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憂慮與恐懼
憂慮與恐懼的實際現象極為相似,不過憂慮存在的時間較長,程度較低,恐懼則為憂慮過度的結果,時間較短,但程度較為強烈。這種情緒反應是為缺乏安全感時的正常反應,表現在生理上如心跳加速、身體發抖、肌肉緊繃、喉頭乾燥、昏炫、嘔吐等。心理上特徵如:易怒、初期喋喋不休,心神不能集中、意識模糊、終至悶聲不響而恍惚。
克服這些現象的方法如下:
認識恐懼,瞭解恐懼之源,承認他是一種正常現象,並積極尋求消除的方法。例如,你可以告訴自己,深山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我們對它不夠瞭解,事實上,山還是山,沒什麼好怕的,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山裡生活。
注意自己及同伴的反應,並隨時採取合理處置。
存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維持自己一定的忙碌。
寒冷、炎熱與傷病
寒冷所帶來的困苦,比一般人瞭解的更為嚴重,它會使思考停頓,工作情緒消沈。
在生理上,寒冷反應有輕重之分,輕者全身發抖,發抖乃人體機能對付寒冷之自然反應,不必驚慌,只要多運動,烤火或進熱食即可。較嚴重者,會因為血液循環緩慢而導致身體麻木、困倦、昏昏欲睡,身軀僵硬終至動死。
根據統計,凍死的人常會面帶笑容,記得童話中賣火柴的小姑娘嗎?這是因為受凍麻木時,會昏迷而陷入幻想的緣故。因此,遇到受凍昏睡或睡時發抖不止的,應維持他的清醒,否則將一覺不醒。
對於受凍的人千萬不能讓他喝酒,因為酒精會使血管膨脹,加速散熱,每年許多在雪地凍死的人,便是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炎熱的後果是休克與虛脫,其警告訊號是口渴,初期徵兆如煩躁、發燒、汗流不止,為避免情況惡化,可採取下述方法:
1.避免陽光直射
2.緊閉嘴巴,保持心情平靜。
3.尋找水源或解渴植物
4.飲水中,加入少許鹽分,飲水時,宜次數多而量少。
痛苦是外部傷口或是生病的警告訊號,是身體一種自然本能,意在促使自己注意休息或避免二次傷害已受傷的部份。在求生的狀態下,為脫離險境,可能會苦撐或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而無法顧及此種正常的痛苦警告。
痛苦一如恐懼,令人感到困擾和難受,但在求生狀況極端危險之時,心神集中,反而能暫時減卻痛苦的感受。
此外,應極力培養信心與自尊,對自己忍受痛苦的能力應引以為傲,認定奮鬥的目標乃為了自身的安全、生命的榮譽,並且必須將此目標定得相當高,才足以讓你忍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