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盐?当这个词语出现在你的脑海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呢?呵,一定和我一样,想象是由大量的海水就直接慢慢地晒出盐来,再进行加工才可以食用。一路上,一直在为自己将要看到声势浩大的晒盐场兴奋不已。
对那个千年古盐田,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见识它的真面目了。
现在我们看到这块地里的泥就叫做“盐泥”了,在海南夏季太阳光照射比较强的时候,每月两次大潮海水将会淹过这片盐泥,盐泥应该是有汲取海水中盐份的功效,当海水退去时,将盐泥用耙子耙松,再经太阳晒上几日蒸发了很多水份,这片盐泥就应该含有相当高的盐份了。
现在我们将卤水挑到盐槽上去,盐槽是也是由火山石制成的,和我们在火山口看到的玄武石好象是一样的,看上去有细细密密的小孔,央视的主持人和海汽自驾的同事都说那小孔一定有吸水的作用,可是我们扔了一小块这样的石头在水里,却不见有气泡上来。我有些好奇,这样的石头制成盐槽也要费一些时间和力气吧,为什么不用水泥来砌成槽呢?我问了一位在田里劳作的老人,原来盐水对水泥台是有一些腐蚀的作用的,这里的盐槽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了。
这些卤水再经过烈日的蒸发,就可以得到白花花的盐巴了,听说,在夏季,一个盐槽加上两三次的卤水都可以蒸发干。有部份的盐台上有晒出的盐晶,在阳光下闪耀出晶莹的光茫,煞是好看。看着这七千多个盐槽,就用这样最原始的劳作方式,这里一年却能产生500多吨的食盐,你不禁要惊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这里另外还有一些景致也是值得一看的,如“冲”就是图中海岸线上那道用石头垒起的坝,海水退潮时,这道冲就可以拦住一些鱼蟹什么的,等海水退下去的时候,村民就可以提着篮子来捡鱼啦。
另外还有古代外乡人拿实物来兑换盐巴的古盐铺,也能想象得到这片古盐田在历史上曾经的辉煌,以及有着美丽传说的千年龟石和东坡盐槽,这一片土地外处透露着神秘的千年不变的本色。
据说当地的盐焗系列食品相当可口,与别处的自然风味不同,另外存储的老盐巴还可以清热退火、清毒散淤,是馈赠亲朋的佳品。这样一个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爱好异样风情旅游的你怎么可以错过呢?
这是个一千多年前留床下来的古晒盐场,据说,晒盐的器械已经沿用了一千多年,没有亲眼见到之前,我只是觉得新鲜、更多的感觉是“不可能吧!”现在的旅游被包装得太多,已经没有几件原生态的东西可以让人看了。我们是一路问过去的,根据网上介绍,再结合地图,几乎没费什么周折,我们就到达了古盐田所在区县的三都镇镇口。后来知道,笔直往前就是古盐田,往左,是三都镇。
在三都镇的小镇上吃午饭,老板的电视一直在放葫芦娃,孩子们聚在芭蕉树底下,团坐在塑胶椅上一集接一集的看。我很纳闷,电视台怎么能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连续不断地放葫芦娃,这在我小时候,简直不可想象。
吃饭的时候,老板给我们画了这么一张简单的地图,与我们在网上查到的完全一致。去盐田的方向正在修一条新的公路,但是我们这次,还是只能走从前的土路,你来的时候,肯定有更方便的道路直通盐田了。去盐田的路并不难找,不过拐进洋浦关后,就要不时停下来,向路人打听了。问路的过程也很有意思,中间问到了当地的黎族村民,她们听不懂普通话,指着远处的年轻人,要我们问他。这里的村民很友好,海南基本上没有刁民。
在盐田的门口,我们背对着盐田,问路人:打扰了,你能告诉我前年古盐田在哪里吗?答曰:在你身后…… 开车一路钻进去,找了半天,停在树荫下,没有导游,晒盐的农民依然听不懂我说的话,许久,农民们才断断续续的给我介绍清楚了晒盐的过程。
远远的就能看到雪般的花白石灰糊在晒盐池四周,里面盛着海水,海水晒干后,白花花的晶盐凝结起来,农民就可以拿着小刷子把晒好的盐收集起来了!wonderful!!这是个巨大而繁琐的工程,你必须在夏日最好的阳光日子里,等海水涨潮、在完全退潮后,收集起粘满海水的黑海泥,将他们放在槽子里过滤。
过滤后将盐水收集起来,这些盐水,就是制盐的原材料了!农民反复的将经过处理的盐水用小桶均匀的挑起来一次次的浇灌在盐池上,反复多次,等盐完全结晶。等待的过程,你可以在凉棚里咪个盹儿,隔上一段时间,再重复以上工作。这个过程,当我亲身经历,体会亚热带正午灼热度高温的亲密接触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晒肉”的味道!其火爆程度远非日光浴所能及!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虽然依然贫困,治安状况却异常的好。这里的牲畜都在街上游荡,主人们都采用这种天然的古老放养方式。起初,我十分不解,牛和猪怎么能一起放肆的横穿马路呢?可事实上行人和车辆都会小心避让。
晚上住在尖峰岭的小镇旅馆,慢悠悠的生活让我觉得这里比《u型转弯》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小镇好了太多太多。你走走停停,喝个冰镇椰子,才人民币2小元,喝完还能吃椰肉。同学们,醒醒吧,喝罐可乐还得3元钱呢!和从前一样,自从踏上这个海岛,我就没有再喝过一口自来水!现在我手边正摆着2大个青椰,那熟悉的味道在记忆里存了3年,终于香香的又慢慢溢出来了。
在这里,土地是分散的,珍贵而吝啬;石头是集中的,张扬而大方。
可以数落的,有盐丁、细沙、灵返、南湖、小迪等村子,其中最大也是最有名的,要数有130户人家的盐丁村了。
盐丁的人,皮肤黝黑;盐丁的屋,石头坚硬;盐丁的性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延伸和生长出来的,低调而有韧性,固执中饱含热情,就像海岛西部干旱土地上坚强生长的灌木,有刺,也开温柔的花,也结坚硬的果。进得村里,观房舍、走村道、串胡同,唱主角的是无处不在的石头。
贴士:
千年古盐田位于海南省西部洋浦半岛盐田村,750多亩的古盐田偎依海边,10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石盐槽分布其中。这个盐田有1200多年历史,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在这片盐田沿袭千年以来的定式劳作。最近,旅游部门把这里辟为旅游景点。
洋浦半岛350多平方公里,分布着大小20多个海湾,岸线约150公里,深水近岸,陆域平缓,纵深开阔,可建1-30万吨码头泊位80多个。 洋浦湾内平均水深11米,最深处达24.6米,3万吨级船舶可不受潮水影响自由进出。
自驾需知:
从海口上西线一路顺着路标走即可到达洋浦关口,进了关口的路没有路标比较复杂,不过当地人没有不知道盐田的,一路问过去,也会很快到达了。西线的加油站非常少,需自驾出游的游客应考虑在海口加满油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