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队伍继续冲击险滩。
为了保证体力,出发之前在村子里买了一筐鸡蛋。这儿的鸡和内地的鸡有很大区别,体形极小,且脚上长有飞爪,一飞就是几十米,野鸡似的。那鸡蛋也小得和鸟蛋差不多。
买完鸡蛋,却发现一大块羊肉和一串猪耳朵腊肉不见了。找了半天,一个到几十米外江边洗脸的队员才在江边石堆里发现小半块的残骸。闻讯而来的一个村里的猎人看了残骸肯定地告诉说:“ 是狼干的!”虽然杨勇很舍不得,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还是将那小半块狼吃剩下的羊肉给扔掉了。
这天冲滩以前的早餐是集体冲了一包奶粉如那小如鸽蛋的鸡蛋,是那段日子里最“奢华”的一顿。
波拉村就在下峡口的一个冲积台地上,泥石流大沟将村庄包围起来,冲毁了村边的不少耕地。这情景在天亮后看得大家触目惊心。
送队伍过来的抗耐村村民昨晚大都住在岗科村各自的亲戚家中,一大早,他们跑到江边来送队伍下水后就急急往回返继续收割庄稼。大家回头看那座抗耐峡谷口的大山,依稀看见那些返家的抗耐村村民在半山腰上向队员们挥着手。大家默默地在心里说:“谢谢!善良的人们!再见!抗耐!”
离波拉村不远,就是一个特等滩,长度大约近1公里,滩中还有几个巨大的跌水。杨勇召集大家在滩口商量,讨论了许久,认为两船相并应该能过去。但千万不能翻船。一旦有人落水,在这么长的一个特等滩里,肯定会搭上几条命。
绝对不能翻船。照杨勇的话讲,这个滩必须如何如何,这个巨石处必须得如何如何,那个跌水处必须得如何如何……一连七八个“必须”,全得达到。一条不能达到,就会翻船。也就是说,不翻船的可能性只有10%或20%之间,危险性太大。
最后决定抬船过滩口150米后再下水。
从泊船的位置到下水的位置绕道的话,就大约有一里路,看着船上小山一样的物资,大家都头大,刚徒步穿越了抗耐峡谷,一个个体力其实都不行了。周围看热闹的人群说付100块钱就帮着搬,但被杨勇拒绝了。大家只能自己动手。张涛后来对我说:“那天,我独自扛着那顶可供12人住的硕大的军用帐篷,一步一挪,扛得我几乎背过气去。最后还是同我们打过几次交道的岗科村村长赶来了,一声吆喝下,连一旁的老头老太都全帮着抬东西,才算给我们解了围……”
抬过那150米的水头,两船仔细用那两根碗口粗的木棒牢牢捆扎并联,准备冲!
天,阴沉沉的。所有的物资也都再次仔细重新捆绑。站到江水里,背后就是咆哮如雷的急流,不时还有冰凉的水花飞溅到身上,骇人的气势让每个人装船时,都格外地认真和仔细。岸边岩壁上满是看热闹的藏族同胞,他们大概这时明白了这支队伍将要进行的举动,也变得沉默起来。一股生死在此一举的悲壮在弥漫,队员心里沉甸甸的。
为了增加漂艇的稳定性以对抗巨浪,指定“吨位”比较大的聂丹陵与队医曹德蹲在船头做“压浪手”。所谓压浪,就是大浪向漂艇袭来之时,船头的两名“压浪手”必须迎着巨浪将船头往下压。否则,整条船很容易就会被浪打得翘起来而导致翻船。
一切准备妥当后,像无畏的士兵杀入疆场一般,12位兄弟毅然决然上船冲向浪阵。船一进入急流,就迅速冲进一个跌水。顿时,不断翻卷的卷皮浪扑面盖来,压得似乎船头就要折叠过来。随后,整个又被两边的侧卷皮浪搓揉成麻花状。一堵堵四五米高的“水墙”组成的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前后左右铺天盖地。船头剧烈颠簸,浪花四溅。水珠迷住了眼睛。朦胧的眼中全是水花、波浪,周围什么样全不知道。
