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雀儿山南冰川路线的事故报告(组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新浪网  作者: [字体: ]
救援过程_雀儿山南冰川路线的事故报告(组图)_乐途旅游网

救援过程

事故地点的裂缝_雀儿山南冰川路线的事故报告(组图)_乐途旅游网

事故地点的裂缝

  8月初,我回到上海攀登队伍中每一个人办理保险,登山许可证拟在在甘孜登协办理。 8月11日,队员和物资、装备都已经陆续的运抵成都。 (8月前,曾经一直讨论关于高山滑雪的问题。从整个7月收集到的攀登雀儿山的信息中表明:雀儿山基本没有积雪,冰川暴露严重。但是,由于张江华的自信和“雀儿山第一滑”的记录让众人放松了警惕。出发前,在成都旅馆的房间,张江华的装备最重,背包 40斤,滑雪器材30斤。) 原定计划8月13日出发的出发时间因大家心情高亢提前到11号,出发的当天,我们企图还是劝张江华不要带滑雪器材了,但是无效。 这次攀登,按照轻量化快速攀登,要求大家都使用单层的高山靴,限定背包容积在50升以内,重量30斤,加上吃的也就使40斤,6个人带了两条8.6的主绳,作为攀登和结组使用。食物严格的按照特定的攀登时间准备,10天的口粮,能量储备充足。 8月14日我们全队到达了雀儿山玉龙拉措旅游管理局门口,按照规定,购买了门票和缴纳了所有的管理费用,租借了5匹马驮运行李和骑马。

  14日下午三点到达了位于查音达(地名)3800米,扎营,考虑到前面没有很好的地方取水和扎营,还有就是刚开始登山,便于适应海拔,当天我们就在3800米休整,决定第二天继续休整来适应海拔。 (14日晚间,队伍中开始出现高山反应症状,嗜睡出现在滕雷和张江华身上,时刻提醒不要早睡和多喝水,情况很好,大本营的气氛很融洽,当天还练习了冰镐攀登树木来了解冰抓和冰镐的使用技术等。)

  15日持续的雨水一直到早上9点多才结束,这天是休息,不过一天的时间浪费在帐篷中不太好,所以决定上午出发前往冰川舌部看看即将开始的攀登路线。上午10点半左右,除了留守大本营的两位留下以外,全队6人一起前往冰川舌,下午2点我们到达冰川舌部,并且练习了冰川攀登基础,张江华将滑雪器材背负至冰川舌部。4人下撤,我和王冯南继续上到冰川的上部观察,直到晚上7点返回.

  16日早9点左右出发,由于有背工,基本所有队员都没有背负物资。到达冰川舌以后,张江华将滑雪器材背负,我保护他通过了冰川下部,到达上升路线的山脊上,当天下午3点我们到达海拔4800米的沙砾地带,距离按计划的1号营地不足1公里,当天上升1000米,沙砾地带地势平坦,决定在此扎营,第二天休整。

  17日早,天气晴朗,我和刘庆打算前往冰川远端的5271米山峰观察地形,冯延东和王冯南愿意同往,作为训练和适应。张江华也想去,考虑他的反应较大,而且昨天也劳累,所以不同意他前往。 早10点半,我们4人出发,一直往正南5271山峰出发,中午我和刘庆进入5271冰川陡坡上,冯和王放弃攀登,结组回1号营地。中午11点半左右,我和刘在5271峰附近观察时,曾看到张江华一人在远处沿冰川行走,由于双方相隔太远,地形很快就遮挡了视线,因此未能询问张的行走缘由。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