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跨过了剑川、洱源两县的县界,中午时分到达哨横村。嘟嘟趁我不注意就开溜了(后来得知它原路跑回了
沙溪镇,这一趟有近二十公里呢,而且要翻山越岭)。
也好,我将原本预备给嘟嘟的饭食给了哨横村的村狗,背包就轻松一些。
继续哼着小曲儿走在马帮大道上,阳光撒肩头,咱可得好好享受08年的最后一趟野外行程。前方山岭的背后,就
是洱源一景茨碧湖。
这里是被我取名为“木料营地”的白山山口。
在此处遇到了茨碧镇永丰村的杨荣泽、杨菊兴两位农民朋友。
六十多岁的杨荣泽师傅赶着他家的老白马上山驮木料,我真希望自己到了他那岁数也能经常赶马上山。
应我这个“城市马锅头”的要求,杨荣泽给我演示了木料的捆驮方法。早就想学习这套绳法技巧了。学习使人快
乐,尤其是学那些实用的“山里经验” 。
山里人、城里人,只要彼此尊重,真诚地交流沟通,都能互为师友。
来到了马帮路上的另一个千年古镇 —— 洱源县的风羽镇。这个白族古镇素有“文墨之乡”的美誉,历史上是滇
西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中转站。
风羽镇在洱海源头,苍山云弄峰的背后,数百年来号称滇西三大名乡之一。由于后来的滇藏公路和大丽公路两条
干线取道苍山东侧,地处偏隅的风羽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但是,风羽的古迹比沙溪还要富集。
年近九旬的焦学苏老人。
83岁的李菊英老人,她经常和一群白族老人们在古镇上晒太阳。老人们挺乐意和我闲聊的,可惜互相听不懂啊,
问到名字和年龄就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