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上水滴
香颂予人以沉醉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法语的发音。我们都习惯了汉语那种中正的发音,或许也习惯了英语那种圆滑不失棱角的音调,法语奇异美妙的滑润感,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浪漫。圆滑的卷舌音,就像水珠在弦上缓缓地滑过去。
这样的音乐其实需要特别的声音来演绎。低沉、略带沙哑,诱人却又高高在上。特别是小舌音,发得很有力度。唱歌就像是一种倾吐,要把内心所拥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你,毫无保留。这样的声音演绎出来的音乐,好像用老唱机放的黑胶唱片一样,虽然没有CD加高级音响那样纯粹精细,但却有一种自然的独特的味道。一旦你进入歌者的世界,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你们在面对面地交流,再无其他。
在法国呆久了,也能分辨出所谓巴黎味,就跟京味儿一样,小小的优越感总是自然流露。很多香颂歌者擅用厚重的鼻音实现声音的质感,在嘴唇将拍未拍的瞬间,鼻音恰到好处发出,避免了法语嘴唇与嘴唇重击下流露出的尘世感、现实感。有人将这种唱法称为气呼式唱法,哀而不伤,愁而不怅。
像每个学习歌唱的女孩一样,Marine的梦想也是当大明星。她每天花至少十几个小时,跟随两名音乐老师孜孜不倦地练习。香颂要求歌者的声乐技能要和艺术修养完美结合起来,才能表现法国歌曲的抒情性。传统的香颂歌者,都有极好的文学修养,在演唱之前要反复地朗诵歌词—放慢几倍的速度将歌词一个节拍一个节拍镶嵌在里面。领悟歌词的意境,细心揣摩语气,不光是语速、语调、语音,还有心境、感情。这显然不是年轻的Marine所能立刻学到的,爱情、伤害、遗忘、惆怅、怀念……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对于所谓的摇滚、RAP等流行元素,Marine的老师一概很鄙视—呐喊喧嚣式的演唱跟香颂极不吻合。Marine的声乐训练更多的是学习“控制”—深入地使用气息,让声带和气息互相支持、互相依赖,和谐的此起彼伏。
香颂的发声,这种有控制的声音带给听众极具空间感的享受。即便声音已经达到了人声的极限音,但是听者却没有逼仄感,还觉得声音之外有深邃的空间。这种延绵无尽的感觉,让听者有充分的空间将音乐延续,唤起更为深沉的共鸣。
相比Marine这样标准的学院派,当然也有唱反调的,比如巴黎十二区由报废的火车站改成的金箭咖啡(Fleche d'or cafe)。这里是巴黎音乐真正的地下室—颓靡、放松、狂欢。每晚的演奏多变生动,有时是噪音制造团,有时却也有空灵纯净的绝唱。
除了酒吧,日常在巴黎街头是极少听见法国人唱歌的。除了每年6月21日的音乐节。在白昼最长的夏至这天,巴黎人放下身段、释放身心,用音乐迎接热烈的夏天,这一天,香颂真正成为歌曲—我歌抒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