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第0天(拉萨集合)
拉萨接机,入住特色的青年旅社(双人间),晚饭(含在费用中)后一起去逛街泡吧,开始适应,习惯西藏的生活。晚上统一检查个人徒步装备。
第1天(拉萨—定日)
定日,这个离珠峰最近的城镇。小镇寂静而安详,街道上没有人来人往,倒是有不少流浪狗八面威风到处穿梭,太阳灿烂而温暖地照在每一人和每一座房子上,这时候,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悠闲。那些被过分渲染的利益纷争,那些被无情伤害过的情感,那些被歌颂的人物和故事,都在阳光下都变成了斜斜的影子,它渐渐地变长,变痩,终于随着太阳的离开而消失。入夜,整个小镇灯光稀疏,安静得如同唐诗中的古井,充满着沧桑的遐想。
第2天(定日—佩枯错—萨嘎)
高原的云很低,仿佛用掂起脚就可以触到。蓝天,白云,雪山,旷野,这样的高原景色应该算完整了。不,完整的高原还要有湖泊,前方,一个宝石一般的蓝色湖泊越来越近,这里就是佩枯错.佩枯错也是希夏邦马峰的所在.北坡,野博康加勤冰川带像一条玉龙,冰塔形态各异,冰凌分明透亮;南坡,温暖湿润的高山杜鹃林却如同一片碧海,林地花团锦簇,动物安居乐业,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萨嘎县城,一个黄沙弥漫的小城。为数不多的几家旅馆,饭店,还有网吧,可以看到不少旅行者包租的越野车。
第3天(萨嘎—仲巴—马攸桥)
仲巴,藏语意为“野牛毛牛出没的地方”,是新藏南线经过后藏的最后一个县,县城在托吉。从萨嘎到仲巴之间(新、老仲巴之间除外)每隔十公里就有道班维护,除个别山路外路况都还不错,卡车行驶速度可以在40-60公里/小时,小车的时速基本可以保持在80公里左右。仲巴地处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气候干燥,风沙极大。现在的县城是1990年从被沙化威胁的老县城所在地扎东搬迁过来的。所以当地人说起仲巴,一般是指新仲巴,老仲巴指位于新藏公路边的扎东。老仲巴因为位于新藏公路,交通便利,有一些商店和茶馆等。因为大部分人口已迁往(新)仲巴,这里除了这些为过路人准备的设施以外,整个镇上已少有人气,显得分外荒凉。
第4天(马攸桥—圣湖—大金)
许多宗教典籍和传说中都曾记载描述过玛旁雍错。印度传说中称这里是湿婆大神和他的妻子——喜玛拉雅山的女儿乌玛女神沐浴的地方,而西藏的古代传说认为这里是广财龙神居住的地方。玛旁雍措又称玛法雍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据说这是为纪念11世纪佛教战胜当地本教所取的名字,源起于11世纪在湖畔进行的一场宗教大战,结果,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玛旁”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此湖因而得名……唐朝高僧玄奘在其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对玛旁雍措也有所描写,将这里称为“西天瑶池”。佛教经典中将一处湖泊称为“世界江河之母”,所指就是与神山并列齐名的“圣湖”——玛旁雍措。过去湖周围有九座寺庙,它们分别是位于东面止贡噶举的修习地色瓦龙寺,位于东南面的萨迦派聂果寺,南面的格鲁派的吹果寺,西南面的止贡噶举大德果仓瓦的修习地果祖寺,西面的莲花生大师的修习地切马寺,西北面的高僧修习洞,北面的竹巴噶举派的朗那寺和东北面的格鲁派的日笨寺。
第5,6天(神山转山)
沿着冈仁波齐脚下一圈的山路,是一条千百年来被无数朝圣者踩过的圣路,五大宗教的任何一个教徒,都以一生中能有机会围着冈仁波齐转一圈为荣,这条路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徒步线路之一。因此每年5-10月大雪没有封山时,这里有大量来自我国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的信徒前来朝圣,也有不少国外徒步爱好者和游客费尽周折前来一睹风采。
我知道一些信徒,在刚刚朝圣时,带着家里全部的牛羊车马和贵重衣饰,沿途施舍,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时,就变成了被别人施舍的乞丐,但这些快乐的人还孜孜不倦地走在路上。许多藏人,就出生在朝圣的路上。我问,为什么要朝圣?一个人说,为了赎罪;一个人说,朝圣让他感到无尽的幸福;一个人说,他要为所有好心人祈祷,令这些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一个人定定地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为了世界和平。”
为了世界和平。倘若换了个没有信仰的人在饭桌上说出来,定是让所有人钻桌子的幽默。然而说这话的朝圣者,坚信当他完成了朝圣后,世界和平总会到来。
第7天(大金扎达土林—扎达县)
扎达土林位于阿里扎达县境内。进入扎达,便会看到象泉河两岸土林环绕,巧夺天工,蜿蜒曲折数十里。有的形似勇士驻守山头,有的形似万马奔腾,有的形似虔诚教徒静坐修行……土林是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衬托下,这里婉若神话世界。
第8天(扎达土林—古格王朝—扎达)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第9天(扎达—狮泉河—改则)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西部。藏语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源出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北部的森格喀巴林附近,源头海拔5164米,西流在扎西岗附近与噶尔藏布汇合后,向西北流出国境后,改称印度河。在中国境内河长430千米,流域面积2.75万平方千米。地处西藏干燥地区,流域年平均径流深仅25毫米,水系不发育,主要支流有生拉藏布、公前河、赤左藏布、婆肉共河、朗久河、噶尔藏布等。河流除接受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外,地下水补给量占比例很大,约占年径流量的67%。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比较稳定。河水温度低,年平均水温3℃,河流结冰期长,一般于10月底出现岸冰,至翌年4月的中、下旬才完全消融,其中12月至翌年2月河流还出现封冻现象。空调车(B/L/D)
第10天(改则—错勒)
改则地处"世界屋脊"之巅,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壮丽多姿的高原自然景观,对探险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里地广人稀,自然生态至朴至真。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得以保存,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盘羊以及濒临绝迹的黑颈鹤等,为研究它们繁衍生息、进行变异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实为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空调车(B/L/D)
第11天(错勒—道班—桑桑)
袅袅的炊烟升起在金黄的暮色中,迟归的鸟儿飞越着低矮的电线杆,忠实的狗儿守望在朝阳的陡坡上,懒散的牦牛渴饮在路边的水洼里,这就是桑桑。那河就像载歌载舞的藏人手中长长的洁白哈达,在空中任意挥舞着画下无数优美的曲线后,再被定格着轻灵地落下似的,就那么十曲百弯地在暮色降临的大地上绣成了一幅幅亮晶晶的银色丝绦。河流弯弯曲曲迂回盘旋之际,方圆无数星罗棋布的的小水洼如大小不一的珍珠玛瑙,点缀着莹莹如玉的河流丝带,有的象是一朵白梅花芯包含着的硕大花蕊,有的象是一束白玫瑰上散落着的点点繁星。斜阳的余晖透过厚厚的积云依然柔和地闪着光芒,使得那些玉带织就的花瓣像是笼罩了淡淡的一层金色花粉。彼情彼境,其实是只可欣赏不可描述的,任何华丽的词藻对于大自然优美绝伦的创作而言,都只是画蛇添足。空调车(B/L/D)
第12天(桑桑—拉孜—日喀则—拉萨)
拉萨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