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北京山峰词典,很实用,爬山必看

[日期:2011-06-14] 来源:绿野网  作者: [字体: ]
北京山峰词典(北京山友必读) 
2009-04-13 17:46:32 来自: 空错 ------------------------------ 
能把北京的山整理成6万多字的人,只有阿坚了。感谢阿坚。整理他的《山经》全文如下。(网上找不到他文章所说的地图) 

阿坚(大踏):别名大踏、阿蹦、莫斯、赵世坚。男,1955年生于北京,汉族,老家山东崂山县。多次从五条路线入藏,近年为地质所西藏考察队炊事员。出过旅行、音乐、小说、饮食等多种书。1999年与作家狗子、电视人子鹏、音乐人颜松等组成后小组从事后旅行活动。 

------------------------------ 
前言 
挨着个地爬北京的野山,我是从72年开始的,当然不算香山八达岭啥的。从82年冬又加上较系列的走访北京境内或左右的长城。二十七八年来,好几百次地从城里奔向远效山区,登上山顶或较高的烽火台,看个清楚,再笔记个大概。往年一攒,就厚之如书稿了。 
北京的高峰多么?千米以上有通用名字的近80座。千米感觉上有多高?两个香山吧。我爬了60多座,登顶的有40多座。 
所以,吹点牛,在民间,我算北京山峰北京长城的专家,因为我的专访不带政府行为及科研任务,是纯个人化的。记录呢,也不符地理或考古文本的规范。我是,走着瞧,瞧而记,重视路线和方位以及山脊或长城的走势。是想,谁要再爬这山或这段长城,先听我讲一遍或看看我口述般的笔记,就能少迷路少麻烦而多知道些具体有用的信息;可以爬的累但不可以爬的糊涂。当然有的长城专家或地理专家,知道此座山峰此座烽台,但因体力而不宜亲临荒山野墙,于是我的越野笔记没准就能提供最新消息,比如20年前那本书中说的这个长城关楼现在毁塌没了,比如10年前的那片辽东栎林现在只剩树根了。至于山里的民生民俗以及抱怨啥的,凡我看见听见也就顺笔简记了。 
我是又虚荣又怕误人,这里先把本书稿的缺陷报出,省得读者怨我不早说。 
北京境内(含骑境)近80座较有名的山峰,因我未爬过便无实勘介绍的大约如下:卧洼山,大黑林,头道沟大尖山,大坨,桃山等。 
因未登顶而信息不全的大约如下:大凹尖,韭菜山,黄花顶,大洼尖,刁窝梁等。 
另外我学浅性懒,观察不细,访问不实,也很少做案头准备和事后研究,总是“大概齐”就得。故笔记中必有我尚不知的错误以及“大概不齐”的地方,那它就算作业,谁批改了谁就是老师。 
这里只涉千米以上山峰。虽然800米上下的盘山、大羊山、鳞龙山、上方山、凤凰山等也较有名,但因到不了“杠”就不记录在此了。 
超过千米标准的山峰但旅游太热闹的比如妙峰山,虽是长城但人共知者比如八达岭,这里只简略一说。 
为叙述方便,山高多以千百而论,比如“2303米的灵山”,只说是“两千三的灵山”,只取高米数的前两位。但有一节“山峰高程表”则标准标出海拔(有的山因图不同而有两种标高).文中句号以不妨碍阅读适当标出,省得三五个字有时就得画一个句号。 
北京高峰索引以英文字母为序。但文中有一节分别按区县或交界来罗列山峰。 
附上的手绘图均以透明纸拓标准地图而成,当然不宜做行政划分的依据。 
这本笔记排版之前,我争取再走访并记录几个山峰或长城关口。越接近全部或圆满越有欲望却也越感困难。我试试吧,有的山峰和长城在那等我已经20多年了。 
真有对不住的。 
第一章 北京山峰概述 
1北京一半面积是山区 
2两千米以上的三座 
3高峰密集区或密集线 
4北京诸高峰的各自特色 
5北京千米以上山峰名录 
6最有收获的山脊纵走(联跨诸峰) 
7野生动物最多的山 
8北京山峰的峰型归类 
9比喻说山(一千五百米以上者) 
10北京界外不太远的名山 
11关于北京地图(含远郊县者) 
12公路至顶的高峰 
13千米以上山峰最多的区县 
14山腰以上小路难辨须钻荆丛的山 
15未开发旅游的山峰 
16几点交待 

1北京一半面积是山区 
北京一半面积是山区,一般人可能不信。有钱的去坐坐环察北京全境的飞机,没钱的去看看等带高色的北京市全图,即发现北京境内平原区的西、北、东北皆为连绵的山峦。那山峦以顺时针方向分属西山、军都山、燕山山脉;而西山为太行山脉的支脉,军都山由西山、大马群山、燕山的尾脉纠结而成,燕山又与冀辽界处的七老图山相连。 
北京绝多为山区的县份是延庆、怀柔、密云,半为山区的为房山、门头沟、昌平、平谷,不沾山区的郊县只有顺义、通县及大兴,山区既半,故北京的山峰就海了去了,真多如海上之波峰。 

2两千米以上的三座 
两千三的东灵山、两千二的大海坨、两千一的雾灵山,像三个坚实座标将北京地形固定在华北平原的西北角与坝上高原之间。 
与东灵一谷之隔的西灵更高,海拨两千四。西灵再往西50公里即是太行主峰2870米的小五台山了。大海坨山脊连线上的西北几峰都高过两千,但除了当地几乎没名,统称大海坨即可。雾灵山的主峰峰顶实在兴隆境内,因其北坡部分在北京境内,所以它也姑算北京的高峰吧。东灵和大海坨都坐落在京冀之界上。 
这北京三大高峰有一特点,即山顶均不是尖峰状,而是峰顶较缓、面积较大。雾灵顶有河北台的电视转播站,东灵与大海坨顶原皆有测量架。(见书后附图) 

3高峰密集区或密集线 
高峰最密集的山脊线是门头沟与房山交界的山脊,诸峰全部高过一千五,自西向东计有:大黑林,一千八;百草畔,一千九(亦名白草畔,一说高两千);百花山,一千九。老龙窝,一千六;清水尖,一千五(离开县界偏北).这道山脊线的纵走,很刺激,它应算北京山区的“喜玛拉雅”了。 
东灵附近,也是高峰区,其西部的韭菜山(我未登过)高一千九,黄草梁为一千六。连上西灵,这四座高峰,均山顶平缓,登而只累无险。 
房山境内的高峰群也基本在黄山店以北、霞云岭以东的一道主山脊线上,它们是一千三的上寺岭、一千二的猫耳山和大凹尖(未登顶),此三峰之顶皆峰嵘窄峭,峰姿足矣。 
怀柔北部偏西也有三高峰相距不远,为一千七的卯镇山,一千六的西猴顶、东猴顶。此三峰之坡,林木繁荣,惜砍伐日甚。 
怀来、延庆、昌平三县交界附近亦有高峰群,为一千四的黄楼洼、一千二的清水顶、一千一的南天门(我未登顶). 
延庆香营以北的山脊线,也有三峰相距不远,是一千二的暴雨顶和佛爷顶、一千一的半块豆腐山。 
至于双高峰近距的就更多了,如,一千五的黑坨山与其南3公里的一千米的火药山,一千四的云蒙山与其南一千二的黄花顶(我未登顶),一千米的四座楼山与其东一千二的风簸箕梁。 
还值得一提较单独的高峰有,一千五的凤凰坨,一千四的鸭山,一千三的笔架山,一千二的卧洼山,一千二的燕羽山,一千米的吹风坨,一千米的长城北京结点,一千二的番字牌乡的大洼尖(我未登顶),一千二的妙峰山及一千米的西大尖。千米以下的暂不提。 

