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2008年元旦以来,我的户外活动陡然增多,基本上每个假期都要去玩几天,期间买过带过睡过的帐篷天幕有很多,使用的环境大致以广东山地为主,其中又以船底顶最多,春夏秋冬都有。最后入手的一顶帐篷是Luxe Minipeak II,用上以后感觉还是它好,在环境适应、搭建难度、轻量与否、尺寸大小、价格高低等方面取得了让我满意的平衡,胡乱用用又不追求极致的话是个不错的选择。
Luxe Minipeak II官方标称1.3kg左右,我没有实称过。因为习惯了只用外帐,所以到手后经过了一番精简和改装:地钉改用迪卡侬方钉8根;风绳绑好在挂点上;内帐扔柜子里不带上山,另用一张2m*1.5m的小地席;再找合适的收纳袋装地钉、外帐、地席。经过精简后收纳起来大致有15cm*25cm左右大,厚5cm左右,大小相当于一个海军单兵自热食品的盒子。官方数据标称外帐防水1500mm以上,但我认为这只是数据,没必要太当回事,因为防雨主要靠外形,原理正如雨伞,伞布也不是什么防水很强的东西,但也没听说过哪把伞会漏。因为我是单层使用,只是有时要注意不要贴上内壁,引外壁潮气浸润内壁、浸湿睡袋,好在金字塔尺寸很大,有2.1m*2.5m那么大,稍微注意一下就行。我以前用过Luxe另一款产品Speedup,虽然我也是单用外帐,但是尺寸偏小兼边缘角度过低,睡袋两头极易贴上内壁,用上金字塔后这种情况大大改善了。
金字塔的搭建方法是先下钉、再撑杆,与一般帐篷不同。我习惯的顺序是这样:先下一边两角的钉,再拉直金字塔底边呈直角,下好第三个角的钉,最后下第四角,也是直角对齐;然后进入内部把撑杆顶起,顶之前决定睡觉的方位;出来将四边中间的风绳和挂点打好,门上的钉我习惯只下一边;最后进帐内把地席铺好,装备摊放好。
金字塔与一般帐篷在内部景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中间有根撑杆,看似会影响活动范围,其实用惯了以后没什么影响,我有时睡觉的时候还贴着呢。最初时我特地买了Luxe专门的撑杆来料理它,后来为了进一步精简装备,又特地改用BD Trail做手杖兼撑杆。只要支起的撑杆符合技术要求(官方说明里是137-140cm,我一般是把Trail调到140cm),而且地钉位置正确合理,那就会相当结实,一旦撑起,杖尖就会入地三分。有时候,因为考虑到睡觉区和装备堆放区的大小要求不同,睡觉区宜大因人要与内壁保持距离,堆放区可以小因装备不会活动,所以撑杆也可以斜插放置,照样入地三分。
二、实战案例
1、2010年5月,广东,船底顶穿越(3天,露营3晚)
本次出行是第一使用Minipeak,因我习惯大冰镐做手杖,所以另外带了一根专用撑杆。除此以外,一套过夜装备还包括:120cm自充气垫、2m*1.5m地席、抓绒信封式睡袋。所有装备都收在35+10的背包里,包包重量估计少说也有15kg。
第一晚其实是出发当天半夜到达山脚小镇,海拔655m,睡在镇上小学教学楼的走廊里,没有开帐。是夜不冷不热,天晴,无风,具体温度没有测。
第二晚是真正的露营,晴到多云,在蛮桶坑峡谷的溪边竹林里的平坦处扎营,海拔465m,基本无风,周边杂草灌木丛生,地面覆盖较多落叶,但落叶层不厚,料想当晚蛇虫鼠蚁会较多,特地在溪边吃完晚饭才入内睡觉,结果还是在里面看见一只路过的蚰蜒。不过我已经习惯于半开放露营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但对于心理接受不了的人,还是不要尝试无内帐扎营了。入睡后前半夜热,后半夜凉,依然没有实测气温,但抓绒睡袋可以提供足够的保温。早上拔营的时候帐篷还挺干,说明夜晚没有结露,虽然是在溪边林中。
