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又称点苍山,南起大理下关市北至大理洱源县,山势与洱海相伴,连绵50余公里。整座山脉由19座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山峰组成,最高峰为“马龙峰”,海拔4,200米,山顶终年积雪。在山峰与山峰之间又夹杂着18条溪流,流水终年不竭,它们或宽或窄,蜿蜒汇入洱海,远观犹如一把银梳一般。
闲情逸致,指点江山
清晨,站在晨光沐浴下的古城街道上,眺望依稀飘忽着几丝白云的苍山。有人能可能会感觉,登上山顶挺简单,不就是直上直下吗?其实不然,在出发前我们请的几个当地向导说起,苍山除了山顶电视发射站内长年值班的两个人,加上少数上山采药的老乡外,很少有人涉足。山中气候反复无常,经常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又阴雨绵绵或密雾笼罩。
我们的行程为四天,为此我们请了6个向导兼挑夫,其中两人还是在山顶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我门先乘感通寺缆车到了海拔2,700米的玉带路,这时已经是中午,高原强烈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径直射在身上,斑斑影影。路上一些上山踏青的本地人,望着我们这些背着几十升大背囊的外乡人指指点点。过了很多个弯路,豁然开朗,没有了那些人工林。放眼间,在我们下方,懒懒的几朵白云飘着,洱海一览无余,如同镜子一般映衬着那份高原天空独有的蔚蓝;大理古城静静卧在视野的下方,灰色的四方城中道路、房舍脉络清楚,依稀能见人群隐动。
大家都长出口气:真的太美了!遥想当年忽必烈的蒙古大军是不是也站在里,俯视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呢?太阳渐渐西斜,落在路间的光影逐渐由点变成了长线,山风不时地吹来,林间开始变得阴冷了。下方的洱海和古城的原色满满地暗淡下去,大家都加快了脚步。
第二天,太阳从东升起,温暖的光线照亮了我们搭建在苍山西面的帐篷,鸟儿们在欢快的吱咋叫着。掀开帘子,探个头出去,几只松鼠飞蹿而跑,定睛一瞅,原来它们在偷吃不知是谁撒落在林间的饼干。今天的道路变成了土路和毛路,有时基本时是在干枯的水沟中行走,抬头间是片片的翠绿,侧射的光线穿过枝干撒落在我们之间,脚下铺了层层厚实枯黄的松针,踩在上面很舒服。
继续向上走,经常有六七十度的坡,而且都是山间小路,海拔在渐渐升高,大家身体也在承受越来越大的负荷。不一会儿队伍已不像昨天那么紧凑了,拉开了距离。爬到中午时分,我们已经到了海拔3,200米的地方,这里已经没有了很高的树木,视野变得更为开阔起来,大理古城与洱海依旧宁静地置于下方,那些细节越发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