4北京诸高峰的各自特色 
我只谈媒体介绍不多的,或须重视的,所谈皆海拔千米以上者。 
最不好爬的是凤凰坨和黑坨山,虽才一千五百多米高,但山腰以上连打柴小路也无,且树丛繁密,若是夏天更有毒虫毒蛇,但绝无攀登之险。 
登顶最危险的是笔架上,最后50米须攀岩。山顶为米宽的瘦脊。 
明长城意义最大的是“北京结点”山和清水顶,二者顶上均有三叉长城相交。被长城研究者定义为“北京结点”和“清水顶结点”,在北京长城诸结点中,此二者最具规模。 
最轻松可登顶的是黄草梁。将车停在该山北麓海拔一千二的榆树湾,散步般地、最慢约两小时即可登上当地地拔才五百的黄草梁,并且小路宽时可达八米--原来为“天津关”南北的驿路。至于能开车至山顶的百花、百草、雾灵等山,不给一点步行跋涉的机会。 
据北京植物地理专家说,北京地区植被最丰富的山林在黑坨山、凤凰坨、卯镇山、猴顶。我爬这四山时,觉得总也钻不完树丛。当然此四山的蛇也多,夏天时应谨慎,当地老乡说最毒的是“白蜡杆”(白色、尺长、毒大). 
山顶山麓落差最高的山峰为:西大尖,二百至一千;雾灵,一千三至两千二;大海坨,一千三至两千二;燕羽山,四百至一千二;黑坨山和卯镇山,六百至一千五六。 
最不宜去的是已开发旅游的如下高峰:西灵、百花山、百草畔、妙峰山、雾灵山、云蒙山等。 
媒体介绍最少的是:笔架山、黑坨山、凤凰坨、猫耳山、韭菜山、簸箕梁、大黑林、卯镇山、鸭山、猴顶等一千二以上者。 

5北京千米以上主要山峰名录 
房山境内:上寺岭(1307,黄山店北);猫耳山(1243,长沟峪北);大洼尖(1210,霞云岭南);卧洼山(1209,平峪西北);什锦塔(1058,圣水峪西南);大坨(1009,霞云岭西); 
房山与门头沟交界处:大黑林(1858,宝水西北);百草畔(1983或2035,宝水东北);百花山(1991,史家营西);老龙窝(1649,达摩庄东南); 
门头沟境内:清水尖(1528,大台西北);黄草梁(1670榆树湾南);笔架山(1379或1448,大村西北);刁窝梁(1000,大村北);张家山(上苇店西北,一千二百多); 
门头沟与昌平或涿鹿或怀来交界处;东灵(2303,江水河西);韭菜山(1915,麻黄峪南);妙峰山(1291,涧沟西北);金树塔(小龙门南,一千七百多); 
昌平与怀来或延庆交界处:黄楼洼(1439,黄楼院西);南天门(千米以上,陈家堡南);青水顶(1239,西拨子南);磨盘山(1066,梁庄西南);东大坨(亦名西大尖,千米以上,位于昌平、海淀、门头沟交界处); 
延庆境内:燕羽山(1278或1180,慈母川西);十八盘岭(1156,大庄科西);暴雨顶(1254,刘斌堡北);佛爷顶(1253,香营北);黄土梁(1064或1015,八达岭北);莲花山(1004,汉家川东北);南猴顶(千家店以南,一千四百多); 
延庆与怀柔或怀来交界处:大海坨(2234,怀来大海坨村东);半块豆腐山(1156,黑峪口西);头道沟大尖山(1507,小川北);凤凰坨(亦名凤坨梁,1530,偏坡峪东);火药山(1141,庄户北); 
怀柔境内:黑坨山(1534,大杨树底下北);吹风坨(千米多点,黄花城东北);“长城北京结点”山(1099,庄户东南);贾儿岭(千米多点,西栅子南); 
怀柔与赤城或密云交界处:云蒙山(1414,黄土梁东北);卯镇山(1776或1755,温栅子西);猴顶(西猴顶东猴顶相连,1696,杨木栅子东); 
密云境内:大洼尖(1255,番字牌南);黄花顶(1210,牛盆峪北); 
密云与滦平或兴隆交界处:雾灵山(2116,大沟南);桃山(1095,白马关东);梧桐沟顶(一千七以上); 
平谷境内:四座楼山(1063,史家台南);风簸箕梁(1247,史家台东,界分平谷兴隆); 须说明的是,以上仅记录了56座千米以上山峰,因其在地理界公认的比较有名。其实凡一千二百米以上的山峰左近之峰亦多高过千米,除当地人知其俗名外并未流通。这56座山峰,画“”者我未爬过,有六座;画“”者我爬而未登过顶,五座。余下的我皆一次或两三次地登过顶,有40多座。括号内的地点基本是我登该山的起点,一般为村。 

6最有收获的山脊纵走(联跨诸峰) 
房山与门头沟界山之脊。我是从东西向走的。驱车或坐车至斋堂南的达摩庄,过若干小煤矿后,登上小山脊,即望老龙窝。登老龙窝(顶有测量架,铁制)后,即可向西沿脊行走。脊上有小路,但多荆棵或峭崖。一路野鸡飞鸣,间或能拾野鸡蛋,天空时有鹰鹞翻过。过一片开阔的高山草甸后,至百花山下。向西爬过次峰再两公里才登至百花山。再往西,沿脊上小道,过高山草甸,至百草畔。再往西,我没走,据人家以及地图说可至大黑林。 
黑坨山--火药山-“北京结点”之线。车由西向东过“东北口”(明长城关隘)后,下坡到杨树底下村。再往南走13公里的干沟,可爬上黑坨山。往西往南下坡约3公里至火药山。再往南下坡至底沿长城往上,即上明长城的“北京结点”. 
猫耳山-上寺岭--大凹尖之线。由长沟峪煤矿,向西可登猫耳山。沿脊一两公里至上寺岭。再起伏两个山梁至大凹尖。大凹尖的山脊往南两公里即什锦塔山。但上寺岭至大凹尖我未走过。 
黄楼洼--南天门--清水顶线。由白羊城往西北,8公里后可登黄楼洼。再沿长城1公里至南天门。沿长城起起伏伏再往北走6公里即达清水顶。 
笔架山左右的纵走。从大村北的西刁窝梁爬起,登顶后向西下山,再5公里可登笔架山。再跌荡走山或谷,可爬上广坨山。此线我未走过。 
暴雨顶--佛爷顶--半块豆腐山。由刘斌堡向北登暴雨顶。再沿略有长城的山脊约7公里登佛爷顶。然后向西下坡,再往上爬就到了有测量架的半块豆腐山。 
东灵--韭菜山--黄草梁。由榆树湾先向南上黄草梁,再折西北山脊可登韭菜山及黄草梁。(见书后附图) 

7野生动物最多的山 
大海坨:这20年登过两次,每次都看见黄羊、狍子,离人也就30米。野禽等不算。 
卯镇山、笔架山及猴顶:毒蛇最多。 
凤凰坨:巨型彩色蜘蛛及牛蜂很多。 
金树塔:野猪。 

8北京山峰的峰型归类 
山顶为高山草甸者,海拔均在一千七以上,其山顶必缓而平。计有东灵,大海坨,卯镇山,百草畔,百花山。 
峰顶峥嵘的山,计有:笔架山,猴顶,暴雨顶,云蒙山,猫耳山,上寺岭,老龙窝,燕羽山,等。 
峰顶有长城遗迹者:“北京结点”,清水顶,火药山,暴雨顶,佛爷顶,四座楼山,吹风坨,凤凰坨,头道沟大尖山,黄草梁,广坨山,黄楼洼,南天门,西刁窝梁,黄土梁,贾儿岭,等。 
峰顶有庙者:妙峰山,百花山,佛爷顶,上寺岭,雾灵山,东大坨(西大尖),等(但有的只剩墟址). 
山峰半腰有泉者:连花山,大海坨,百花山,妙峰山,猫耳山,黄花顶,云蒙山,等。 
横看成岭侧成峰者:笔架山,云蒙山,“北京结点”,上寺岭,莲花山,暴雨顶,猴顶,等。 

9比喻说山(千五以上) 
东灵:西灵的弟弟,但比哥有名。 
大海坨:海浪般高峰区的耸立之岛。 
雾灵山:雾灵不如电灵,上有各式电讯站。 
百花山:百花山顶娘娘庙,不见娘娘见大兵。 
卯镇山:山体如“卯”字,四沟三峰。 
黄草梁:若秋天去,觉这山真“黄”,为恋爱佳境。 
凤凰坨:山顶老鹰即凤凰,山腰凤凰是“黄峰”. 
老龙窝:龙是黑龙,京西大煤窝。 
猴顶:老猴子是秃头--林子伐过半了。 
黑坨山:这山真黑,石黑风黑炭窑黑。 
百草畔:南北山民如“劲草”,也都知“商风”了。 
金树塔:怪不得当地人称之为色树团儿。 

