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亚洲户外用品展提供的数据报告,让我市鞋企跃跃欲试。报告显示,预测今年我国户外运动服装和装备的销售总量将达到60亿元—80亿元人民币。业内专家预测,中国的户外市场正呈直线上升趋势,户外运动装备市场每年将以50%增速成长,所蕴藏的市场将会超过百亿元。
在国内需求的催化下,我市越来越多原本仅做休闲鞋、运动鞋的企业抢滩这一新兴市场。然而,在此轮鞋服企业介入户外品牌的浪潮中,如何在新领域中发展,成了我市企业关注的问题。
本报记者 陈云青
尚处于模仿阶段
作为我市户外用品业的先行者,乐登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已携手美国骆驼率先征战国内户外运动市场;今年,原本生产商务休闲皮鞋的木林森鞋业宣布向户外运动市场全面进军,该公司在户外运动方面将投入5000万元启动资金,另外还将投入1亿元用于扩张市场,完成200个终端网点建设。
然而,近日我市晋江一新兴的户外用品企业在维持半年多的时间后宣告破产,进入看似广阔的市场,却又以“昙花一现”结局收尾,这一失败案例给盲目跟风生产户外产品的鞋服企业敲响警钟。
“同样款式的户外登山鞋,我市生产的卖价多数不超过200元,而大品牌哥伦比亚一双却高达800多元。”正在购买登山鞋的王先生表示,别看外表相差无几,登几次山、做几次户外运动,鞋子质量好坏就显现出来了。
王先生介绍,我市生产的户外产品主要有冲锋衣、登山鞋,由于户外鞋服与我市优势的体育用品在研发、制作工艺上有所区别,目前多数户外产品停留在对大品牌的模仿阶段,其最核心的功能性、耐用性却无法与大品牌相匹敌。因此,我市户外鞋服产品的价格优势,反应在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消费上却不甚明显。据了解,国内拥有400多个专业户外品牌,但3个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中仅有一个来自国内。
牵手国际大品牌
“缺乏技术支持,盲目地跟风生产导致不少企业产品滞销。”一业内人士介绍,一方面,户外鞋服对面料吸湿排汗、防水防污等方面的功能要求非常高,需要上游企业提供有力的配套;另一方面,在研发上,我市在户外运动鞋服行业的配套还不完善,从事户外运动功能性鞋材和面料的企业并不多,新型材料和生产工艺的束缚成了研发户外产品的一大瓶颈。
“在产业链未形成的情况下,企业与其考虑自创品牌,不如先与国际户外运动巨头合作。”泉州鞋业商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与自创品牌相比,结盟国际品牌可迅速开拓市场,同时在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功能方面也更有保障。近年来,哥伦比亚、奥索卡等国际顶级户外品牌纷纷抢滩国内市场,这也给了鞋服企业与国际户外品牌合作的契机。
据悉,通过合作形式,李宁和法国AigleInternationalS.A.以各占50%股份权益的合作形式,成立艾高(中国)户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负责在中国生产、市场推广及销售Aigle品牌的户外产品。
拿下了美国欢腾户外运动鞋的中国总代理,我市派顿鞋服有限公司在追求严格技艺的同时,产品款式由国外设计师及本土公司资深设计师共同设计,倚着本身实力、借用国际品牌“一炮走红”,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都设有分公司。
以“俱乐部”促团购
那么,合作是否意味着企业可套用国外运作模式?记者了解到,目前户外店中80%—90%属于单店,约10%属于多店,区域连锁店不到2%,这也意味着,户外用品销售渠道零散,市场未出现绝对优势的品牌占领渠道。在此情况下,国内户外用品也鲜有可遵循的成功运作模式。
拿到“骆驼”品牌在中国的生产和销售权,却没照搬“骆驼”在国外的运作模式,乐登公司除了生产户外运动鞋外,还广泛开拓了户外运动服装、包袋、帐篷、睡袋等户外用具领域,供热衷户外运动者选择购买。
“产品的款式和渠道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本国消费偏好和能力。”据乐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国,由于户外运动用品定位较为高端,产品价格偏高,因此,公司所代理的品牌专卖店一般都设在一线城市。
此外,在营销产品上,合购、团购是营销户外产品的一种好方式,企业可成立“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作模式,将户外运动爱好者这个目标消费群体集中起来,参与他们平常组织的登山等户外活动,借此促成团购户外产品的营销,以扩大品牌影响力。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