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结组攀登技术
什么情况应该结组攀登?总的说来如果不结组比结组危险时,就应该结组。决定是否结组往往需要审慎衡量利弊。
在冰河上行走应该结组,否则单个队员掉入裂缝便很难营救。
可是在雪坡上行走时,雪面逐渐变硬,坡逐渐变陡,要决定该否结组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判断单个登山者失足滑落的可能性和结组行军的危险性各为多少。结组行进的危险并非等闲。一个人滑倒全队都可能被拖下雪坡。结组行进会降低整体速度,在有雪崩、岩崩危险的情况下,速度总是至关重要。行进速度减慢,还可能全队必须在准备不足的条件下宿营。所以在雪坡行中决定是否结组是件微妙的事,必须考虑到每个队员的技术,还要想清楚除结组外别的方法的利弊。
一、结组保护方法
决定结组后,可根据攀登状况与队员体力决定适用的方法。
1、结组制动
结组制动要求滑倒的人自我制动,其余队员同时给以支援。每个队员都要自我制动或自救。
只有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全组的力量救住一个人。例如在缓和或中等坡度的冰河、冰坡上,一个缺少经验的队员滑倒了,老队员可以帮他制动。但到了陡坡、硬雪坡上,你就得仔细权衡,究竟哪种办法更安全,是继续依靠结组制动前进呢,还是停止结组单人前进,或是换一种更安全的结组方式。
以下步骤可以增加结组制动的成功可能:
1、如果你后面有队友,在手上卷几英尺绳子。如果队友滑落,这几大绳子可以给你一点时间砸入冰镐进行自救。但在冰河上不要带过长的绳,因为这样只能白白地让队员掉进更深的冰裂缝中。
2、最弱的队员安排在结组末尾。上山时他应是最下面一个,下山时是最上面一个,这样一旦他滑倒,其余人都可以帮助他回到组中。可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如果第一个人滑倒,他会是最倒霉的一个。
3、只用绳子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双人结组。双人结组绳子不宜太长,大约60-75英尺便可,太长的话队友滑倒的距离就会更远,把他拉回来就更难。
4、走平行的几条路线。这一条也尤其适用于双人结组。两人可以肩并肩地走,一人掉落时可向侧拉绳借力。上面的队员滑下时,拉的力量也小一些。同时,绳在雪上的摆动会增加磨擦力。在上山时平行走不大可行,因为要踢出两条路线,费时费力,但在下山时它是非常有利的。如果雪太硬,也要考虑并肩上山。
2、移动结绳法Running belary
介于结组制动与固定结绳之间,有一种保护技术叫作移动结绳(running
belay)(图12-30),在结组制动难以成功而固定结绳又太费时间时,用移动结绳就较为可行。比如,灵活结绳法在长距离雪面与峡谷上就很实用。
移动结绳,领队在合适的雪面上装入保护设施,用铁锁将绳别在设施上。(保护设施后面还要谈到),队伍行进时步频一致,和未结绳时一样,但有了保护设施,只要这些设施放牢了,有人滑倒时就会被拉住。最后一个人负责取出设施。毫无疑问用这种方法意味着多背一些装备,多耗时间装拆设施。
3、固定结绳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固定结绳,即一组中每个人都相互系在一条绳上,和攀岩时结绳相似。但这种办法在绝大多数高山路线都不可行,因为实在耕时太多。不过,雪坡行走的结绳方法还有很多,在安全性与耗时上各有千秋,下面就是有关介绍:
4、综合保护技术
实际登山时,如果雪坡情况恶劣,就必须综合使用几种保护方法,不大可能一直都不结绳或从头到尾都固定结绳。
决定是否结绳时,登山队要问自己一系列问题。在冰河上好说,必须结组;但在雪坡或混合地带,应考虑如下问题:
1、每位队员在滑倒了都有能力自救或自我制动吗?若能,全队可以不结组前进;若不能,就要再问;
2、仅靠结组制动能否应付一切滑倒情况?若能,全队可以结组,但不用系绳(unbelayed, but roped up)。若不能,再问;
3、结绳是否可行?(固定或移动结绳)是否能保证足够安全?若能,就结绳前进。因时间限制或地形恶劣,不能结绳,全队就必须慎重考虑。
4、是撤回,还是冒险不结绳前进?
实际登山时,在长雪坡上一般都是结组但不一定结绳。结绳一般是因为:雪硬;坡陡;队员已经疲劳或有人受伤,多数情况采用结组制动与移动结绳,但有些地段要冒险分散通过。
不要无谓冒险。如果情况不好,可以改变路线,选择新的目的地,或者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