10北京界外不太远的名山 
小五台:2870,五峰比连,可至西金河口或桃花登山,峰区内有军事禁区,禁老外。 
云雾山:两千多米,周侧多原始次生林,顶有电讯站,快到丰宁时由南辛庄向东可登。 
西灵:两千四百多,顶有秦长城遗迹,出京西至孔涧往西可登,夏日须带毛衣。其附近另有几座两千二以上的山峰。 
大尖山:位于赤城龙关以西,近两千,上有长城结点。 

11关于北京地图(含远郊县者) 
《北京市全图》。地图出版社,1994年3月版。政区划分资料截止于1993年12月底。定价4元。图幅约100厘米×70厘米。各区县分色划分。比例1∶28万。读之若见“大拼盘”. 
《北京市》图。北京师范学院(现首师大)1978年4月编制。比例为1∶225万。图幅110厘米×80厘米。侧光单向投影式地图。读之若在飞机上俯瞰。多处信息不足或过时。 
《北京市地图》。等深色、等高线图。比例为1∶60万。图幅50厘米×35厘米。行政资料划分截于1989年3月。中国地图出版社1990年3月编制出版,此图地形及海拔较清晰。 
《河北省全图》(含北京市).此图可得知北京界外的邻区县。地区分色划界。地图出版社1975年3月版。比例为1∶120万。1981年3月改版(以 1980年12月前的资料为依据). 
《北京地图册》。16开。分区县。打开以后为8开版。等高线、等深色图制。约50页。 

12公路至顶的高峰 
雾灵山。由河北兴隆县城进大北沟,过北水泉、扁担沟等共20公里至山根下,再上盘山公路,过莲花池(据说现修有高级渡假区),可一直到开山顶的河北电视转播站。另外,从密云的新城子,往遥桥峪(现为旅游区)、曹家路,可开车至雾灵西坡的雾灵山林场,但不通山顶。 
百花山。从史家营有盘山公路可至百花山顶。据说现在百花山的西北坡,经百花山林场也有一条通山顶的公路。 
百草畔。从房山的霞云岭沿国道往西,至宝水前,有向北的叉口,驶上不远,在一煤矿边上,即有开至百草畔山顶的土石公路。 
佛爷顶。出延庆向北至香营,沿国道再西北向过黑峪口,右侧即有开至佛爷顶山顶的土石公路。山顶有军事单位等。 
四座楼山。从平谷的熊儿寨往东,至南大地,有土公路可至四座楼山顶的电讯站。 

13千米以上山峰最多的区县 
首先是延庆县,约30座(含与他区县共有者).具体是,青水顶,南天门,黄土梁,马鞍山,大海坨,大西山,半块豆腐山,佛爷顶,暴雨顶,燕羽山,十八盘,蚂蚁山,莲花山,凤凰坨,北大坨,火药山,野山,槟榔山,大黑尖,营四路山,庙沟山,大长洼,北石湖,正座,阳坡高尖,头道沟大尖,等等。 
其次是门头沟区,约13座(含与他区县共有者).具体是,大黑林,白草畔,百花山,老龙窝,清水尖,妙峰山,东大坨(西大尖),西刁窝梁,笔架山,广坨山,黄草梁,韭菜山,东灵山等。 
再次是房山,10座。约有上寺岭,大凹兴、卧洼山、大黑林,白草畔、老龙窝等。 

14山腰以上小路难辨须钻荆丛的山 
也就是说越往上越不好爬,老得钻“棵子”的山。除我未爬过的大黑林、卧洼山、大坨、桃山、头道沟大尖山外,如下山的登顶前都得钻一小时(约2公里)的“棵子”.计有:凤凰坨,黑坨山,笔架山,暴雨顶,卯镇山,老龙窝,猴顶等。 
另外据我在半山腰观察和打听,如下山峰登顶也将钻“棵子”,即劈荆斩棘:番字牌南的大洼尖,霞云岭南的大凹尖,牛盆峪北的黄花顶,营四路山,头道沟大尖山,灰金坨等。 

15未开发旅游的山峰 
老龙窝,清水尖,上寺岭及猫儿山,大凹尖,韭菜山,黄草梁(须从北坡上,从南坡上将经收费的柏峪),黄楼洼,南天门,清水顶(现东坡已开公园),笔架山,广坨山,刁窝梁,大海坨(从北坡上,南麓为旅游区),韭菜山,佛爷顶,暴雨顶,半块豆腐山,凤凰坨,黑坨山, 
“北京结点”(从沙峪北沟或旺泉峪沟上,若从庄户或西栅子将路过收费的大门),卯镇山,猴顶,燕羽山。 
另外,大黑林,卧洼山,桃山,梧桐沟顶,因未爬过不知道情况。 

16几点交待 
本人20年来走访北京山峰,纯属个人行为,力有不逮,识有窄陋,欢迎读者纠讹指正。又因性趣所致,未对山区之农牧林矿以及地质、地理、民俗等做科学叙述,仅目击浅记而已。本部分主要为北京山峰爱好者所写,为喜欢就近越野的人提供信息,就算书面向导吧。 
现越野族、登山者愈加多起,同时郊县野山之开发旅游也与日俱增。野山将日少一日,我这些北京山峰信息也难免渐阵渐旧。就算为20世纪的北京千米以上山峰留个旧照吧。 
若千米以上山尖全算的话,北京境内的高峰不下四百座,比如大海坨或东灵方圆10公里内的山尖都超过千米。所以我选取的标准大概是:比较有名者,重要地理位置者,有历史遗迹者,丛峰中的主要者,名轻实重者。 
第二章 北京千米以上山峰介绍 
(以英文字母为序) 
B1 白草畔 
B2 百花山 
B3 半块豆腐山及附 
B4 暴雨顶及附 
B5 笔架山 
B6 北大坨 
C1 “长城北京结点”山及附近 
C2 吹风坨及附 
D1 大海坨 
D2 大洼尖及附 
D3 **林 
D4 大石门子 
D5 东纸壶 
D6 大长洼 
D7 大凹尖 
D8 大西山 
D9 大坨 
F1 凤凰坨 
F2 佛爷顶 
F3 风簸箕梁及附 
G 广坨山 
H1 黄楼洼 
H2 黄草梁 
H3 黄土梁(八达岭、杨得儿岭)之一、之二 
H4 黄花顶 
H5 黑坨山及附 
H6 黑尖 
H7 火药山 
H8 猴顶 
H9 猴石头梁 
J1 贾儿岭 
J2 韭菜山 
J3 金树塔 
L1 老龙窝 
L2 莲花山 
L3 灵山(东灵) 
L4 梨花顶 
M1 猫耳山 
M2 马鞍山 
M3 卯镇山 
M4 磨盘山 
M5 妙峰山 
M6 庙沟山 
N1 南天门 
N2 南猴顶 
P 平安梁 
Q1 清水顶及附 
Q2 青龙背 
Q3 清水尖 
Q4 青杠尖 
Q5 棋盘山 
S1 上寺岭 
S2 什锦塔之一、之二 
S3 十八盘岭 
S4 四座楼山及附 
S5 水峪东大尖 
T1 桃山 
T2 头道沟大尖山 
W1 雾灵山 
W2 卧洼山 
W3 梧桐树沟大尖 
Y1 燕羽山 
Y2 云蒙山 
Y3 营四路山 
Y4 杨树底北山 
Z1 正座 
Z2 张家山 

