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智度寺塔内的壁画。
乾隆南巡时的行宫,现在存放了大量的石刻。
通会楼只留下坍塌的一段。
河北涿州:今天的涿州,即2300年前燕国之涿邑,这里秦时建涿县、汉初设涿郡,魏晋名范阳、唐代称涿州,一直是历代州郡县衙门的驻地。
明清之际,涿州为畿南门户,“扼万国之咽喉,总八荒而辐辏,形势雄胜,甲于中原”。清帝乾隆誉称涿州:“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这里见证过许多个时代的辉煌。
涿州多故事,有辽代双塔、涿州古城墙、通会楼、永济桥,三国的故事 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回复原位的畅想
在车上小眯一会,醒来就到了涿州,原来这么近。可对于“有多少人知道涿州”这个问题,当地人似乎也没什么自信。作为京城门户和交通要冲,涿州曾辉煌一时。
而目前的涿州正加紧规划成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有99个,判断“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地面和地下的文物,这些是有形的实证,所以在涿州经常能看到刚立起来和还躺倒在地的石碑,完整或破损,分散在清行宫、永济桥和库房,更多的却不知所终。守着智度寺塔的李红告诉记者,她小时候佛龛里还有佛像和壁画,但是现在什么都没了,一律被粉刷上了白石灰。
永济桥正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躺倒在地的石碑可以立起来,但更多的是不能回复原位的。比如说,流过永济桥的北拒马河水干了,怎么办?当地想了个办法,一方面引水,另一方面下游有两个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可以排到河里增加水量。没有水,桥就失去了神韵。这个问题广泛存在,天津、沧州、涞源等,这些地方原本都是“水何澹澹”的所在。
据说由于北京房价奇贵,许多人跑到涿州买房。早几年,涿州市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打造面向北京人的宜居城市”,在“水”字上做文章,建成生态型的“滨河城市”,把市区北部的拒马河建成景观河,引入城区形成水面。说法是“有了水,一个城市就有了灵气。”可是当我们站在永济桥边,107国道旁时,只能在纸上回味涿州八景中的“拒马长虹”:烟水浩无际,撑岸一桥横。于是遥想当年,皇帝的步辇走在这条春风浩荡的路上,不远处一片碧波荡漾。
行宫、双塔、拱桥和钟鼓楼的“发现”
并不容易的发现
“北京有多少人知道涿州”?这个问题把我们问住了,涿州市文物旅游局王局长显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没有信心,于是他说,“发现涿州”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子,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发现”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不是有人发现巷子里一块小石碑标着“清行宫”,我们就会匆匆经过这里赶着去“发现”。
一组假山呈现在眼前,假山由青云片和太湖石堆砌而成,表面嶙峋有孔,左右两侧通道通往后面的正殿,从一侧开始的“藤萝缠树”将整座假山环绕,在北方很少见到这样的景象。没有叶子只有躯干,藤萝的枝条紧紧缠绕甚至嵌入槐树和假山的身体。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毁,剩下空落的正殿,只有墙壁和屋顶,但是殿梁上壁画的内容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一组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里面依次排开的壁画却都与民间生活有关,不过在画面一侧仍不忘点缀云朵,所有的色彩都已经斑驳。可以想象1760年乾隆南巡的时候在此休憩,眼前藤萝缠树,冠盖如云,他身后的皇城渐渐远去,而江南的面目越来越清晰。
在清行宫的空地处,正在兴建碑林陈列馆。立起来的石碑加上还倒在地上的石碑有几十块之多,散落在地上的石碑是大多数,残损的也不少,王局长说还有许多石碑在库房里,全都是宝贝。他站在石碑中间有些激动,“如果文物专家到涿州研究石碑,估计几天几夜都看不完,都不想走。”许多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涿郡历代名贤之碑”、“关帝庙走香圣会”,最大的一块石碑已经被拦腰截成两段,中间用水泥连接在一起,原本立在永济桥边,石碑的后面倒写着“万古流芳十八局涿州机械厂千年基石”。王局长无奈地说这都是部队以前干的,弄去打地基,后来石碑才被追回。