一进大滩,船就犹如一片小树叶,完全失去控制,船舱的物资也全部漂浮在水里。在船上感觉就像骑在一匹狂暴的烈马上,时而被高高抛起,恍惚中模糊的双眼能在一瞬间看见腾空而起的巨涛中一方蓝蓝的天空;时而被埋进深深的“水井”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两名舵手杨勇和“幺哥”冯春声嘶力竭地吼叫:“不能停桨,注意左右压浪!有礁石,快抢!”船几次被巨浪和礁石掀成直立,好几次几乎反扣过来。在呼啸的浪涛中,人的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很快,大家就筋疲力尽了。只能在绝望中紧紧握住手里的木桨奋力划动,仿佛这片小小的木片儿就是能否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生与死就这样一次次从大家眼前晃过。
张涛后来讲:“最危险的一次,右边一堵四五米高的‘水墙’劈头盖脸砸来,而船刚从一个狂涛中钻出,还来不及调整被打歪了方向的船头,船身横着就迎了上去。右船被大浪高高抬起,船头都快倒扣过来了。我只见右船的人一下就被抬了起来,足足高出我们左船的人半个身子。由于双船并联,左船也急剧倾斜,我觉得我已快掉到水里去了,‘翻(船)了!完了!’我脑海中一下闪过这个念头,但也仅此而已,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木桨拼命地划……”
船出大浪区,杨勇急忙大喊:“赶快抢右靠岸,下面又是大滩!”
前面的这个滩,踏勘时在岸边只能看见滩口一片白花花的浪尖,没有办法了解滩下的情况,但此刻船在江上,能够看清急流直冲右壁岩腔,翻卷起山一般的水墙。这种滩,最容易翻船,非常危险!
但是,水的流速实在太快,距离也太短,抢岸已经根本来不及了。只有冲。
“抢进主流,压住船头,下!”
可以说谁都不知道是怎样冲出这个险滩的,只觉得喘不过气,眼前黑暗暗的,大浪劈头盖耳,整个人都是麻木的。
后来据在岸上摄像和拍照的林波和老包讲,船一进去,几秒钟不见影子,转过弯就消失了!他们被吓得不知所措,拿机器的手直发抖。他们想,船肯定翻了,完了。
冲过这个滩,没等大家清醒过来,前方江面上又是礁石、跌水和大浪。
“曹德、张涛赶快备绳靠岸!”眼看着,船就要撞礁。在这一刹那,船头左舷桨手万麟奋力伸桨去顶,“啪、啪!”木桨断成三节,船擦礁而过。好险!
同时,曹德和张涛二人迅速跃出船舱,但船速太快,他们被拖入急流,靠岸失败。
“松绳!”在一个石缝处,他俩用身体卡在石缝中,死死地抱住礁石,这时船已掉转头,急速向下一跌水冲去,老包、老廖又迅速靠岸,老包又被拖入急流,老廖死死缠住缆绳往石头上绕,船终于被拖住靠岸。
众人迅速把曹德和张涛救起,只见他俩的手被勒出两道长长的血印。杨勇的腿上,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划了一条大口,血流不止。
张涛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和曹德各自提着一条船绳往江边跳。我跳到江边乱石上,立足未稳就翻到了水里。一下就被急流带离了岸边,我拼命地胡乱踩水游回了浅水里,好不容易将绳子绑在水中一块石头上。不料,被船身一绷,绳子就滑脱了,漂进了深水里,我紧抓着绳子的左手也被绳子给绷得鲜血直流,痛得我喘不过气来。曹德泡在水里左手抱着一块石头右手拼命地抓住另一根绳,但也明显力不从心了,绳子一点一点地从他手里滑走……两条船在急流的裹挟下,头后尾前地向那块巨石冲去,很快就从我俩的视线中消失,他们怎么靠上岸的就全然不知了。后来,直到杨浪涛等几人赶过来,把泡在水里冻得直哆嗦已无力爬上岸的我们俩给捞上岸来,才知道是船上的老包、老廖和林波又接连跳下水,三人拼出命才将双船拉到了岸边,避免了一场大祸……”
靠岸以后,大家才感觉到了彻骨的寒冷。此时江上寒风大作,没有太阳,真正的寒冷刺骨呀!