B1百草畔 
20多年前爬过百花山后才知还有百草畔,并且就在百花山往西南的山脊不远处,这两座山峰该算姊妹峰吧。直到10多年前才有机会到它跟前。 
百草畔,有的地图标为白草畔(有白颜色的草么);一般图标它为1983(好记,我退职那年),也有图标为2035的(如此北京两千以上高峰就有四座了). 
从房山的薄洼到达的宝水,北面就是巍巍的大山,若干个山尖都差不多高。当时脚下的公路也有八九百米高,因为远处很深的坡下有村子,查地形图知公路海拔上千。按老乡说的,沿公路往罗家堂上方向(东北)走了几里,就见部队大片营房。即按战士说的,顺着电线杆往上爬,此时离开公路正式爬山。5里小路,一小时后到一个电机砖房。里面值班战士还说国防基地不让爬什么的,但也没阻拦,并告顺着小路和水泥修成的泄洪道一直爬就行。 
泄洪道最多四五十度,岩石加水泥砌成,走起来比钻树丛省烦但特累,总也没一处平缓路段可缓缓劲。大约上到半山腰,用了两小时后,泄洪道或小路开始不断地横穿大台阶般的盘山公路。事后我们知这是能到百草畔山顶的公路,土石路面,不特坎坷。沿泄洪道走累了,就走一段公路--错不了。走上坡就行。从坡底下军营边的公路处,爬至百草畔山顶共用时约3小时,基本走的是小路或泄洪道共约18里山路。后听说至山顶的盘山路有30多华里。 山顶呈狭长坡型,二百多米长,近百米宽,最高点有几块巨岩和几株松柏。山顶上不少军用的砖砌平房和较高的电讯塔。并没有军人哄我们下山,除平房区外,山顶可以露宿。 
站在高点岩石上,向东北望,山脊起伏绵远,至一山头,施工的老乡说那是百花山。问沿山脊可以走过去么,多少里。老乡说梁上有小路,走两三个小时吧。遵嘱而走,果真。 
近些年我又得知有关百草畔的信息。搞地理的任老师告我:山顶的部队营房和设施都撤了;百草畔与百花山海拔接近,位置接近,植物垂直分布的种类是一样的。多年前我在百草畔北麓的黄塔也听说,从黄塔往南,走马家铺,也有上百草畔的小路。 
总之,百草畔是北京六大一千九以上的高峰之一,位于北京西端房山与门头沟涞水县的界上。其东北有百花山,走海拔一千七的山脊小路约10公里可达。西南脊下坡又上坡通一千八的**林,此线我未走过。懒者可驾越野车至顶,好攀爬者可选择南线或北线。公共交通线:房山至霞云岭后换乘去宝水的小公共,或乘火车至十渡转乘去薄洼、宝水的小公共事拖拉机;若从北麓登山可从斋堂乘发往黄塔的小公共。我另以为连玩百草畔和百花山最经济和丰富,但时间至少两天,且须较强的体力和背负较多的食品。 
附:1999年11月我又上百草畔。108国道,过霞云岭,在龙门台向北,约8公里,到白草畔风景区,有食宿点及小亭,风景牌等。再往北至四马台煤矿,即有上白草畔土石公路,至山顶约20公里。先5公里左右有往东去百花山(史家营)叉道,又8公里至白草畔收费大门处,每人20 元,大门西300米有去罗家(堂上)及宝水的土石公路。又约8公里可开至山顶,路侧为落叶松、辽东栎及少量山杨等。山顶军队已撤,营房改为旅店,3人间每人50元。顶尖为几块并列之岩,号称五指山,其侧即电讯杆。白草畔迤西1公里的山尖有测量架。下山在收费门楼西拐上去堂上的叉路,共约12公里在一煤矿处上108国道,道口有加油站,已至堂上(罗家). 
B2百花山 
百花山的名气早于比它更高的东灵,大海坨及雾灵山。我是1969年听一个老高三的知青李大哥讲的,他是1965年爬过,说山上除了花还有狼呢。第一次我和同学秦、赵去爬它是1973年夏。 
从市区的会成门(今西客站一带)上午骑车出发,过石景山、军庄、担礼隧道、东方红隧道、雁翅、斋堂,至晚在上清水的轻工部干校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10点多才骑到黄塔,又推车六七里到了百花山西北坡下的黄安坨村。那百花山绿苍苍、宽绵绵,顶峰并不突兀。老乡说村里人走到顶都得三小时。记得当时村里很穷,我们随老乡一起吃了顿糊糊煮菜和山药蛋(土豆),当时村里没有小卖部。我记清了老乡说的:顺小路一直往上走,捡宽的走,走到梁上后,小路分叉,走右边的 (西),就能到顶,顶上有狗咬人,小心。 
遵嘱前行。小路过了梯田区后,即入林区。多半为乔木,树冠遮天,空气潮湿,小路上有陈年落叶厚半尺,走起来脚感很美,基本上是持续上坡,脚力不得歇息。此小路看来履迹常至,没有树杈挡道,也无攀爬之险。未见未闻大兽,野鸡松鼠不算啥,但有稀奇古怪的虫子,或肉感或斑斓令人恶心得害怕。 
果然约两小时,15公里后,见叉口,择右,确是向着主峰方向。事后知:若直行不远即下坡可至莲花庵,为南麓上山道;若左转走那条较窄较模糊的小道可至老龙窝。又一小时,过一片小松柏林后再上小坡即百花山顶。 
军事禁区和电讯塔等在山顶的西部,东部可以游览。果然军营中的大狗两条冲我们恶吠。 
山顶无大乔木。除军营外亦有旧时废墟。据说山顶原有娘娘庙等,百花山庙会在此带闻名,类似妙峰山的庙会。由于山顶是大垦坡以及坡下的林障,看不见北麓的黄安坨村。 
百花山图标1991,山体从南或北看上去,略有大金字塔型。据说百花山的植物种类特多,近年常有在此搞植物夏令营者。现在上百花山有两条小路路线:北麓黄安坨线,南麓史家营、 
莲花庵线。早在六七十年代从史家营就有一条战备公路通百花山顶,盘旋约20多公里。据地 
理任老师说现在黄塔南的百花山林场也有一条上山公路。黄塔与斋堂,史家营与房山均有公共车通。
大概1982年,我与任老师、小申从百草畔走山脊小路,也走到了百花山顶,用两个半小时。印象最深的是:脊上小路好走,不险,跌荡也不大;两山之间有一大片高山草甸,值夏艳美,如高山花甸,面积约三个足球场。 
1999年6月,我与任老师、小康爬完老龙窝(1649)后,沿山脊西行,过两片高山草甸,至百花山主峰东侧的次峰下,仍有小路通往主峰,但我们因天黑未走。听老乡说就是从那可以走到百花山顶。 
若从百草畔至百花山再至老龙窝来一个山峰纵走(诸峰连跨),一定过瘾。估须用三天,但老龙窝顶无水源,脊上的草甸处夏日有牧马人小窝棚。 
B3半块豆腐山及附 
海拔1156,位于延庆与赤城的界线处。 
此山我仅爬到过山腰。所知如下。 
出延庆往北,至香营,走通往赤城的公路,经黑峪口,公路上坡,至公路最高点的山口--有长城豁口,南北均可俯望。下车,沿长城豁口附近的小道上山。此时海拔约七八百。我只是往上沿长城废墙走了不远,便退回,转去其东更高的佛爷顶了。 
在佛爷顶上可看出,从长城豁口向西开始爬坡,至梁上,再往西南,区约8公里可至半块豆腐山顶--峰顶一面缓、一面陡。从下车处至山顶的地拔高度约四百米。从豁口处登山基本是大慢坡。 
后听说半块豆腐山南坡有北张庄水库,黑峪口有去北张庄的公路。但走水库那条路爬起来似要坡度大一些。 
附:再去半块豆腐山 
