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宁
【来源:旅游界】
在旅游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做广东游客就等于没有做旅游”。
旅游业界还有一个共识:广东客特别可爱。
的确,就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国内这三大主要旅游客源地而言,广东客在各地旅游企业中是一致的好口碑。 究其原因,有旅行社行业资深人士将其归纳为—— 好相处、不挑剔,不摆架子
广东客可爱,首先得数其性格。“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说起广东人的性格特点,叶曙明先生在其所著的《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中这样分析:广东历史上就是一个 移民大省,组成“老广东”的广府、潮汕、客家人都是移民而来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广东人务实、宽容、和气的性格特点。
广东人有两句口头禅很经典,一句是“钱揾系唔晒既”(钱是赚不完的);另一句是“揾得黎使得去(能赚会花)。多数广东人都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这种生活哲学,推行“认认真真做事,忙忙碌碌赚钱,潇潇洒洒享受”的生活态度。
这一系列城市性格外化在旅游行为中,便成为广东客的可爱之处。业内人士称,广东游客受欢迎,首先一点在于广东客的好性格。广东省会广州是与北京、上海齐名的中国三大城市之一,与北京客、上海客相比,广东客却没有太多所谓的“架子”可摆,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性格随和,好相处,不挑剔。
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进茂戏言,广东游客不是没架子,而是与北京、上海相比,自认没有“摆架子”的资本。
说得没错。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人生活在“首善之区”,生活在皇城根儿下,生活在国家权力中心周围,自然有一种“中心优越感”。老北京人又多承八旗子弟余风,受官宦文化熏染,常居高临下看世界。有人笑谈:在北京,连出租车司机思考问题都是以全国为视野的。话听着有些俗,可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从“中心优越感”上,广东客没法与北京客比。
再看上海。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这自负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上海是国内外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身处其中的上海人,无不从内心深处自我感觉无比良好。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眼中,只有上海人是城市人。从这点上看,比挑剔,广东客无法与上海客“媲美”。
种种内外因素所致,外出旅游的广东客的谦逊、务实、不好空谈、没有架子,便成为备受喜爱的“可爱”之处。
有财气、不计较,消费观念好
从经济实力层面上看,广东客经济实力、消费力都十分强劲。他们不仅花钱大方,消费观念也比较好,是为广东客的二大“可爱”。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东有13.3%的城镇居民外出旅游,旅游者中人均旅游支出1608元。而早在2001年,广州市的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就已高于北京、上海,居三大城市之首。广东人出游愿望强、旅游消费支出大,使得广东客成为各地旅游企业纷纷争抢的“香饽饽”。据说为此,专门组织广东客出游的广东旅行社老总们到了省外甚至国外各旅游目的地,从来都是“座上宾”。
有一句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很能说明问题:“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到了广东才知道自己的钱少??”月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人口占全国1/200但银行存款占全国1/20、年底人均剩余可支配约16000元左右的广东客,财气显而易见,也成为支撑他们外出旅游的强大经济动力。
不过广东客再有钱,也极少像“暴发户”式地大呼小叫,挥霍显摆。由于地处华南,邻近港澳,开放性好,他们的思想和心态比较成熟,并形成了良好的消费观念。
西安一个主要做广东团队的旅行社老总说,接待广东客很轻松的一个原因,就是广东客懂得什么时候该掏钱,什么东西该掏多少钱。出游过程中,如果遇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哪怕要额外交钱,只要他们觉得OK,一般都会慷慨解囊。该花的钱广东客绝不心疼,不该花的钱他们也绝不浪费。成熟的消费观念,让各地旅游接待人员省了不少麻烦。
消费观念成熟的另一个表现,是从容大度,不过分计较。广东客与某些地方的游客一分不让、为一点点小利斤斤计较不同,他们对人都有一份宽容,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都能接受,不会为一点点小钱纠缠不休。
有教养、自律强,易接受新事物
从旅游活动组织上,广东客容易接受新事物,有教养,自律性强、时间观念好,也让人省心、放心。
广东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开放、交流性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等特点,形成了广东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由于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各种经济交往频繁,生活方式也与国际相接轨,他们也更容易形成守时、自律等特性。
讲到广东客的教养,有一个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一群地道的广东客前往河南洛阳旅游,由于团队里大部分人普通话都说不好,因此要求给他们派个粤语导游。然而时值“五一”黄金周,广东团队多,地接社仅有的几名粤语导游都派出去了。地接社正为难该如何给他们说明情况,团里的领队知道后,当场表示没关系,只要导游讲解的时候语速尽量慢一点就好。后来,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这个团里的广东客非但没有为难不会说粤语的导游,所有人还都非常努力地用普通话跟导游交流。那些带有浓重南方味的普通话,让导游感动之余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川某旅行社的一名负责人称,广东团比较让人省心。在旅游活动中,碰到自由活动,一般只要导游事前说好集合地点和时间,广东客通常都会按约定时间准时集合,很少出现自由散漫、延误行程等情况。因为习惯按计划时间表工作生活的他们比谁都清楚,假如因为自己一个人不按规则办事,不按计划行事,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行程,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很让人不齿。