第三晚在一处小垭口较平缓的地方扎营,海拔981m,是一处短草地,夹杂些石块。因为最初来这里扎营的一拨人是九个人,有男有女,所以这里我们称为“九男女营地”。垭口一边顺着沟往山的深处向下100米远是一条小溪,溪边满是树木,另一边是几米高的悬崖。天黑以后有轻雾,风力介于微风和中等之间,今晚主要是蹭饭,自己只在帐内煮了两锅脱水蔬菜汤,但还是结露了。晚上穿着抓绒衣用抓绒睡袋前半夜还感觉正好,后半夜冷了点醒了,起身实测了一下:15.1℃,于是用雨衣倒着套住睡袋睡,这才感觉刚刚好。拔营的时候帐篷湿得比前一晚厉害,发现主要是背风面的内壁结露严重,而且越靠上越厉害,局部地方结露程度大概在能往下滴到完全浸润透之间,不过这样的地方很小。
2、2010年10月,云南,白马雪山穿越(4天,露营4晚)
因为从未在滇西北高原徒步,缺少这种环境下的露营经验,所以原计划是带单层防水透气帐。后经过咨询云老师,发现金字塔在这里也是可行,于是改用Minipeak,用BD Trail做手杖兼任撑杆,睡垫改用搓板垫,睡袋是充绒930克的,还带了防水透气睡袋套,其余过夜装备跟5月那次一样。除了两只洞洞鞋是外挂,其余装备都收在75+10的背包里,穿越刚开始时负重约26kg。
第一晚是在公路边的工棚里借宿,海拔4145m,没用帐,地席、防潮垫、睡袋都是用了的,除此之外,因为夜晚有雾,担心结露结霜打湿睡袋,故而用上了这次特别准备的睡袋套。睡袋套是3层防水透气材料,尺寸比睡袋大些,这就造成睡袋塞入后,睡袋外皮跟睡袋套内壁之间有空间。半夜醒来发现,睡袋套内壁全结露了,正在打湿睡袋外皮!马上解除睡袋套,结果今夜睡袋再也无事,打湿的部分也风干了。于是第二天早上就把睡袋套留下给工人了。后来几晚的露营也表明,这个环境下使用,单靠睡袋外皮的防泼水功能足够了,用防水透气材料做外套反而使透气性大降,而睡袋本身的透气性要比睡袋套好,这样身体排出的水蒸气被锁在睡袋套和睡袋外皮之间,在内外存在较大温差的时候,内壁结露就难以避免了。
第二晚是在河谷里平缓的草地上扎营,附近还有一个牛棚,这里夏季应该是个牛场,海拔4104m,当晚用上了金字塔。气温在天黑后骤降,最低应在0至-2℃之间,半夜没有起身实测气温,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四角的结露结冰了,不过只存在于褶皱和接缝深处,整体来说比在广东山里用的时候要干爽很多。当夜微风,无雾,无雨,只穿贴身内衣裤睡非常舒服,早上甚至还有微微出汗的热感,此后每天的感觉都如是。
第三晚在半山的牛场扎营,牛场这个季节已经无人无牛了,剩下的只有遍地牛粪。这里是个岔路口,海拔4318m,是这次行程中海拔最高的营地,因此当晚全队都不大精神,我也是扎营后先睡了一会儿才起来做饭吃。当晚天气不大好,风有三四级,天上不时下小雨,我没有雨天高海拔半封闭式露营的经验,所以担心外帐防水和地面流水问题。不过雨势不大,草地地面也比较松软吸水,流水没有大规模爆发,只是地席下面轻微有些水线流过。帐内壁上结露不少,偶尔被风和雨打落下来沾湿睡袋皮,不过睡袋皮的防泼水能力足以应付,早上起来用草纸把湿的地方擦干后再压进防水袋里,几天下来都没影响蓬松度。早上拔营时有雾,天上偶尔落下轻微水点,落下来沾上包包后很快就被风干,Minipeak是这几天来最湿的,可以抖出水珠来,地席的情况更严重,贴着地面的那一面可以滴水了。因此半道在河谷牛场里休整时不得不晒一晒装备。
第四晚,也是最后一晚露营,是在普金牛场,海拔4268m,天气情况跟第二晚相似,所以感受也一样,就不费口舌了。第五天下午到达红坡寺,结束了本次穿越。
三、优点:
1、简单:结构简单,扎营方法简单;
2、适应力全制霸,除了水泥地不能用;
3、相对轻量。
四、缺点:
1、防护能力比帐篷差;
2、需要另带地席;
3、不能自立;
4、(Luxe Minipeak独有的)所用面料太重,仅外帐就达到1.0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