2000 年3月,我和老苏等朋友驱车出延庆城,过龙庆峡叉口,向东又过米粮屯村约两公里,在叉口向北拐,即见北面一岭,岭端多草甸。行5公里后至烧窑峪村。老乡说北面山上坡上有佛窟,三座。在村中略可见窟影,据老乡说是隋代的。问半块豆腐山是哪座,老乡指西北一山尖,说那是窝窝头山,它的后面就是半块豆腐山,现在看不见。 
从烧窑峪村,向西半里,入沟,向北行,有小路,路边溪中结冰。小路两里后又叉于西沟和北沟。先走西沟一里遇冰崖难攀,又返北沟而走,沟尽而沿上坡路攀至梁上。梁上草甸较好。多马烘,有羊圈和临时牧人的窝棚。向西约两里即登千米左右的窝头山,又向西一里登上半块豆腐山。 
山顶的木式结构三角架仅剩一斜木。在此四望,东见海拔1200米的佛爷顶的,北望赤城县的白河河谷,南望延庆县城。另外西边两三公里的小村于山上,有条土公路通其南北,估北通赤城县的后城乡吧。 
这山为啥叫这名,其峰型并不如豆腐,但附近一些矮峰多有类豆腐者,估老乡把这一带的山通称半块豆腐山,而主峰之型其实是坡状的。 
柏油路一直到烧窑峪村,从马甸桥走高速到山下约一个半小时。从村登顶约用一个多小时。该山缺水少木,但梁上草甸很好,连绵成片,算“亚高山草甸”吧。 
交通及登山提示: 
○德胜门有直达延庆长途,20分一趟。再乘延庆发往旧县或古城的小公共,再搭拖拉机或打面的经米粮山屯至烧窑峪村即可,全部为柏油路。 
○登山小路明显,并且和缓,极适合中等体力者。弃车后约90分钟可登顶。 
○若自驾车走108国道,过永宁、得营,在黑峪口前亦有通北张庄、烧窑峪的小公路。 
B4暴雨顶及附 
这个山的名字很有激情,且是以抽象和通感来摩状山峰。 
果然,驱车过永宁至刘斌堡的暴雨顶坡下时,确见北面一山虽不特高,其气势真暴雨一般。从刘斌堡向北驶上土路,过大片果园后,发现此土路盘而上暴雨顶西侧两公里的山梁豁口。豁口处长城很明显,西上佛爷顶,东上暴雨顶。弃车,直接向主峰方向爬去。始有打上缃小路,至山半腰后坡度加大,小路也无,进入一泄洪道-- 即山下见的“粗砺岩痕”之一。愈陡,坡度超过70,且碎石不稳,常蹬出小滑坡。峰顶即望,有鹰旋之。我们退到缓处,欲从东面再绕,但又遇到垂直悬崖。败返刘斌堡。老乡说,正面根本上不去,得从后面上。 
暴雨顶,海拔1254,其顶峰西侧的长城结点较重要。据说从东麓的马道梁或北麓的柏木井可登顶。四个月后我们登顶。 
附:两登暴雨顶 
延庆小盆地的东北边缘有一座一千二百多米的高峰暴雨顶,其南麓有村,名刘斌堡,是明代守边屯军之处。那道边墙(长城)就在暴雨顶的山梁上,东接马道梁、囤上一线,西分两道各通佛爷顶和白河堡。几个月前我们试图从南坡直登暴雨顶,至三分之二处遇百丈直崖而退下。在刘斌堡观那山峰上半截,崖线垂直峥嵘,确有暴雨全势。老乡也说:正面没路,得从西坡(去柏木井的废公路一半处)或东坡绕上去。 
这次是七月中,我与老康小李再次驱车至刘斌堡。天晴,可见峰顶的三角战标和两侧灰白的石垅(长城),以及两侧的两三座残破烽台。我们未选从西坡绕行的路线,而是往东北沿“刘干”公路至3公里处,准备在两条往西去的山沟选一条时,放马老乡说:“北面的沟,上山远,是通柏木井的;南面那条沟上暴雨顶近,到梁上也就半个多小时。遵老乡嘱,在”刘干“路3公里里程碑往北80米的地方沿清晰石子小路入沟上山。沟中无庄稼和大乔木,无溪,多灌丛,约二、三十的坡度,半小时后小路分孽而不辨。此时已见山梁就在左侧二三百米的 
高处。再20分钟上到山梁,梁上有坍如石堆的长城。而暴雨顶还要顺梁往西至少走半小时。踩着塌烂的城墙往西上坡不久而墙断,缘是此带崖障代墙。在梁上钻荆破棘,划破手臂和衣裤后,上到暴雨顶东面400米远小峰上的烽台残堆上。 
这残堆巨大,皆乱石块,无砖,原先该是座大号烽火台。由此往暴雨顶,亦不见城墙遗迹,盖因天险胜墙。见北面山坡有人立杆搞测量,后知是华北电力局要搞一条新的张家口至昌平的高压线路。沿梁上埋于荆丛的小路,西行20分钟到了暴雨顶。顶上有高四米的金属战标,它立在一座坍平的烽台中央。顺往北的山脊线的六百米,也有一座架着三角架的山峰,与暴雨顶差不多高(后下山一老乡说那叫”对梁子顶“).登顶看曾绕过山梁北侧,有乔木林(柞、杨等). 
在暴雨顶上四观,往东见城墙下至马道梁又蜿蜒行至囤上方向续续断断,往西的城墙兀起几座烽台后直通一千二百多米高的佛爷顶,往北的城墙在从暴雨顶下坡后才北接柏木井西梁及小川北面的大山。往南可见凤凰坨、顶梁平缓;东南见峰头小兀的黑坨山;西面的大湾坨远远地凌架上众山之上;西北的大马群山叠嶂无穷。西北坡下的柏木井村的十多间房顶反射灰白之光,而南坡下的刘斌堡村,房舍密凑,庄田有矩。 
顺城墙往东下山,过来时的大烽台堆继续沿墙东下,至墙断处钻荆下到一个窄谷处,见有硬实土道往南通道来时的山沟,即走,颇陡,确有路无险,最窄处仅两米宽。返上公路去刘斌堡午饭,大炖菜八元,啤酒很凉。 
B5笔架山 
约 30年前,我从怀来过官厅铁路桥,经横岭骑车回京途中,就在镇边城往西见过这山,见它梁上柱柱孤岩,我还以为叫狼牙山,老乡却说出一个文雅的山名--笔架山。八三年和朋友们登上笔架山西面(隔一山谷)的广坨山时,也风笔架山峰的诸多山尖,是像几支并列笔头冲上的毛笔尖儿。这回是1999年7月底,和老铁小康欲登笔架山,查几份图发现它的标高不一,1379米或1417米,它与西刁窝梁、广坨山基本等距地排在西北--东南一线上,那一线偏北不远即门头沟与怀来的交界。 
驱车走沙河、阳坊、高崖口就到了大村三叉口,右拐又行约七八公里到了围墙及城门半在明代戍边小城--镇边城。在那两株三四百年的老槐下,打听上山路线。老乡指着犬牙般的一组山尖,说最高那山尖从这看不是最高,说也就能走到南胡(胡即山崖意),再往上没路,那山尖太陡,村里都很少有人上去。花20元,请一老乡领我们走半小时到了南胡。他指指一条草树密障的山谷,说顺这山沟走到头,能到山梁上,但笔架上的山尖是直的,根本上不去。那老乡不愿前行,说现在林子里蛇多,给多少钱也不走。 
我们自己前行,沟中本有小路,被棘树遮盖若无,多日无人通过。那蛛网又密又厚,粘在脸上像被刷了一层胶水。有一种边缘如锯齿的硬草,划得胳膊丝丝响即成为乱网似的血道子。牛蜂飞舞,嗡嗡威胁,令人紧张而忘累。一路拨荆钻刺,行速很慢,脚下是陈年的腐叶,时而滑陷。谷中多蝶,以素底小碎花为主,未见艳彩者。乔木多为桦,次为杨柞,成材者皆已伐去,留下长满苔藓的粗根。 
从南胡爬上山梁,用了一小时,约四华里。梁上左右皆山尖,择右边高者攀登。确无路,坡度约80,但有岩缝,草丛可以援手,稍险,须胆大而动作细致。十多分钟登上这山尖,果然它高出旁边几个,确为主峰。山尖乃一窄仄山脊,四下是垂直深谷。山尖上无任何人工建筑,仅几块固岩和几株小树。
