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贰·在愤怒中渴望] 一·返城火车上“起义

[日期:2007-06-01] 来源:《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  作者: [字体: ]
  自从6月17日杨进波带走大家的意见,说是给“组委会”领导汇报以后,我们这些“雅漂集训队员”又看不见“组委会”方面的人影了。不过,这些没有对训练产生什么不良影响。训练一直进行得紧锣密鼓,丝毫不敢松懈。休息时,大家总在热切地讨论漂流方案。毕竟,我们是去漂流的,而且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6月20日,杨勇回来了,大家的心情安宁了许多。杨勇其实也很是惴惴不 安,私下里对我们几个比较熟悉的朋友表示了担忧,弄不好,这事就是“新闻调查”。

  6月21日,杨进波回到铜鼓滩,带来的消息是,王建主任下周一赴拉萨汇报,初步定为7月10日正式队员乘坐军航进藏。

  6月23日,“组委会”来人安排队伍早早坐车来到九锅篝风景区。有几位记者在等候,搭了4顶帐篷,供他们拍照发稿,我们在雨中面对镜头操练表演一番。之后,“组委会”又“提审”般的安排了几个队员接受记者采访。被喊到接受采访的队员兴高采烈,似乎离“正式队员”近了一步,没有被采访的队员难免心里七上八下,气氛让人感觉怪怪的。

  我想趁着这个通讯方便的时机发稿,就写了关于“热气球漂飞大峡谷”的新闻稿,“组委会新闻办主任”杨俊“审阅”后,把稿件里的出发赴藏日期7月10日改为7月中旬,别的没提什么意见。

  6月24日,我到重庆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的唐邦兴教授。唐教授曾是当年“长漂”的负责人之一,本次“雅漂”被列为“组委会委员”。我们很早就认识,说话也无遮拦,问其具体的安排,唐教授也是一片迷雾,说他自己也是糊里糊涂。唐教授关心的是科考问题,他对“组委会”文件中所提的寻找雅鲁藏布江源头的说法很是有点意见,他说实际上雅鲁藏布江源头的地理位置早有定论,根本用不着再去寻找……他热切地希望,这次漂流的科考工作,能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与20世纪70年代国家组织的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的成果做出有效的动态比较,给西藏的发展,特别是“一江两河”的战略决策做出必要的贡献。

  6月26日,“组委会”来人安排我们举行和铜鼓滩的告别仪式,让每个队员在铜鼓滩漂流公司的船上签上大名,说是要留下英雄永恒的痕迹。晚上,联欢会很是热烈,大家兴高采烈表演了许多自编的节目。

  6月27日,又一批记者到达铜鼓滩,众队员带着记者漂了一次,拍了很多镜头。午饭后,全体匆匆赶到九锅篝。晚上,是万盛区安排的篝火晚会,说是正式的“雅漂”队铜鼓滩集训结束仪式。仪式上,给铜鼓滩漂流公司的三名船工隆重地各发了一件队服,宣布接纳为他们为“雅漂队员”。大家知道这是“作秀”,都没往心里去。

  令大家感到非常惊异的是:一帮地方官员讲话以后,“组委会副秘书长”曾依晴女士突然高举一面队旗授给了万盛区的领导。这使得队员们激动起来,觉得太不可思议,“幺哥”当时就变了脸,就连“组委会”方面也有人深表诧异,号召大家集体退场抗议。还是队长杨勇“道行”深厚,稳住了阵脚:“有啥子嘛,再做一面就是了。”

  这个仪式上,除了给地方“授旗”、“组委会”的官员们向铜鼓滩漂流公司和地方政府表示感谢以外,接着就是看当地组织的苗族歌舞和众人狂舞联欢。大家都有点纳闷,集训仪式就这样结束了,可是,“组委会”没有人给队员交待下一步安排,也没有人再提计划中的乌江训练,更没有人说到什么时候进藏,我们这些队员怎么办?

  仪式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大家聚集在宿舍,仍然没有等到任何消息。我找杨勇问“组委会”的情况,杨勇说自己也稀里糊涂,说不清楚。他说5月前期考察的时候,“组委会”给他的承诺到现在都没有兑现呢。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是非常糟糕。就这样,我们迎来了“雅漂集训”结束后惶惶不安的一夜,不知何去何从,大家心里七上八下,聚在一起议论纷纷,有队员悲伤地说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这一夜格外漫长。

  天亮了,吃完早饭,仍然没有来自“组委会”方面的任何消息。9点多,来了两辆中巴车,却还是不见“组委会”方面的影子。等了半天,万盛区的向书记只好先和队员们一起乘车到一个叫官坝的地方吃午饭。这顿饭吃得没滋没味。大家心头一片黯然,但还是满怀着希望默默等“组委会”的消息。

  仍然没有下文。

  难道大家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离开吗?这算怎么一回事?下一步该怎么办?非常巧,饭后,餐馆的电视里正在播CCTV的《新闻调查》,内容正好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吃饭的时候把持不住多喝了几杯,开始骂人,我想跳起来发作,又想我和杨勇是老朋友,算是关系密切,让人说成受杨勇指使闹事,反而坏事,只好忍着,只是忍不住骂人!没办法。饭后,车子开到綦江火车站,没容怎么愣神火车就来了。稀里糊涂上了火车,大家都有点没头没脑,越想越不是滋味,这究竟算怎么回事啊!

  “组委会”的官员们不知去向,和我们一起上火车的只有两个工作人员。他们给大家退了每人的300元服装押金,可怜兮兮地说这钱还是在大家的压力下,在我们上火车前向万盛区的书记借的。但仍然没有下一步事情怎么办的说法。

  罗浩终于忍受不了我老念叨的“阳痿”之辱,挨个找大家发话:“大家先不要散,找去组委会要说法!”有人挑头了,大家很快犹如农民起义般拧成了一股绳。

  下了火车,我们全体“打的”来到报到时的广安饭店“组委会”办公室。气氛紧张,大家的情绪都有点激动。杨勇安慰大家,用人格担保,不管怎样,一定不会让“雅漂”半途而废。

  拉萨市驻重庆办也就是“组委会”办公室的值班人员安排大家再次在报到时住过的广安饭店住下,晚上竟然还有两桌丰盛的酒席。这时,终于有消息了,据称是从已赴拉萨的秘书长王建那里传来的,西藏区党委的常委将在本周开会讨论此事,政府已表示支持,说活动一不能停,二不能流产,并且政府将就此召开雅江沿线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会,并说活动所需的资金,很快就会有结果,让大家安心回家等进一步通知,本周就会有确切消息。队长杨勇再次向大家表示,一定会将“雅漂”这件事情进行下去。他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要遵守‘游戏规则’,耐心等王建的消息。”

  6月29日,全体队员在“组委会”办公室开会。前一阶段一直比较活跃的“组委会”方面的“官员”曾依晴、杨进波、杨俊等仍没有露面。杨勇再次让大家耐心等待。许瑞祥、赵令英等也各自发言表示要将此事进行到底。

  “重庆起义”最后的结果是“组委会”给了大家一封致各自单位的函——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即将震惊世界的’98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活动给予的极大的支持。

  贵单位xxx同志于1998年6月6日应邀来组委会报到,参加了为期20天的划船技能、体能、翻船自救、野外生存等方面的集训,圆满完成了训练任务,各方面均得到提高。经考核初步确认,该同志符合参加’98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活动的条件。组委会将尽快研究,并报西藏自治区政府批准正式队员名单。届时,组委会将再次致函贵单位,并希望获得进一步支持。

  特此函告!

  ’98中国雅鲁藏布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组织委员会(章)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