船上、大家的身上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急忙找了个背风的石壁,哆哆嗦嗦脱下全身湿衣,赤裸裸缩成一团蹲在地上,紧抱双臂。还是有风绕过石壁刮到赤裸的身上,大家都浑身抽搐不已。众人纷纷对着天空一阵破口大骂,好像能骂出一个太阳来。最后,实在忍受不了,想起雨衣可能不是湿的,又急忙找出来哆哆嗦嗦套到身上,算是稍微挡了一下冰刀似的寒风。……那番寒冷滋味非言语所能表达。
几番惊心动魄的拼杀下来,不知下面还有什么在等着这群可怜的人!
大家都精疲力竭,似乎已经失去了哪怕活动一下的体力,这一天的胆量也似乎已经耗尽。时间不早了,早早宿营休息吧。
算起来,这一天也不过才漂了两三公里。损失惨重,很多物资都让大浪打跑了。
“幺哥”在船舱里捞起来一包方便面,这是狂涛巨浪以后幸存的一包方便面。打开袋子,里面早已装满了水,泡得软绵绵的。在等待晚饭的时候,大家一人一口就将这“江水凉面”给干掉了。
这天的晚饭干脆将剩下的大米全煮了,加上一些土豆,为的是让紧张了一天的大家吃得饱一点,好压压惊。
大帐篷全被水打湿了,在沙滩上搭帐篷的时候,里里外外都沾满了沙。杨勇做饭,旁边还不得不站了一个人,手里捧着锅盖挡在锅上,以免帐篷顶上的沙落进锅里。
帐篷里牵满了横七竖八的绳子,上面挂着各种湿淋淋的衣物。众人各自想办法胡乱换上各种御寒物。放眼看去,一片花花绿绿,一干人奇形怪状地蹲在帐篷四周,都眼巴巴地望着那冒着热气的铁锅,看上去,十足一个难民营。
为了保证体力,出发之前在村子里买了一筐鸡蛋。这儿的鸡和内地的鸡有很大区别,体形极小,且脚上长有飞爪,一飞就是几十米,野鸡似的。那鸡蛋也小得和鸟蛋差不多。
买完鸡蛋,却发现一大块羊肉和一串猪耳朵腊肉不见了。找了半天,一个到几十米外江边洗脸的队员才在江边石堆里发现小半块的残骸。闻讯而来的一个村里的猎人看了残骸肯定地告诉说:“ 是狼干的!”虽然杨勇很舍不得,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还是将那小半块狼吃剩下的羊肉给扔掉了。
这天冲滩以前的早餐是集体冲了一包奶粉如那小如鸽蛋的鸡蛋,是那段日子里最“奢华”的一顿。
波拉村就在下峡口的一个冲积台地上,泥石流大沟将村庄包围起来,冲毁了村边的不少耕地。这情景在天亮后看得大家触目惊心。
送队伍过来的抗耐村村民昨晚大都住在岗科村各自的亲戚家中,一大早,他们跑到江边来送队伍下水后就急急往回返继续收割庄稼。大家回头看那座抗耐峡谷口的大山,依稀看见那些返家的抗耐村村民在半山腰上向队员们挥着手。大家默默地在心里说:“谢谢!善良的人们!再见!抗耐!”
离波拉村不远,就是一个特等滩,长度大约近1公里,滩中还有几个巨大的跌水。杨勇召集大家在滩口商量,讨论了许久,认为两船相并应该能过去。但千万不能翻船。一旦有人落水,在这么长的一个特等滩里,肯定会搭上几条命。
绝对不能翻船。照杨勇的话讲,这个滩必须如何如何,这个巨石处必须得如何如何,那个跌水处必须得如何如何……一连七八个“必须”,全得达到。一条不能达到,就会翻船。也就是说,不翻船的可能性只有10%或20%之间,危险性太大。
最后决定抬船过滩口150米后再下水。
从泊船的位置到下水的位置绕道的话,就大约有一里路,看着船上小山一样的物资,大家都头大,刚徒步穿越了抗耐峡谷,一个个体力其实都不行了。周围看热闹的人群说付100块钱就帮着搬,但被杨勇拒绝了。大家只能自己动手。张涛后来对我说:“那天,我独自扛着那顶可供12人住的硕大的军用帐篷,一步一挪,扛得我几乎背过气去。最后还是同我们打过几次交道的岗科村村长赶来了,一声吆喝下,连一旁的老头老太都全帮着抬东西,才算给我们解了围……”
抬过那150米的水头,两船仔细用那两根碗口粗的木棒牢牢捆扎并联,准备冲!
