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高原的阳光,格外灿烂,照耀着西域边陲的河流雪山。
西边的山区,有通向阿富汗的口岸,现在封闭了,不对外开放。
公路开始进入边境的喀喇昆仑山区,海拔渐渐升高,两边都是皑皑的雪峰。
路边的隐秘山谷,遗世独立,远离尘嚣,寂静无声。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西北与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与阿富汗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相连。县城塔什库尔干镇距乌鲁木齐1765公里,全县总面积24088.82平方公里,总人口33204人(2004年)。
进入了塔什库尔干县城,县城很小,只有几条主要街道,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十字路口的帕米尔高原雄鹰雕像。
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是我国境内原住民族中惟一的操印欧语系,有雅里安血统的民族,以活跃于帕米尔高原上的山鹰为本民族的图腾。
如果你看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记得里面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就一定对塔吉克民族有印象。没错,电影故事就是以帕米尔高原为背景,而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古兰丹姆,差不多就成了塔吉克妇女的代名词。
我们在县城的财政局宾馆住下,然后步行去县城北边的石头城遗址游览。
走在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头带平顶圆花帽、包着白头巾的古兰丹姆。步行大概15分钟,就来到了县城北边的石头城遗址。
塔什库尔干,曾有葱岭、蒲犁、羯盘陀的美称,维吾尔语意为“石头城堡”,就是缘自这个古代的石头城。
石头城海拔3100米,地势极为险峻,是新疆境内古丝道上一个著名的古城遗址。 汉代时,这里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政府统一西域后,在这设有葱岭守捉所。元朝初期,大兴土木扩建城廓,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在此建立蒲犁厅,对旧城堡进行了维修和增补。
城虽小,形势却十分险要。城外建有多层或断或续的城垣,隔墙之间石丘重叠,乱石成堆,构成独特的石头城风光。城下即一片草原,古代自喀什、英吉沙、叶城、莎车至帕米尔高原的几条山路均汇集于此。尽管风吹日晒,它的轮廓仍然较为完整。
夕阳西下,照耀着石头城遗址东边的群山,一片金光。
10月11日,我们从塔什库尔干县城出发,一路往南,去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红其拉甫口岸。
红其拉甫口岸海拔4500多米,距县城 130公里,距喀什市 420公里,距乌鲁木齐市1890公里,距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首府古尔吉特270公里,距对方首都伊斯兰堡870公里。
红其拉甫口岸是我国与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进出境通道,也是通往南亚次大陆乃至欧洲的重要门户。由于气候原因,红其拉甫为季节性口岸,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对旅客开放,限旅游团组过境,零散旅客过境可延伸至11月30日。
经过半山坡,有一处建筑工地,是正在建设中的红其拉甫边防哨所的生活宿舍区,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会改善很多。
在这里边防战士检查了我们的边防证件,然后上车带领我们去红其拉甫山口。山口的红其拉甫边防哨所,可能在电视或者杂志上见过。
山口新建了一个很大的国门,看来以后红其拉甫口岸的经贸过境业务会发展很快。
过了国门,就是两块界碑,界碑这边是中国,那边就是巴基斯坦了。
有意思的是,中国这边的公路已经修好了,而巴基斯坦那边还是比较差的土路,两边有不到一米的落差。因此过境的汽车到了这里,还不能走路中间,得从路边绕一下。
中巴关系很好,因此我们稍稍越过界碑拍张照片也没问题。眺望巴基斯坦那边的景色,同样是喀喇昆仑山的连绵雪峰,感觉比我们这边还要荒凉。
正当我们拍照时,巴基斯坦那边呜呜来了一辆摩托车,过来一个巴方的边防军官,大家赶紧逮着他合影。
这个军官也很耍酷,特意脱掉外面的棉大衣,只穿着毛衣和我们合影,看上去要帅很多。可是山口的风实在很大,没拍几张照片,就冻得他鼻涕直流,赶紧穿上大衣骑上摩托一溜烟跑下山去了。
陪同我们的边防战士告诉我们,巴基斯坦今年受了洪灾,那边的边防站生活物资比较缺乏,就经常到我们这边来弄点吃的,反正大家都很友好,只要有就尽量支援一些。
离开红其拉甫口岸,我们原路返回,一路顺利地返回塔什库尔干县城,今天的行程很轻松。
路边的人家,小羊羔在吃奶,好奇的小男孩,蹲在一边观看。
马上就要进入县城了,远远眺望一下塔什库尔干县城的全貌,美丽的小镇,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