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涿州:水干了 春风却还浩荡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
乾隆南巡时下榻的行宫,“藤萝缠树”将整座假山环绕,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毁,只剩下空落的正殿。_涿州:水干了 春风却还浩荡_乐途旅游网

乾隆南巡时下榻的行宫,“藤萝缠树”将整座假山环绕,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毁,只剩下空落的正殿。

从南塔智度寺塔能看到被脚手架包围着的北塔云居寺塔。_涿州:水干了 春风却还浩荡_乐途旅游网

从南塔智度寺塔能看到被脚手架包围着的北塔云居寺塔。

“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_涿州:水干了 春风却还浩荡_乐途旅游网

“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

  辽双塔故事

  涿州老城狭长的主干道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鼓楼大街,它得名于通会楼。建在中轴线的通会楼就是钟鼓楼,鼓在解放初就不知去向,钟却一直保留到上世纪70年代,楼也只留下了坍塌的一段。而此地始于汉唐、并成为涿州八景之一的“通会灯市”却被演化成一年一度的“中国涿州花灯节”保留至今。守着通会楼遗址摆摊的老人们,朝九晚五,带着茶水围着小火炉,抄着 手烤火唠家常。

  从鼓楼大街再往前走就是涿州的标志性建筑———双塔,两塔南北对峙,建于辽代。

  关于这两座塔的建成,民间有着动人的传说。说是有两位巧手的姑嫂,一夜之间建成,实际上这是佛教文化的产物。

  “双塔晴烟”也是涿州八景之一,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远看双塔正像几缕青烟在天幕上袅袅升起。二是,在晴朗的天日,双塔顶部周围能看到几缕青烟。

  我们去的是南塔智度寺塔,依然是铁将军把门,一块牌子插在铁门上,“私自入内按偷盗处”,周围人家的大狗叫个不停,有人提醒我们注意地上的“地雷”,这里的狗太多,地上一坨坨都是它们留下的。双塔都是八角形砖仿木构楼阁式舍利塔,智度寺塔有五级,修复工程从2001年开始,据说在修复中发现了1927年晋奉军阀混战时射入塔身的炮弹。修复工程已经结束,一旁还有散落的沙石,智度寺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沿着临时铁梯上到塔基,打开塔门,三级以上的塔身内四侧都有佛龛,全都用白石灰粉刷了,掩盖了“某某到此一游”的痕迹。我们上到顶层,才看到墙壁上少数残损斑驳的佛像,有千手观音。通过一个四方的孔,被脚手架包围着的北塔云居寺塔就远远地进入视野,它的修复工作还在进行中。

  一段古城墙和一座桥

  从涿州城出来就是107国道,残留的一段古城墙就在国道边上,看起来像是南方沿河的堤坝,上面长满了野草,爬上去有一块空地黑黑的,刚刚烧过杂草。城墙包围着涿州城一隅,底下的院落棋盘一样簇拥在一起,大狗四处打转叫着,屋檐下挂着风干的金黄玉米。临近傍晚,《归园田居》中那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下子闯进了脑海,这一段城墙让我想到了“墟”这个词,和集市上人间的烟火有关,又沾染了颓败的气质。

  此次行程的终点是永济桥,横跨于北拒马河上,在它西侧就是107国道、京广线,当我们从北京出发的时候,本来最先应该看到它,但是它却没有成为行程的起点。这曾经是帝王南巡、官吏进京、商贾往来、百姓出行必经的道路,十八省通途之要冲,解放后,一直是京广公路桥,直到1987年107国道扩建后退役。旅游局的小陈告诉我们,永济桥始建于明代,全长600多米,是“天下第一长石拱桥”。永济桥正在修复中,看桥的王大爷打开铁门让我们进去,永济桥分为主桥和南北引桥,引桥是这座桥的前奏和尾声,我数了数主桥的石头栏杆,每侧是21根,还有一些栏杆散落在引桥上,桥的拱形处是凹凸的石头,充满了粗砾的质感。冬季的拒马河干涸,远处的少量积水结成了冰面,一条黑色的狗正穿过冰面去对岸的村子。桥基露出来了,沙子也露了出来,桥的西侧有人在河里挖沙。我们准备离开了,王大爷准备锁上铁门,关于桥,他不说什么,只是一直举着半导体搁在耳朵跟前听。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