明清之际,涿州为畿南门户,“扼万国之咽喉,总八荒而辐辏,形势雄胜,甲于中原”。清帝乾隆誉称涿州:“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这里见证过许多个时代的辉煌。
涿州多故事,有辽代双塔、涿州古城墙、通会楼、永济桥,三国的故事 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回复原位的畅想
在车上小眯一会,醒来就到了涿州,原来这么近。可对于“有多少人知道涿州”这个问题,当地人似乎也没什么自信。作为京城门户和交通要冲,涿州曾辉煌一时。
而目前的涿州正加紧规划成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有99个,判断“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地面和地下的文物,这些是有形的实证,所以在涿州经常能看到刚立起来和还躺倒在地的石碑,完整或破损,分散在清行宫、永济桥和库房,更多的却不知所终。守着智度寺塔的李红告诉记者,她小时候佛龛里还有佛像和壁画,但是现在什么都没了,一律被粉刷上了白石灰。
永济桥正申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躺倒在地的石碑可以立起来,但更多的是不能回复原位的。比如说,流过永济桥的北拒马河水干了,怎么办?当地想了个办法,一方面引水,另一方面下游有两个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可以排到河里增加水量。没有水,桥就失去了神韵。这个问题广泛存在,天津、沧州、涞源等,这些地方原本都是“水何澹澹”的所在。
据说由于北京房价奇贵,许多人跑到涿州买房。早几年,涿州市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打造面向北京人的宜居城市”,在“水”字上做文章,建成生态型的“滨河城市”,把市区北部的拒马河建成景观河,引入城区形成水面。说法是“有了水,一个城市就有了灵气。”可是当我们站在永济桥边,107国道旁时,只能在纸上回味涿州八景中的“拒马长虹”:烟水浩无际,撑岸一桥横。于是遥想当年,皇帝的步辇走在这条春风浩荡的路上,不远处一片碧波荡漾。
行宫、双塔、拱桥和钟鼓楼的“发现”
并不容易的发现
“北京有多少人知道涿州”?这个问题把我们问住了,涿州市文物旅游局王局长显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没有信心,于是他说,“发现涿州”是一个很不错的点子,但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发现”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不是有人发现巷子里一块小石碑标着“清行宫”,我们就会匆匆经过这里赶着去“发现”。
一组假山呈现在眼前,假山由青云片和太湖石堆砌而成,表面嶙峋有孔,左右两侧通道通往后面的正殿,从一侧开始的“藤萝缠树”将整座假山环绕,在北方很少见到这样的景象。没有叶子只有躯干,藤萝的枝条紧紧缠绕甚至嵌入槐树和假山的身体。大部分建筑已经被毁,剩下空落的正殿,只有墙壁和屋顶,但是殿梁上壁画的内容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一组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里面依次排开的壁画却都与民间生活有关,不过在画面一侧仍不忘点缀云朵,所有的色彩都已经斑驳。可以想象1760年乾隆南巡的时候在此休憩,眼前藤萝缠树,冠盖如云,他身后的皇城渐渐远去,而江南的面目越来越清晰。
在清行宫的空地处,正在兴建碑林陈列馆。立起来的石碑加上还倒在地上的石碑有几十块之多,散落在地上的石碑是大多数,残损的也不少,王局长说还有许多石碑在库房里,全都是宝贝。他站在石碑中间有些激动,“如果文物专家到涿州研究石碑,估计几天几夜都看不完,都不想走。”许多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涿郡历代名贤之碑”、“关帝庙走香圣会”,最大的一块石碑已经被拦腰截成两段,中间用水泥连接在一起,原本立在永济桥边,石碑的后面倒写着“万古流芳十八局涿州机械厂千年基石”。王局长无奈地说这都是部队以前干的,弄去打地基,后来石碑才被追回。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