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对收集各类摄影包有着不亚于相机的嗜好,但打开柜子检阅了一番还是觉得没有适合此次用途的,真对应了那句俗语——女人总觉得柜子里少一件衣服~~,我需要的是一个方便机动的大腰包,也可以单肩背,容积刚好能装下ROLLEIFLEX与M6,还得有装小附件的空间和外挂选择,面料要相对轻便的尼龙,当然还得耐用,简单筛选下,答案是Lowepro的off road,另外,为了方便外挂我的UMPC和Minilux,另外还配了两个Lowepro小挂包,刚好通过两端的外挂系统固定上,总之一切看起来很美,不过等所有这些玩意装进去之后才发现,这么重的一堆挂在腰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一路还是只当单肩包使了。
尽管行千里不带针芥,乱七八糟可用可不用的附件越少越好,我还是忍不住往摄影包里塞进了这些东西:ROLLEIFLEX的遮光罩与UV(人懒,带了从来没用),短快门线,吹气球,M6用的中灰镜(也是没用上),擦镜布,毛刷、备用电池以及GOSSEN LUNA PRO测光表,GOSSEN是我最满意的一件附件,装配了一个可拆卸的5度点测光头,我觉得用于风光摄影已经足够,最大的好处是体积比别的点测表要小的多。
我的摄影包及内容物
此行另外一件重量/利用率奇低的附件是三脚架,其实这与三脚架本身没什么关系,主要是个人习惯使然,白天科考没有多少空余时间和体力让你架起架子慢慢折腾,我的几台相机快门振动几乎没有,而且都是标头,手持基本不用担心,因此只有晚上拍拍营地夜景才用的上三脚架,担心碳素架子在低温下经受不住粗暴折磨,因此还是使用的传统铝合金脚架GITZO 1126+NB3云台,总重约1.5公斤,高原上也算是个不小的负担了,但不带还真的不行。
人肉IS脚架,肩扛队友的CANON 600炮打猎
人肉IS脚架,肩扛队友的CANON 600炮打猎
用胶片机的直接后果就是驮包中相当大的空间被胶卷占用了,由于对可能遇到的场景与风光心中无底,因此本着用不完总比买不到好的原则带了98个胶卷上路——66卷135及32卷120规格,清一色的KODAK 100VS反转片,我挺喜欢100VS 色彩风格,尽管颗粒相对有点点粗,最后只用了三分之一不到,另外为了伺候这些宝贵的底片,还准备了一个图马克的大号防X光袋——毕竟飞来飞去被机场X光照来照去总归是不太好。
100VS最让我喜欢的暖系硬朗色彩表现
100VS最让我喜欢的暖系硬朗色彩表现
说器材本身说多了好比菜里味精放多了一样容易倒胃口,所以最后不妨谈谈使用,这个季节高原上通常不用考虑防水的问题,下点雪那么低的含水量只要及时擦拭掉都不会带来麻烦,烦恼的只是无休止的尘土,放在外面一会便能钻满机器的每个空隙,队友的变焦头吃土吃多了转起来吱吱想,听着都吓人,因此没事还是刀枪入库全装包里好,即使如此,我的MINILUX最后镜头盖也出现了偶尔打不开的迹象,原因就是前盖转轴处尘土进多了。三台机器基本上分工明确:ROLLEIFLEX用于营地或科考停留过程中拍拍风光,LEICA M6用于行进车辆上抓拍或在营地拍摄一些花絮,Minilux用于远离车辆和营地,登山过程中拍摄所见到的一切。当然这个组合有个大缺陷,既不能拍远,也不能近摄,既够不着藏羚羊,也拍不了火山石的特写,行前曾考虑过要不要带上NIKON F100和300炮,但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毕竟根据以往的经验,多个香炉多个鬼,且不说多这么一大套系统出门的累赘,机器越多分散的精力越多,留给思考的空间就越少,什么都想拍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拍不好,月满则亏,还是老老实实用好我最熟练的焦段拍我最感兴趣的题材吧,必杀技练好了,可比万金油来的利落的多,于是,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用我的SWAROVSKI 8X20远眺一下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狼、鼠兔等等的身影,不过由于某种机缘,这些动物们有时候走近拍也不是太难的事。
随我久经沙场的SWAROVSKI 8X20,优雅的外表下有一颗极其坚硬的心
随我久经沙场的SWAROVSKI 8X20,优雅的外表下有一颗极其坚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