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师傅开车顺带着我们两个去了坡下的乃琼寺,它被称为哲蚌寺护法神殿,全藏区几乎所有寺院的护法神都集中供奉在此。金刚师傅说他的护法神也在这寺里,除此之外还有达赖喇嘛的,真是神秘之地。
只是乃琼寺也马上要关门了,我们只在门口停留了一小会儿。听他们说明天要再来,小南很感兴趣的问了联系电话,打算明天再跟他们逛一遍。
第二天早上又到哲蚌寺,情况和昨日已大不相同,行人如织、香雾弥漫,这次就没有拿出相机的欲望了。一路听着几位老师的讲解,总算不像以前那样参观得糊里糊涂的了。他们能讲出壁画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以判断出殿堂天顶丝绸的久远年代,各个不同时期佛像雕塑的不同风格,等等。
专业人士,观察的视角跟一般游客也不尽相同。其中一位老师很关注寺里几处摆放着的几口大锅,这是以前寺里大厨房里煮食用的,可同时为数千人提供饮食,直径约有3米,青铜质地,制作工艺精良。
这些画在寺门上鲜艳的人形图案,不容易被游人注意到,其实是一种特别的唐卡叫做铁皮唐卡。除了绘制在纺织材料上的传统唐卡之外,还有更高级别的人皮唐卡,非常名贵稀罕,我们恐怕无缘见到了。
与金刚师傅几位告别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八角街。今天是我在拉萨的最后一天了,该花点时间买点纪念品。
大年初六,街上很多商店都开门了,露天的摊贩更是数不胜数。逛街对女孩子来说总是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于是我们慢慢的一家家的看着。店铺里的东西比较精致特别,但是价钱也比地摊的贵不少。
我在地摊上买了近10条尼泊尔风格的披肩和围巾,因为价钱实在便宜,20块一条,拿回去送人啊。早听说绿松石十有八九是假货,但是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挑了好几块漂亮的绿松石吊坠,我的诀窍也不知道是否可信,听一个驴友说的:拿绿松石来划玻璃,能把玻璃划出伤痕来的就算是真货了,因为绿松石的质地是比玻璃硬的。于是,嘿嘿。。。那几家店的玻璃柜台就不小心被我划了好几刀。
后来遇上早先一起去日喀则的旅伴,他和一个贵州女孩约好上一家藏民家做客,顺便带上我们俩儿。四个人买了一箱水果,搭上小巴出发了。
地方离拉萨不算太远,那家人还特别到马路边上来接我们,非常热情。他们家的房子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很大一幢三层楼房,室内装修得很现代,有个很可爱的小院,中间种了些果树,看起来家境很殷实。我们在院子里坐定,很快就端上来好几样小菜,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好,是我在西藏这些天吃得最好的一顿了,至今想起来还流口水。
原来主人是驴友在甘南旅行时遇到的朋友,这次趁过年到西藏来拜佛,正巧他们两个遇上了,于是约好来做客。这是他家在拉萨的房子,平时并没人居住,连我们吃得特别香的牦牛肉也是他从甘南带过来的。
那天晒着暖暖的太阳,我们几个人围着聊了好久。主人名叫交巴加,在兰州念过大学,如今在甘南的一个县里担任团县委工作,所以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交流完全没问题。他直到高中才学会写自己的中文名字,虽然每个孩子都想学汉语,但是却没有条件;看到内地的经济发展,他们都很羡慕,可照现在的发展条件几十年都赶不上;他们也不想独立,因为深知汉族的文明更强大,独立只是争取更多优惠条件的筹码;他们对中央染指选出的班禅将信将疑,每个人拜佛时祈求更多的是愿达赖喇嘛健康长寿,他们确信是达赖喇嘛在国外的活动帮助他们获得了更好的待遇。。。。。。
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对藏区人民艰苦生活的描述,那里的孩子在严寒的冬季还穿着露趾的鞋、着单衣去上学;一个老藏民看着远处一辆疾驰而过的白色越野车喊到,那头白牦牛跑得真快啊!这个被当地人引为笑谈的故事让我现在想起来也异常辛酸,也许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交巴加说,那里的人们真的需要帮助,尤其是孩子们。并不需要捐钱,只要拿出一点旧衣服,在冬天到来的时候给他们一点温暖就很好了。听到这些我们四个人都不约而同的拿出纸和笔,记下了他的地址:
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刀告乡当尕村
交巴加13909415600
邮编747600
前两天收拾衣服的时候我挑出好几件半新不旧的、已经不打算再穿的打好了包,准备周末有空的时候就到邮局寄出去。并没有打算召集很多人一起寄,因为邮费会是不小的开支,我就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吧。
拉萨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又来到“矮房子”消磨时间,开了一瓶大藏秘给我送别,又是快乐的一天。
在西藏,每天都是快乐的!
第二天一早八点,天还没亮,我就背包赶往火车站了。路上正好有一家三口跟我拼一辆出租车,到了火车站司机把我的大包拿出来竖在地上,那家的小女儿下了车便走到我的包旁边来弯腰拿起,让我着实愣了一下,这包明明是我的,她干吗要拿?大概包太重,她母亲也过来帮忙。看到我疑惑的表情,她们俩微笑示意我过来,我突然恍然大悟,那一刻很感动,原来他们是想帮我把包背起来......
这就是西藏人在我离开前的最后一刻,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多可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