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急盼泉水涵养的京西文脉(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
京西灵芝之称的龙爪柏_急盼泉水涵养的京西文脉(图)_乐途旅游网

京西灵芝之称的龙爪柏

大大小小农户全部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向山上延伸,屋檐挨着屋檐,仿佛连成一片,煞是宏伟。_急盼泉水涵养的京西文脉(图)_乐途旅游网

大大小小农户全部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向山上延伸,屋檐挨着屋檐,仿佛连成一片,煞是宏伟。

灵水村距离珍珠湖车程仅20分钟,却呈现出旱地与水泽的巨大差距。_急盼泉水涵养的京西文脉(图)_乐途旅游网

灵水村距离珍珠湖车程仅20分钟,却呈现出旱地与水泽的巨大差距。

  当汽车沿着山路奔进京西灵水村时,车窗外不时闪过一棵棵树影,黑枝粗杆的树身有如虬龙,还没有发芽开花。看到我们惊讶的神色,同行的导游老杨说,那就是灵水村的核桃树。他说灵水村所产的核桃久负盛名。解放前,天津商行收购核桃时,不见灵水村的核桃就不能定价。但灵水村最有名的是这里走出了22位举人,一个村落竟然如此人才辈出,必然有不同凡响之处,也是此行我们最想得知的谜底。 在灵水村后五道庙遗址的高台上,凌空斜逸着一棵巨大的金代柏树,它的几个大枝伸向东方,犹如巨龙的虬爪,是京西最大的一棵“龙爪柏”。站在柏树下可以俯瞰灵水村全景,可以远观崇山峻岭,令人有地老天荒之感。当地人称这棵柏树为“京西灵芝”,灵芝能治病救人,据说此树具有神性。

  灵水失水,耕读缺读,观举人村的前世今生

  灵水村失去了汩汩灵水


  从最右边的小街向村内走去,才发现许多屋顶上都长着荒草,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略显萧条。街上行人稀少,惟有小卖部前有几位妇女在聊天,见到我们便凑上来,问要不要吃农家饭。从她们口中得知,村里年轻人都下山打工去了,也有些有钱人下山买了房子,不再住老屋,所以村中人气不旺。

  灵水村得名,想必和泉水有关,据说最多时达到72眼,井井有水,水源丰沛,尤以龙王庙前村民共用的“八角龙池”名气最大。庙前有一个直径2米左右的土井,井壁上还残留泉眼,不过干枯已有20多年了。井旁有一方石碑,立于康熙年间,碑文模糊,大致意思是禁止在水池内洗澡撒尿,也不得在池台上宰猪杀鱼、饮畜洗衣,违规者要当众受罚。灵水村民在300多年前就有这么强烈的环保意识,遗憾的是,现代的采煤者却来了个釜底抽薪,断绝了水源。如今村民们生活用水成了大问题,需要从邻村引水,还因水常跟邻村闹矛盾。

  儒道释三教庙宇镇守村落

  由于三面环山,登山俯瞰,整个灵水村酷似一只巨龟。三条东西走向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龟纹的大小块由四合院组成。据说以前巨龟的八面都建有庙宇,村西就有龙王庙、观音堂、二郎庙、天仙圣母庙,龙王庙位于建筑群中央,其目的是镇水。现在泉水消失了,龙王庙也破烂不堪,主要殿堂无存,只存拔券山门。残存庙墙上还贴有抗日标语,都是拍电影留下的。

  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据传汉代时建成。汉代建筑如今已是片瓦无存,我们只能获得一些明代该寺的情况。老杨介绍,以前这里香火兴旺,供奉了佛祖、菩萨、金刚,还有关公。如今整座寺庙只剩下了山门和影壁,山门上涂满歪歪扭扭的稚嫩字迹。进入山门便是灵水村的小学,由于是周末,教室都已锁闭。教室旁有两株老银杏树,树下还堆着孩子们玩游戏留下的卵石。

  龙王庙属于道教建筑,灵泉禅寺系佛教建筑,灵水村出了那么多举人,自然也有儒教庙宇。最典型的儒教建筑是魁星楼和文昌阁,在北方乡间建立这两座神庙极为少见,这是灵水村举人众多的见证。

  宅院空荡荡随举人去了

  由于读书人多,做官人多,灵水村几家大宅院体现出的是乡村士大夫的风格。几家保存较完整的举人宅院已被旅游公司收购,导游老杨手持钥匙串,为我们逐一打开那些紧锁的大门。举人宅院的布局各不相同,有一进、二进院落的宅院,也有五进院落的大宅院。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院里大多空空如也,满目青灰色的墙,墙上脱落未尽的泥土,褪色的木窗棂、木院门,还有墙头上、屋顶上随风摇曳的丛丛荒草。

  最有气势的当属明代富绅刘增昆的宅院,这是套五进宅院,由五座四合院南北相连而成。每个四合院正门和后门均设在宅院的中间位置,连成一条直线,从第一座宅院进入,可以笔直穿过五座院落。如果关闭正门,开旁门,又可独立成为一个单元。清代举人刘懋恒买下了这套宅院。虽然刘懋恒官至山西知府,但住在如此规模的大宅院里,容易招人闲话。据说他放了一把火焚烧宅院,烧掉半数以上的屋子。穿过残毁的院落到后门,门上巨大的松木梁有烧焦之痕。当地村民说,每到夏天,这根横梁就会渗出松脂,为昔日宅院的辉煌垂泪。

  村里走出的最后一个举人叫刘增广,办过新式学堂,解放后不久就死了。现在,灵水村里再也找不到举人的后代,他们早就搬走了。但灵水村人仍然注重文化传统的传承,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对子,以示文雅之风。听村民介绍,村子附近山上还有大片坟地,葬着历代举人。可惜天色已晚,我们无缘前往观瞻了。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