天,阴沉沉的。所有的物资也都再次仔细重新捆绑。站到江水里,背后就是咆哮如雷的急流,不时还有冰凉的水花飞溅到身上,骇人的气势让每个人装船时,都格外地认真和仔细。岸边岩壁上满是看热闹的藏族同胞,他们大概这时明白了这支队伍将要进行的举动,也变得沉默起来。一股生死在此一举的悲壮在弥漫,队员心里沉甸甸的。
为了增加漂艇的稳定性以对抗巨浪,指定“吨位”比较大的聂丹陵与队医曹德蹲在船头做“压浪手”。所谓压浪,就是大浪向漂艇袭来之时,船头的两名“压浪手”必须迎着巨浪将船头往下压。否则,整条船很容易就会被浪打得翘起来而导致翻船。
一切准备妥当后,像无畏的士兵杀入疆场一般,12位兄弟毅然决然上船冲向浪阵。船一进入急流,就迅速冲进一个跌水。顿时,不断翻卷的卷皮浪扑面盖来,压得似乎船头就要折叠过来。随后,整个又被两边的侧卷皮浪搓揉成麻花状。一堵堵四五米高的“水墙”组成的排山倒海般的巨浪前后左右铺天盖地。船头剧烈颠簸,浪花四溅。水珠迷住了眼睛。朦胧的眼中全是水花、波浪,周围什么样全不知道。
一进大滩,船就犹如一片小树叶,完全失去控制,船舱的物资也全部漂浮在水里。在船上感觉就像骑在一匹狂暴的烈马上,时而被高高抛起,恍惚中模糊的双眼能在一瞬间看见腾空而起的巨涛中一方蓝蓝的天空;时而被埋进深深的“水井”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两名舵手杨勇和“幺哥”冯春声嘶力竭地吼叫:“不能停桨,注意左右压浪!有礁石,快抢!”船几次被巨浪和礁石掀成直立,好几次几乎反扣过来。在呼啸的浪涛中,人的力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很快,大家就筋疲力尽了。只能在绝望中紧紧握住手里的木桨奋力划动,仿佛这片小小的木片儿就是能否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生与死就这样一次次从大家眼前晃过。
张涛后来讲:“最危险的一次,右边一堵四五米高的‘水墙’劈头盖脸砸来,而船刚从一个狂涛中钻出,还来不及调整被打歪了方向的船头,船身横着就迎了上去。右船被大浪高高抬起,船头都快倒扣过来了。我只见右船的人一下就被抬了起来,足足高出我们左船的人半个身子。由于双船并联,左船也急剧倾斜,我觉得我已快掉到水里去了,‘翻(船)了!完了!’我脑海中一下闪过这个念头,但也仅此而已,仍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木桨拼命地划……”
船出大浪区,杨勇急忙大喊:“赶快抢右靠岸,下面又是大滩!”
前面的这个滩,踏勘时在岸边只能看见滩口一片白花花的浪尖,没有办法了解滩下的情况,但此刻船在江上,能够看清急流直冲右壁岩腔,翻卷起山一般的水墙。这种滩,最容易翻船,非常危险!
但是,水的流速实在太快,距离也太短,抢岸已经根本来不及了。只有冲。
“抢进主流,压住船头,下!”
