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零距南极:山东台记者首赴南极探访随记

[日期:2013-01-06] 来源:齐鲁网  作者: [字体: ]

南极探访记者,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副总监王立。

 

南极探访记者,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副总监王立。

 

一个未知的世界,南极--

 

一个未知的世界,南极--"世界寒极"。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公共频道副总监 王立/图文

 

  冲锋衣、太阳镜、雪地靴,背起摄像机、照相机;2012年12月10日,由大连海昌集团发起的"2012零距南极"极地环保探访活动正式启程。我们与来自全国的二十余家媒体记者一道向南进发。

 

  经过30个小时的空中飞行,12月13日,我们终于抵达了阿根廷火地岛的首府乌斯怀亚--这个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也是距南极大陆最近的地方。这个地处南纬54°47′的城市,大约从凌晨2点到晚上23点都是白昼,夜晚只有短暂的3个小时。可这里的居民生活的却悠闲自在,上午9点半左右开门营业的商店,中午12点到15点是必定要关门午休的,给我的感觉是不管有多大的生意他们也会无动于衷,按时关门。岛上五彩斑斓的各式建筑,虽然几乎都在3层以下,可风格迥异,在远处被雪覆盖的山峦衬托下,越显清秀美丽。街道上南美风格的涂鸦随处可见,似一幅幅宣传画,比如不能随处吸烟等,不乏其幽默感。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个仅有1.7万常住人口的小镇上也有了一家中国餐馆,一对上海夫妇2006年来到这里开起了一家中餐馆,来此就餐的同胞们络绎不绝,我不禁感慨祖国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

 

  14日下午我们登上了澳特琉斯号极地探险科考船,开始了10天的航海探险旅程。

 

  刚刚登船,探险队长就为大家讲解了海上救生方式,并组织全体船上人员进行了弃船逃生演练。在我们即将穿越的德雷克海峡--这个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的名符其实的"死亡走廊"面前,不由得让我们感到了一丝的恐惧。德雷克海峡堪称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公里。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一年365天,风力都在八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何况我们这艘只有几千吨的"小舢板"。穿越德雷克海峡,我们需要两天的时间。在船上,晕船呕吐是常见的事,由于极昼现象愈加明显,大家会经常到甲板上眺望,一群群海鸟时常随船飞行,据说,它们是为了借助船在行进中的气流,减少阻力。当地时间16日的中午,一只座头鲸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船长令船放慢了航行速度,并说,我们此行非常幸运,德雷克海峡不但没有狂风大作,难得一见的座头鲸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只体积庞大的座头鲸在我们的船舷边不时地跃出水面,还用特长的鳍状肢不断地拍打着水面,像是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热情的表演足足持续了近10分钟。这一景象引来了"长枪短炮"一阵狂射,也一扫了大家两天来晕船的沉闷之感。

 

  南极的天气可以说是变化无常,几天来,我们不但经历了阴、雨、雪、雹的急剧变化,还享受了强烈的阳光照射,在很短的时间内,南极的紫外线就会把你裸露的肌肤照射出"南极红"的模样。南极只有冬季和夏季两个季节,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属南极的夏季。这时的南极沿海地区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是南极最温暖的季节。而即使是这样,我们的澳特琉斯号极地探险科考船也会发出破冰和与浮冰相撞的声音,其声响有时真的令人毛骨悚然,好在它是1A级的坚固船身。

 

  当地时间16日下午16点,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我们终于首次冒雪登陆南极边缘陆地的瑷秋岛,看到了我们渴望已久的企鹅,确切的说是巴布亚企鹅和帽带企鹅。对于我们的到来,企鹅们没有任何的敌意和躲避,他们照常扭动着他们那可爱的身躯,从事着他们这个季节的工作--孵卵。企鹅的巢是由一大堆石头绕圈堆成的,探险队员曾告诫大家。不要带走岛上的石头,因为企鹅们会为石头的拥有权而争执。来到南极,不要留下任何物品,也不要带走任何物品,留下的是我们的脚印,带走的是影像和记忆。

 

  如果说我们之前登陆的瑷秋岛和库夫威尔岛都属南极边缘岛屿的话,那17日的下午15点,我们才可谓是正式登上了南纬64°50′,西经62° 33′的NeKo港的南极大陆。南极大陆,我们来啦!这里至纯至净、空灵洒脱、与世无争,这里纯净的像水晶般清透,拥有宛若天堂的绝美景色。你可以心平如镜,倾听那梦幻般冰层断裂的天籁之音,目睹那清澈泛蓝的海水中企鹅游弋的靓丽身影,深吸那一尘不染的纯净空气,编织起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记者们纷纷展开自己的旗帜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首次登上南极大陆的历史时刻。