【来源:旅游界】
在旅游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做广东游客就等于没有做旅游”。
旅游业界还有一个共识:广东客特别可爱。
的确,就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国内这三大主要旅游客源地而言,广东客在各地旅游企业中是一致的好口碑。 究其原因,有旅行社行业资深人士将其归纳为—— 好相处、不挑剔,不摆架子
广东客可爱,首先得数其性格。“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说起广东人的性格特点,叶曙明先生在其所著的《其实你不懂广东人》中这样分析:广东历史上就是一个 移民大省,组成“老广东”的广府、潮汕、客家人都是移民而来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广东人务实、宽容、和气的性格特点。
广东人有两句口头禅很经典,一句是“钱揾系唔晒既”(钱是赚不完的);另一句是“揾得黎使得去(能赚会花)。多数广东人都实实在在地践行着这种生活哲学,推行“认认真真做事,忙忙碌碌赚钱,潇潇洒洒享受”的生活态度。
这一系列城市性格外化在旅游行为中,便成为广东客的可爱之处。业内人士称,广东游客受欢迎,首先一点在于广东客的好性格。广东省会广州是与北京、上海齐名的中国三大城市之一,与北京客、上海客相比,广东客却没有太多所谓的“架子”可摆,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性格随和,好相处,不挑剔。
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进茂戏言,广东游客不是没架子,而是与北京、上海相比,自认没有“摆架子”的资本。
说得没错。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人生活在“首善之区”,生活在皇城根儿下,生活在国家权力中心周围,自然有一种“中心优越感”。老北京人又多承八旗子弟余风,受官宦文化熏染,常居高临下看世界。有人笑谈:在北京,连出租车司机思考问题都是以全国为视野的。话听着有些俗,可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从“中心优越感”上,广东客没法与北京客比。
再看上海。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这自负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上海是国内外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身处其中的上海人,无不从内心深处自我感觉无比良好。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乡下人。在他们眼中,只有上海人是城市人。从这点上看,比挑剔,广东客无法与上海客“媲美”。
种种内外因素所致,外出旅游的广东客的谦逊、务实、不好空谈、没有架子,便成为备受喜爱的“可爱”之处。
有财气、不计较,消费观念好
从经济实力层面上看,广东客经济实力、消费力都十分强劲。他们不仅花钱大方,消费观念也比较好,是为广东客的二大“可爱”。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广东有13.3%的城镇居民外出旅游,旅游者中人均旅游支出1608元。而早在2001年,广州市的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就已高于北京、上海,居三大城市之首。广东人出游愿望强、旅游消费支出大,使得广东客成为各地旅游企业纷纷争抢的“香饽饽”。据说为此,专门组织广东客出游的广东旅行社老总们到了省外甚至国外各旅游目的地,从来都是“座上宾”。
有一句民间流传的顺口溜很能说明问题:“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到了广东才知道自己的钱少??”月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人口占全国1/200但银行存款占全国1/20、年底人均剩余可支配约16000元左右的广东客,财气显而易见,也成为支撑他们外出旅游的强大经济动力。
不过广东客再有钱,也极少像“暴发户”式地大呼小叫,挥霍显摆。由于地处华南,邻近港澳,开放性好,他们的思想和心态比较成熟,并形成了良好的消费观念。
西安一个主要做广东团队的旅行社老总说,接待广东客很轻松的一个原因,就是广东客懂得什么时候该掏钱,什么东西该掏多少钱。出游过程中,如果遇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哪怕要额外交钱,只要他们觉得OK,一般都会慷慨解囊。该花的钱广东客绝不心疼,不该花的钱他们也绝不浪费。成熟的消费观念,让各地旅游接待人员省了不少麻烦。
消费观念成熟的另一个表现,是从容大度,不过分计较。广东客与某些地方的游客一分不让、为一点点小利斤斤计较不同,他们对人都有一份宽容,只要不是太过分,他们都能接受,不会为一点点小钱纠缠不休。
有教养、自律强,易接受新事物
从旅游活动组织上,广东客容易接受新事物,有教养,自律性强、时间观念好,也让人省心、放心。
广东是海洋文化的代表地区,海洋文化开放、交流性强,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等特点,形成了广东人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由于与外界接触机会多,各种经济交往频繁,生活方式也与国际相接轨,他们也更容易形成守时、自律等特性。
讲到广东客的教养,有一个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一群地道的广东客前往河南洛阳旅游,由于团队里大部分人普通话都说不好,因此要求给他们派个粤语导游。然而时值“五一”黄金周,广东团队多,地接社仅有的几名粤语导游都派出去了。地接社正为难该如何给他们说明情况,团里的领队知道后,当场表示没关系,只要导游讲解的时候语速尽量慢一点就好。后来,在整个旅游过程中,这个团里的广东客非但没有为难不会说粤语的导游,所有人还都非常努力地用普通话跟导游交流。那些带有浓重南方味的普通话,让导游感动之余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川某旅行社的一名负责人称,广东团比较让人省心。在旅游活动中,碰到自由活动,一般只要导游事前说好集合地点和时间,广东客通常都会按约定时间准时集合,很少出现自由散漫、延误行程等情况。因为习惯按计划时间表工作生活的他们比谁都清楚,假如因为自己一个人不按规则办事,不按计划行事,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行程,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很让人不齿。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