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色篇:天上掉下一个御厨

[日期:2007-06-01] 来源:《吃来吃去》  作者: [字体: ]
  歌唱家乡,就像歌唱母亲一样,总是带着无限的深情。沂蒙山人干脆就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其实,解放前沂蒙山区很苦。安徽凤阳人以前也很苦,可是他们不怎么掩饰“家丑”,一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唱得全国人民都知道凤阳是中国丐帮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说来这个朱皇帝也够冤的,他上台之后,还真想为家乡人民做点贡献,甚至将中都 建在凤阳。投入的建设资金恐怕不亚于南京的建设。只是上天不太垂青凤阳这个地方,自然灾害多,加上官僚决策的失误等因素,中都没有繁华过就迅速衰落了。

  到了凤阳,要看的名胜很多,基本上都跟朱皇帝有关。龙兴寺是他出家的地方,明皇陵是他为父母修的陵墓,中都古城墙也是他拨巨款修筑的。然而,我更感兴趣的是他钟情一生的凤阳瓤豆腐。

  朱元璋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日,他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吃店里讨得一碗瓤豆腐,吃得夜夜做美滋滋的梦。从此,到黄家小吃店乞讨瓤豆腐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长大了,他胸怀大志了,却压根儿没有想过让黄老板专门为他一人烧豆腐。

  朱元璋刚当上皇帝那阵子,各地进贡的山珍海味也都尝了尝,可是这胃口还是农民的胃口。吃那些稀奇古怪、价值连城的贡品,他老觉得不对劲。只有老婆明白他的嗜好,说你不是爱吃凤阳瓤豆腐吗?把那个黄老板叫来给你做菜不就得了。朱皇帝一想,对呀,我是一国之君,还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呢。下令将黄老板召进宫。这个黄老板的名字还挺顺耳,叫心明,看着也像个乖巧的人。

  走进宽敞的御厨房,黄老板有点晕头转向。好在他比较理智,认准分配给他的那个锅灶,专心做他那道凤阳瓤豆腐。他认不得台面上花里胡哨的外来佐料,也不敢用,还是按老办法烹制吧。只见他将嫩豆腐切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裹上蛋清,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一盘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的瓤豆腐就做成了。

  端给朱元璋吃时,黄心明第一次对自己的厨艺产生了怀疑。心里惴惴不安地想,也不知这小子到底口味变了没?结果是朱元璋吃得心花怒放,高兴地说:“这道菜今后也别叫什么凤阳瓤豆腐了,就叫洪武豆腐吧。”(“洪武”是朱元璋称帝年号。)

  一道街头小吃摇身一变,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连原先不爱吃洪武豆腐的嫔妃、重臣,也纷纷夸奖这道由皇帝赐名的豆腐比那些山珍海味好吃,有营养。至少在朱元璋这一任上,君臣经常团结在洪武豆腐周围,为建好明朝江山群策群力。

  一个小店老板一晃眼就成了拿“国家特殊津贴”的御厨,别人看来他就像跟着主人升天的鸡犬,幸福极了。其实未必。过惯了市井生活的人,让他享受寂寞,等于让他蹲监狱。可是,他没法剥夺人们羡慕的权利呵!

  我不知道如今凤阳宾馆厨师烹制的凤阳瓤豆腐,是不是原版的洪武豆腐。不过,它真的很好吃。对照朱元璋给凤阳瓤豆腐的赞词:“外酥内嫩,鲜美爽口,清香盈口,味同樱桃。”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另一道烤鸭豆腐同样让我过口难忘,这道菜将两样不宜同锅的原料弄在一起,不是烹调高手是不敢为之的。

  凤阳厨师多有奇思异想,生活在凤阳的人真有口福。

  友情提示:

  徽菜是以沿江、沿淮、徽州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构成的。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闻名,早在南宋时,“沙地马蹄鳖,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时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调方法擅长于烧、焖、炖。著名的菜肴品种有“符离集烧鸡”、“火腿炖甲鱼”、“腌鲜桂鱼”、“火腿炖鞭笋”、“雪冬烧山鸡”、“奶汁肥王鱼”、“毛峰熏鲥鱼”等。

  相关美食:

  【凤阳瓤豆腐】

  原料:精腿肉、虾仁、豆腐、鸡蛋、绿豆粉、姜末、盐、味精、糖、淀粉、麻油、绍酒等。

  制作:先将精腿肉洗净,去皮去骨,粗斩成肉末,加盐、味精、姜末、虾仁,拌匀成馅料。将豆腐切成5厘米大小,入开水焯一下,使豆腐硬结,并在每块豆腐中间切开一个小洞,塞入肉馅成坯。然后取鸡蛋清打成泡沫状,加绿豆粉拌成飞糊。将炒锅置于旺火上,下油烧至四五成热,将豆腐夹肉生坯分别滚上飞糊,下油锅炸至豆腐外表起软壳、呈金黄色,捞出装盘。炒锅内留油少许,加糖、醋、绍酒、鲜汤烧开,用湿淀粉勾薄芡,淋麻油,浇在豆腐上即成。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