可以说谁都不知道是怎样冲出这个险滩的,只觉得喘不过气,眼前黑暗暗的,大浪劈头盖耳,整个人都是麻木的。
后来据在岸上摄像和拍照的林波和老包讲,船一进去,几秒钟不见影子,转过弯就消失了!他们被吓得不知所措,拿机器的手直发抖。他们想,船肯定翻了,完了。
冲过这个滩,没等大家清醒过来,前方江面上又是礁石、跌水和大浪。
“曹德、张涛赶快备绳靠岸!”眼看着,船就要撞礁。在这一刹那,船头左舷桨手万麟奋力伸桨去顶,“啪、啪!”木桨断成三节,船擦礁而过。好险!
同时,曹德和张涛二人迅速跃出船舱,但船速太快,他们被拖入急流,靠岸失败。
“松绳!”在一个石缝处,他俩用身体卡在石缝中,死死地抱住礁石,这时船已掉转头,急速向下一跌水冲去,老包、老廖又迅速靠岸,老包又被拖入急流,老廖死死缠住缆绳往石头上绕,船终于被拖住靠岸。
众人迅速把曹德和张涛救起,只见他俩的手被勒出两道长长的血印。杨勇的腿上,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划了一条大口,血流不止。
张涛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和曹德各自提着一条船绳往江边跳。我跳到江边乱石上,立足未稳就翻到了水里。一下就被急流带离了岸边,我拼命地胡乱踩水游回了浅水里,好不容易将绳子绑在水中一块石头上。不料,被船身一绷,绳子就滑脱了,漂进了深水里,我紧抓着绳子的左手也被绳子给绷得鲜血直流,痛得我喘不过气来。曹德泡在水里左手抱着一块石头右手拼命地抓住另一根绳,但也明显力不从心了,绳子一点一点地从他手里滑走……两条船在急流的裹挟下,头后尾前地向那块巨石冲去,很快就从我俩的视线中消失,他们怎么靠上岸的就全然不知了。后来,直到杨浪涛等几人赶过来,把泡在水里冻得直哆嗦已无力爬上岸的我们俩给捞上岸来,才知道是船上的老包、老廖和林波又接连跳下水,三人拼出命才将双船拉到了岸边,避免了一场大祸……”
靠岸以后,大家才感觉到了彻骨的寒冷。此时江上寒风大作,没有太阳,真正的寒冷刺骨呀!
船上、大家的身上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急忙找了个背风的石壁,哆哆嗦嗦脱下全身湿衣,赤裸裸缩成一团蹲在地上,紧抱双臂。还是有风绕过石壁刮到赤裸的身上,大家都浑身抽搐不已。众人纷纷对着天空一阵破口大骂,好像能骂出一个太阳来。最后,实在忍受不了,想起雨衣可能不是湿的,又急忙找出来哆哆嗦嗦套到身上,算是稍微挡了一下冰刀似的寒风。……那番寒冷滋味非言语所能表达。
几番惊心动魄的拼杀下来,不知下面还有什么在等着这群可怜的人!
大家都精疲力竭,似乎已经失去了哪怕活动一下的体力,这一天的胆量也似乎已经耗尽。时间不早了,早早宿营休息吧。
算起来,这一天也不过才漂了两三公里。损失惨重,很多物资都让大浪打跑了。
“幺哥”在船舱里捞起来一包方便面,这是狂涛巨浪以后幸存的一包方便面。打开袋子,里面早已装满了水,泡得软绵绵的。在等待晚饭的时候,大家一人一口就将这“江水凉面”给干掉了。
这天的晚饭干脆将剩下的大米全煮了,加上一些土豆,为的是让紧张了一天的大家吃得饱一点,好压压惊。
大帐篷全被水打湿了,在沙滩上搭帐篷的时候,里里外外都沾满了沙。杨勇做饭,旁边还不得不站了一个人,手里捧着锅盖挡在锅上,以免帐篷顶上的沙落进锅里。
帐篷里牵满了横七竖八的绳子,上面挂着各种湿淋淋的衣物。众人各自想办法胡乱换上各种御寒物。放眼看去,一片花花绿绿,一干人奇形怪状地蹲在帐篷四周,都眼巴巴地望着那冒着热气的铁锅,看上去,十足一个难民营。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