了中国登山运动异化的集中发病地。在这个系列帖子里,我要做的,不仅是详细解说如何通过商业登山的方式攀登世界最高峰,而且希望“珠峰商业攀登”这个事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上。
  
    中国的民间登山,虽有不少混迹其间的“社会冒险家”,然而主体依然是那些因真正喜爱而执着、精进的人们——他们也许不被媒体所传播、因此也不被观众所知晓——他们是真正的中坚。
  
    中国登山的希望,在民间。
  

  
    最后,仅以此系列帖子,献给所有发自内心喜爱攀登的朋友们!
  
2007年3月15日,初稿于北京
2007年5月17日,再稿于珠峰大本营
2007年7月25日,完稿于海南三亚
【内容导航】
第1页:前言 第2页:攀登线路和营地设置
第3页:珠峰东北山脊攀登线路总图 第4页:北坳营地
第5页:营地设置 第6页:适应和拉练
第7页:攀登装备提示 第8页:羽绒睡袋与防潮垫
第9页:珠峰探险简史 第10页:历年登顶及遇难人数
第11页:珠峰是一面“照妖镜”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