 

  勒梅尔海峡是一个左右分别是冰川和大陆的狭长海峡,在这个90%被冰雪覆盖的世界里,冰山是其独有的一道亮丽景观。一个个巨大的冰山飘浮在眼前,仿佛身处梦幻般的世界里,我们所看到的和记录下的冰山可以说都是绝版,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庞大冰山的水上体积只是其水下体积的九分之一,蓝得晶莹剔透的海冰,其形成都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在Pleneau 海湾,我们目睹了被称为冰山墓地的壮美景观,深深感受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我们看到了冰的融化,而仅凭一次的探访,又是在南极的夏季,不敢妄加评述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给南极造成的影响,科研工作者们自有其科学的评述和有据的论断。但作为一名南极探访者、一名记者,更加感悟到的是生活在蓝色星球上的人们,要保护自己的环境,善待自己的家园,维护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己,才会使我们共有的蓝色星球更加健康长寿。

 

  天堂湾以她美丽绝伦的风景而命名,在艾米兰特布朗港,曾是阿根廷的南极工作站,据说1984年有个在此越冬的医生被漫长黑暗的极夜逼到精神崩溃,放了一把火将工作站主屋烧成灰烬,只残存了几间小库房,之后阿根廷科考人员另起炉灶,这个站点儿从此废弃不用,现在的房屋都是后来重新修建的。而在我们之后登上的拉克罗港,则是英国的南极工作站,它们都是巴布亚企鹅的栖息地。在1904年法国人首先发现并命名拉克罗港,1943年英国因军事用途在这里建立了基地,1962年关闭废弃。1994年《南极公约》把这里标记为南极第61号纪念碑后,1996年英国出资把这里建成了博物馆,每年夏天对游客开放。这是我们南极此行唯一见到有人存在的地方。这个工作站坚持了8年的企鹅繁衍观测效果研究,并告知人类旅游行为对企鹅繁衍的影响程度。让大家饶有兴趣的是在这个考察站内还有小邮局和商店,可以购买到珍贵又精致的纪念邮品、邮寄明信片、南极地图、南极纪念物品包括文具、T恤、南极动物玩具等等。

 

  20日,我们的探险船小心翼翼地驶入了南极洲东北的南设得兰群岛上的"欺骗岛"内。 "欺骗岛"其实是南极的一个大的活火山口,口上一小角塌了下来,海水侵入其中,形成了个环型的岛包围着深水良港。1918年,英国水兵发现并占领了"欺骗岛"后,在此大肆捕鲸,炼制鲸油,据说整个岛内的海水,全部变成了红色,景象极其惨烈。而最近的一次喷发是在1967年12月4日,顷刻间,岛上所有的建筑物被摧毁,智利、阿根廷、英国的3个科学考察站化为灰烬,挪威的一座鲸鱼加工厂被吞没,英国的一架直升飞机被埋在一两米厚的火山灰里。我们在上午9点登上了欺骗岛,岛内的海水散发着蒸汽,海鸟蜻蜓点水似的不敢落入水中。我不禁俯身将手放入海水中,的确海水是温热的,看着周边黝黑的海滩,真的有一种探险之感,这里的海面,只有丝丝微风,平滑如镜。黑色的海滩上,依稀的只有几只帽带企鹅在孵卵,我不由得心想,这家伙真聪明,在这儿孵卵,既不需要同类间对石子的争抢,还可以借助地热尽快大功告成。可能是本能使然,多数企鹅还是担心此地危险,不宜久留吧。

 

  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探访在南极洲南设特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的我国长城科考站。由于探险船抵达长城站附近海域时,海面浪高达到了三米以上,船长和探险队长坚决反对冒险登岛。而船锚地距长城站仅有1.5公里的距离,在船上清晰可见我国长城站。此刻,真的让我们感到了四万公里的空中飞行,加之三千公里的海上航行,尽在迟迟却不能相见的感觉。双方只有通过无线电台进行问候和采访。此时的船舷和甲板上也"乱作一团",各媒体记者不顾船上禁区,纷纷寻找最佳位置,挥舞国旗等向远在岸上的长城站同胞进行问候,此行中又一次显示出了中国人的激情和力量。

 

  感谢大连海昌给媒体提供的一个认知自然、保护环境的公益机会。据专家推断,若持续的温室效应气候变暖使南极的冰雪全部融化,地球的海平面将上升60米,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将沉入海底,不复存在,对人类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南极,一片静谧的白色土地,它让我感受到了这世界真正的纯净,这星球真正的天堂,这人间亟待的警醒!南极,我爱你!地球,我爱你!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