天晴得以四望,北见延怀盆地中的官厅水库,以及从广坨山迤向大营盘南山的明长城;西南群峰无数,可辨认的是大草坡顶的东灵;南边的青水尖、老龙窝、百花山、百草畔、**林(皆一千五以上)序列东西,峰峰有致;东北方向由近及远是烽台坐镇的黄楼洼山、设有电讯塔的清水顶、大慢坡的大海坨。又发现:广坨山上的明长城起自主峰下的北脊而北延;看不见长城外侧的水头村却见村边坡上的梯田;山麓的镇边城村,小街南北有致有矩,城西的两座烽台还算有形。 
一身湿粘脏地下山,去大村镇吃饭,见那院中种有大麻--两米高,茎指粗、叶多为五七对称,叶缘齿状。问饭馆人是啥,答曰:麻。再问干啥用,答捣烂了杆(茎)可以做麻。食啤酒肘子等,以现摘的西红柿为最好。 
又驱车往北欲去与黄楼洼山相邻的一山峰,因上次在黄楼洼见有盘山公路从横岭村可上那山顶的转播站。到横岭村的城墙南侧的两座水门前右拐上小土公路,虽坎坷但越野车可行,约10多公里,半小时后驶到山顶的电视转播站。站上人告知:这山名叫老虎头,一千三百多米;这属怀来的广电局;食用水为下山驮上。我们发现站址建在山顶原烽火台和长城处,空房很多,山尖上除了很多电讯塔、避雷针外,还有两个四面大窗孔的了望屋,估为七十年代中苏紧张时,在电讯失灵情况下的肉眼观测点。部队早撤,连这转播站也为卫星转播故障时的备用。在老虎头顶,清晰望见两三里外的黄楼洼(1439米)和再北一些南天门(一千多米),以及一千一的清水顶长城结点。再面山沟里也有一座城围子,据说那叫长峪城,它与镇边城、 
横岭城、白羊城等均属明代沿河城所辖的系列防卫城。 
下山,经东花园回京,在快入北京界时,见路边上百餐厅相连,据说多为玩为主吃为辅的场所,但又不归北京公安管。一进林荫道就进了北京康庄地界。 
B6北大坨 
图标位于怀柔与延庆的交界岭上,高1303米,北大坨与西面的凤凰坨、东面的黑坨山基本同纬,皆坐于两县交界上。 
与老铁、小郭欲爬此山,从怀柔县城丛小公共至洞台村。北望山岭绵连,不辨该山,只知该山西南麓有村名水泉沟。向北步行3里至铁矿峪村(清代时即有铁矿,今废),又两里,在伯油马路截止处至旅游假区”天华洞“,有916路公交车通此。沿土石公路继续北行3里至三叉村,再东行两里即至水泉沟村。老乡指着北偏东的一个圆顶的峰头说那是大坨。有的老乡管它叫杠岭,但一致说它为此带最高,上面原有木头三脚架。 
水泉沟村海拔约600米,其东南岭上可望见长城(东通慕田峪,西连黄花城),此带山溪汇流而过明长城南冶口的水关子(在天华洞北一里). 
从水泉沟村东正对北大坨的沟中小路东北行,约三里,小路消失(因打柴放牲者不再往上).山多辽东栎及灌木,只得钻荆而行。亦见两三处”石海“.(因气温变化造成石崩而形成的石堆).终于爬上梁头的高峰,支发现更高几米的峰头还在东北百米。如是再三,在联绵岭头跌荡攀行约一里,才到了北大坨主峰。 
除远处不算,四下无高于此峰者,峰头圆缓,无岩有树,那个木头三脚架已坍塌。可望见山麓延庆境的叉石口村、永安堡、四海镇及菜食河,山南麓可见大榛峪村、南冶镇。东南远望可见怀柔水库及县城,东南略见密云城。在山头向东平视。见”长城结点“山、九眼楼、黑峰头的黑坨山,向西见缓顶带草丛的凤凰坨,西南可见南斜北阶的吹风坨。 
直接向南下山,无路,钻丛、滑土坡、”走石海“,后沿谷底的小路过贾家关门(烽台对峙,有拱券城门)而至大榛峪村,用两小时。从水泉沟爬至山顶用3小时。向北再望北大坨,觉此山东西绵长,几乎看不出主峰。另外山多为花岗岩体,山腰以上没见泉水。 
交通及登山提示: 
○东直门乘班车到怀柔,怀柔有发往天华洞的班车。从天华洞西侧土公路步行3公里可至水泉沟村。 
○如自驾车可径开至水泉沟村。 
○此山登至一半,即莫辨小路,需钻荆丛,但无攀崖之危。登顶后最后原路返水泉沟村,若走南线下山则荆丛更密。 
C1“长城北京结点”山及附 
此山本无正规名字,但因是南北向长城在此山顶汇结至东西一向的长城上而成为长城结点,即被长城专家称为”长城北京结点“,又因海拔超过一千(约一千零九),故也算北京重要高峰。我和任老师曾从与它相距七八公里的火药山和相距10公里的贾儿岭向它攀行,终因时间不够回返而败退。 
1998年冬与老魏、小阳驱车出怀柔过辛营至沙峪,北望,北面山梁上最高的烽台应是结点但结点形式却看不出。向北驶上土路,5公里至山根处的沙峪北沟区。问老乡结点,老乡不知,只说最高处有个长城” 三叉“(这不正是长城交汇处).弃车向北钻山沟,小路好走,两公里后至一片小开阔地,丛密路失。只好向北硬爬,钻棵子,攀岩壁,一个半小时才走三四里。后得知,小路在那片小开阔地的左侧,得耐心找,它是连通沙峪北沟和山那边庄户村的交通道,并且顺小路先到长城的擦石口关,再援墙往东走就能到达结点。 
后来荆丛钻到了头,上了城墙,又沿墙往东上坡,约半小时到达结点。长城在这里像个无顶棚的”丁“字廊。城墙皆筑于山脊,山脊峭峻,本身也如天然高墙。但见长城沿脊陡起陡落,分别至东面的高峰贾儿岭、北面的火药山,惟西面较低。 
以后又几次去结点附近的山峰、关口探访,除沙峪北沟的路线外,还有两条:从沙峪往西至磨石口(现为旅游区),再开车至东面的庄户村,弃车向东沿沟上山(有清晰小路),至梁上的烽台,再沿长城南行即达;从怀柔出,经神堂峪、莲花池,在八道河村向左(西),上土路,到西栅子后,亦有向西至南北向长城的小路,沿墙南攀即可;若是从西栅子向南登上城墙,向西沿墙行走,一是距离长,二是要过”鹰飞倒仰“等危险区,不宜采纳。 
附:怀柔中部的长城”北京结点“ 
结点是指两道不同向的长城连结点,俗称三叉,就像丁字路口一样。北京地区的长城结点有黄楼洼、青水顶、小张家口、火药山和旧水坑西的”北京结点“.此”北京结点“为专家命名,它在北京地区最关键,连结的三道长城最长、最完整,在航拍照片上也最清晰,从而做为叙述北京地区长城的一个专有名词。 
北京结点在沙峪北7公里的旧水坑村与庄户村之间,即长城的擦石口关和田仙峪关之间的山顶上,图标海拔1099米。我曾在结点北面的黑坨山(1520米)和火药山结点(1141米)俯看过北京结点和其东西长城走势、关口。站在黑坨山顶,北望仍有更高的大山,南瞰诸峰皆低。南面十里外东西向的长城像一条白带(后查知是筑墙之岩石为灰白色),东接在慕田峪西侧的贾儿岭(1100米),西接在黄花城东北的吹风坨(1000米).在黑坨山区南一道起伏的山脊和其上的长城由北向南地通至那道东西向的长城上,不同向的长城在山头结合成明显的丁字形。北来的长城发自火药山结点,条石筑墙,青砖修堞建于明代。从黑坨山可大致看清南面东西向长城之形势:东边贾儿岭最高,上有烽台和电讯塔。往西是田仙峪关口,再往西有一座高峰,海拔约;高峰上的长城向西下至1000米再升成即是北京结点所在;结点往西的长城下到半坡山口为擦石口头;再往西长城降到五六万处的山谷口为磨石口关。
我也曾在慕田峪西的贾儿岭关的高处眺望过北京结点:从黑坨山下来经过大药山结点的南北向长城,一路跌荡起伏于山脊,留下七八座烽台后跃上一70度的斜坡,与山顶东西向长城汇合;因距离远看不清具体结合形式,仅见那山顶城墙错落和一座方大的烽台;那烽台雄距,伸出三道铁臂般的城墙。 
终于我和任、魏二先生走访北京结点,驱车过怀柔奔沙峪乡。沙峪位于山中宽谷地带,北望可见连绵东西的长城。三渡河宽谷在沙峪进入一道南北向的直谷,其名为沙峪北沟。从沙峪北沟口北望有一座高峰,其东坡的长城应为田仙峪西侧”云梯“,那高峰西偏北侧另有一座稍矮的山峰,按图标即为北京结点所在的山顶,可惜看不见三叉城墙连结,唯见东西向城墙和连结点的烽火台。 
沙峪到河峪北沟为土石路,3公里到头,有树。我们先行进入北沟,沟中多石,多为白云岩块。三四里后,沟渐窄,两边峭壁,头顶线条,小路模糊,需凭石上人迹磨痕辨认,遇两条向东的小谷,我们继续向北,爬过两处四五米高的斜壁。这时左侧(西)岭头有一列南北向长城,截断处在崖头,修有小烽台。脚下谷中小道基本平行于那截长城。图标那截长城为七八百米,从擦石口关西侧主墙延修而来。资料载这一带有一段错墙,为当年监造长城的官员误向所修,那截断处的烽台有碑记录处死那官员云云。 
沙浴北沟中的小路原本就有,一直通到擦石口关及长城北面坡下的庄户村。我们沿沟走十里后来到一块小阔地,路在丢失于密灌乱石之间。往北偏西应为擦石口,往北偏东为田仙峪关西的”三梯“(或叫天梯)正北为结点处。我们钻沟直奔结点,天路,乱石和树丛阻挡,令人麻烦。距北面长城还差 300米处在沟左山梁才寻到小道迤西五百米至墙及烽台。墙体为白三岩条石,墙头墙上为青砖,烽台内为拱顶,半坍。 
沿墙往东北方上坡,台级陡而松,墙上多灌,墙体时有塌者斜者。15分钟后见北侧一道城墙汇于前方烽台,又10分钟登到北京结点处。结点居岭脊,南北皆深谷,由火药山来的南北向长城接崖而上,其墙石咬砌在东西向的长城上,有小拱门穿过堞墙;对面另有一小拱门,通东西向长城内侧山野(但未见与此拱门连接的小路).结点以东10米即一空芯烽台石条与青砖拱砌成,墙仄欲坍。此烽台以东几米的墙上有油松两株,碗口粗、三米高。 
北京结点以北:长城伸下山谷,两处烽台后,到一小谷口,一小路东西穿过,多通旧水坑村和庄户村;谷口后长城北向上山,又一次跌荡后到达火药山结点的九眼楼;九眼楼往西通海字口的长城能辨出七八公里,只看见西北方有长城标志的凤凰坨(也叫凤驮梁,153九眼楼往西北的长城可看出是爬上黑坨山)1500西坡,迤向西北群山。 
观察北京结点以东:长城迤上一公里以外的1200米的山头,然后经”三梯“下到谷中(谷中的田仙峪关看不见);田仙峪以东山脊及长城在800米左右高度宛转向东四五公里后,跌荡出”鹰飞仰倒“小贾儿岭关;贾儿岭关后长城又起伏爬至一千一万的贾儿岭;再以东隐约可见慕田峪一带的长城以及更东的河防口一带大山。 
北京结点以西:长城沿山脊下坡至500米处,为擦石口关,有烽台四座;擦石口往西一里多有一结点,东西的主墙内侧(南)叉出一段一公里的城墙,含烽台二座,该墙嗄然截于崖端,这墙可能是使监造官掉头的错墙,也可能是为防守擦石口关的重墙;”错墙结点“以西长城上坡又下坡,达于坡下的磨石口关(双关子);磨石口关后长城盘走至西部黄花城关东面的大山--吹风坨。我发现磨石口以西偏北并行的两道山脊上都有长城,看不见其连接点,也许是大长峪、南治口、驴鞍岭关的长城掉头式拐弯形成的类似重墙。 
在北京结点上,也能望见燕栖湖、怀柔水库和远处模糊的市区高楼群。北京结点左右的长城筑在陡峭山脊上,长达十多公里的险段,超过了四马台长城。墙依山脊而筑,时有半墙半脊者和以巨石为墙体者,烽台也较密集。 
我们从结点沿北向长城下山,墙上阶梯估有六七十度,且坍塌严重,墙头丛之灌本可做援手,半小时过两烽台下至谷口小道,往西顺小道下山至庄户村。老乡说庄户南有一沟,钻到头即擦石口关、通那边的河峪北沟。我们雇托拉机,5里后过磨石口关,那里现已修成旅游区。 
C2吹风坨及附 
吹风坨峰型好看,均称的坡度至顶前才突兀,但峰顶不尖,”坨“状,它海拔才一千多一点,却因长城从上跨过,而显得壮观。不少人都在爬上黄花城东侧的坡顶后眺望过它:那长城以七八个烽台做节奏,”仄仄平平平仄仄“般上了峰顶。但若由此而爬,得先下坡至谷底再往上爬才行,费体力和时间。我这么爬过一次,因人多而未登顶。几年前的冬天,也从水塘子爬至吹风坨北面的长城豁口--距山顶还约千米,也因风大雪滑未上。 
去年冬专门爬它,与朋友们先到黄花镇,又西行至果园(距黄花城的公路桥还有3华里),向北(右)上土路,两里后至山谷中长城的”V“处,即见小路通城墙上。再沿长城往上,约7华里、100公钟至顶。下山走的东坡,至水塘子始有土公路。据任老师说,黄花镇北三四里有个小村正在吹风坨正南之下,有小路直达山顶。我另知从二道关的口楼村进沟,可从北坡登顶。 
附:两个吹风坨 
早就在黄花城关的烽台上仰望过吹风坨,巍巍大大的;长城像一条细蛇匍匐在它的西坡至山顶。也曾向那山顶攀爬,可连续不减的坡度让人喘不过气,加上天黑和墙石松动,只好做罢,下山在打谷场上熬到天亮回家。去年也仅是从东北坡路过吹风坨的身头下,站在长城的豁口处向” 侧为成峰“的山尖望一番。我喜欢”吹风坨“这个名字,它比其西北的”凤凰坨“更不具象。”这个山坨的样子像是吹风“,此山名空灵而通感。虽然它在地图上才标高1066米,却高高携举着长城坐镇在黄花城关和驼岭关之间。 
我们四人驱车过长陵、黑山寨(其东侧即八九百米高的黑山)、九度河及黄花镇,在黄花城东约一公里处拐向右侧(北)的土路,路口有”××果园“木牌。天大雾,值3月中旬,见果园为阶梯状,守园小屋空落,苹果树等都秃着。土路共长2公里至一处荒颓的圆城堡前,堡径约40米,内已夷为农田,堡南拱门犹好,北面塌为豁口,堡为规矩山不和青砖砌成。弃车向坡上步行百米,即见”V“字型山谷间有一座长城的关门,拱型,砖石合砌。关门左(西)侧长城上坡再下坡通两三里外的黄花城关,右(东)侧的长城即向吹风坨爬去。关门旁有一机井泵房,山外的电线通到此为止。 
走了一里堰田,我们左折钻进城墙的上墙洞而登在通往吹风坨的长城上。整体墙身还好,只堞墙半毁,马道上的砖石也多有翻破,甚至生出小灌木丛。因雾大能见度约30米,长城又在山脊上,故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仅瞅见长城在上下云雾之间。人行城墙上,似不知何来而又何往,只能顺着这不绝的城墙而延伸脚步,冥之中只有这一条通道。根据以前眺望的记忆,这长城以连续的”更上一层楼“节奏,在七八个烽台楼后即达吹风坨顶。我们已登至第四或第五台烽台了,坡度未减,有的长城段筑在70度的陡崖上,墙上的行走台阶每级高约50公分,容脚的宽度不足10公分,踏之若攀悬梯,上行肯定不是最难的,雾度不减,眼前有乳状絮状的流云缓过,它们有质感,人们在比重能别低的一种液体中半行半飘。虽然喘及厉害,大口地吸纳带云雾的空气,却并不太觉腿过累,云雾是有浮力的。而长城西侧的树林白白苍苍,细为那树枝上全是雪棱。空气湿度大,气温又在零度以下,雾霜辐般地聚在树干树枝上,银白,清傲,单纯之世界。 
从果园到最高的烽台约走了两小时,长城已开始下坡。我们向南隐约见几十米开外的吹风坨山尖,但看不见所说的测量木架。此时天空忽降雪花,大如梅花,小如槐花,漫漫纷纷,层层叠叠。沿通向东面的一条路下山,不及半小时,雪已下至寸厚。小路下至山谷,谷中已见废弃的堰田,又顺小路左拐上了30米的坡进入另一山谷,即见坡下的房屋,那是水塘子。水塘子村已搬空,新了带林阁楼的旅游点。沿土公路踩两寸厚的雪,3公里后见柏油路右转,行7公里即到黄花镇。此时天黑雾散,见东南天上一弯新月和其右侧的金星,细辨见二者之间偏下又有小星--土星。 
D1大海坨山 
因为大海坨2200米的高度,我在 20年前就爬过,是骑车到张山营再步行过佛峪口、塘子庙(现松山林场)由大庄科村向东北爬一整天才登顶。这次是1999年4月末,我们驱车一早走八达岭高速,打算再走京张公路经怀来县城、杏林堡、东山庙从西北坡去爬大海坨。在八大岭堵车厉害,我们掉头返昌平,经泰陵、永宁,打算过白河堡、刁鄂再到东山庙。 
天晴,一过永宁即见北面群山连绵,其中暴雨顶峰头直峭而悬崖壁立(上次从正面未登上),那佛爷顶上套着罩子的雷达清晰在目,其西是半块豆腐山,而再往西几十公里才有更高大的山岭,即大海坨。隐约可见暴雨顶至佛爷顶山脊连线上的长城遗迹。过清碧的白河堡水库,见东西两边的山梁上都有长城遗迹,东梁者是从暴雨顶叉出经小川(在白河堡北)去长城独石口关,西梁者从暴雨顶叉口经佛爷顶、白河堡而转向西面的后城、刁鄂乃至张家口关。 出白河堡后沿白河河谷曲折西行,时见右侧(北)山梁上有废长城的石埂堆,在后城村、青罗口村、东新堡和刁鄂镇,都见有只剩土芯的烽台。早春的白河河水浅而窄,河滩地带有只剩根茬的干稻地和玉米地。此处民居紧凑,可能是为尽量少占耕地。在刁鄂前路过两三个叫”隔河寨“的电站并钻了一个隧洞。从东新堡顺沟南望已见大海坨北坡,积雪黯白,此有土路经孤山、石头堡可到大海坨东北坡下。 
我们是在刁鄂南拐,在东山庙(大海坨乡府驻地)午饭后,左拐(东南)上土路,约10公里经施家店到的大海坨西偏北根下的大海坨村。此条土路据说经姜庄子、闫家坪可至大庄科、松山而通延庆,但头20公里路面差。 
在大海坨村见一巨石上书”平北根据地纪念石“,据说日本人没打到过这山沟,但山那面的大庄科至佛峪口却留有一条原日本人修的公路。老乡说不少北京的来爬大海坨都是从大庄科开车过闫家坪、姜庄子从大海坨村爬起,因为这边的路最容易爬到顶,又说村里人两个多小时能到顶--这比我们当年从大庄科爬起费了多半天才到顶讯捷多了。在大海坨村能见东偏南一点的大海坨那圆乎乎的山顶,像巨大的”秃顶“,半坡上是密丛的树林。记得当年在山 
顶能望见黄灰灰的大海坨村,今天这里山民也不富,民居朴旧,仅有一小卖部。 
顺着正对大海坨的山沟走一条坷坷的护林路(不通越野车)约5公里到头,在一片小冰爆和大石堆处分有两条小路可上山,因右侧(南)是林间小路而荆棘较少故为我们所选。此处海拔已1500米左右,但山大林密而看不见顶峰。林间小路蜿蜒上行。持续的45度坡度,脚下有往年树叶如毯,四周多为桦树和针叶树。据说这一带也要开辟狩猎区,像南坡的松山猎场一样,记得20年前我们从南坡登顶时遇见好几次黄羊和狍子。顺林间小路上约40分钟,林木渐稀而草甸出现,小路也分散成更多的网状小道--都通山顶。 
从大海坨村登顶约用两小时半,最后半小时的草坡爬得人气喘如吞山海,可能2000米已让人略缺氧气。山顶20年前的木三角架已坍,仅剩一木杆支在那。南望见白楼密麻的延庆城和银光的官厅水库,远处可见燕羽山和八达岭;西南坡的根上见大庄科村一角。东望由近及远是:龙庆峡的峭岭,云蒙山和朦朦的雾灵山,西望北望,是重叠的大马群山,那山后即是坝上草原了。大海坨山的主脊是南北向,山顶是草坡,西坡下的大海坨村与20年前望见的样子差不多。山顶风力6级,气温两三度,吹冻得手疼脸麻喘不上气。 
下山时没找到林间小路,走山沟,有伐木小道,不好走。沟中见两只狍子,见人吓得不会跑,就在30米外的坡上撅白屁股呆着。沟到头即见上山时的护林土路,下到大海坨村开车回京。 
D2大洼尖及附 
番字牌是密云最北的一个乡,除刻有”番字“的巨岩外,另有一千二的三棱山和长城白马关等,我还知1997年一场暴雨导致的泥石流冲毁了该乡一山村。这次与老铁小康驱车前往,先取怀柔至丰宁的国道,至长哨营右拐驶上去往番字牌的小公路。 
过榆树弯3公里后,路分两叉,往北通滦平县,直行通番字牌乃至密云。这山谷中时有更窄的土公路叉出,估是通些小山村。车渐上坡,旋至梁顶,即见怀柔密云的分界标。下坡即柏油路,半小时到番字牌镇。当年任人随便看的那块刻番字的大岩,已被小庙式建筑围起,可从后面援壁而入。那几个主要的番字是喇嘛教的六字真言;所谓番字是藏满梵字等。 
打听后,驱车南行而折西,去当年泥石流灾最重的小西天村。约5公里后在西沟门(大北沟)左拐小土路,即见宽谷中是有一个废村,房未塌而无人。再行1公里见一道高坝横于谷中,坝开一排泄洪道。坝前有碑,铭”小西天防沙坝“,并说明为防泥石流此山沟中还有若干小坝。停车步行过坝,果见坝内山谷山石垒垒如河,大者径米。踩石而走,过两处半塌之屋。此”垒石河“绵连不断,我们仅走了3公里,并过了三处小的拦石坝。这是我在京郊见的最长和最大的石河,令人不信是泥石流遗迹。怀疑是山岩因冷热崩解形成的石海。放羊老乡说:1997年以前这山沟里没这些石头,是那场暴雨冲下的,泥石流是午后发生的,天黑的像黑天,当时就冲死了三个人;冲塌了好几间房。我知道与小西天一山梁之隔的怀柔长哨营乡也在那场暴雨中发生泥石流。 
因天阴,看不见小西天西南面不远的大凹尖,它是密云北部最高蜂。放羊老乡说:当地叫它三棱山,是这里最高的,山尖有三个棱子。在主坝往南的第一个小坝处,山谷分叉,老乡说往南往西都爬上三棱山,走西边的沟近一些,但都不好走,道被(荆丛)封了。老乡又说。站在山顶能望见密云水库;山顶有个铁三角架。 
附1:再去大洼尖 
位于密云冯家峪乡和番子牌界岭上的大洼尖,1255米,我曾从其北麓的小西天欲登顶而未遂,也曾在其东边的桃山眺望它的峰型是顶峰双尖而中洼(凹).这次我和老铁欲从南麓登顶。 
从密云坐发往冯家峪的”面的公共“,5元一票,过石城、大关桥、石佛,共约45公里到冯家峪。由此向西北沟,老乡说此沟20多里长。四里后至长城冯家峪关的关城处--上峪,又二里过”V“型的长城口。再过西口外村、沙塘峪村,老乡说:北面最高的山尖叫棒槌山(山北面的人称之为大洼尖),上有木头三角架,山尖很陡,60年代初民工是用缆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