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车缝的缝线,车工颇具水准
前文有提及,用些小技巧此睡袋可耐到3℃,搭配保暖内套吗?
当然也行,不过要多背些重量上山。
其实应该蛮多人知道的,只是我尚未看到有人分享。
发觉中间那条隔间明显比旁边两条塌陷吗?而旁边那两条却异常蓬松?
掀开来看,羽绒相对移位了。
因为每条隔间是从头通到尾的,所以里面的羽绒可轻易用手依需求拨到睡袋上方或底面。温度高时将多数羽绒拨到底面,就不会热过头;天冷时将底面部分的羽绒拨到上方,以增加保暖度;反正羽绒被压在身下只是浪费,只要两侧留一些就够了。不过要搭配能绝热的睡垫使用。
实秤重量为515g,与官方资料454g差距60g
515(睡袋净重) -8oz羽绒重( 227g )= 288g (睡袋Shell净重)
收纳后体积依旧颇具份量
至于原厂压缩袋…….我几乎从没用过,因为原厂压缩袋并不能刚好符合你背包的尺寸,而且不防水,所以我都用STS的eVent压缩袋;S、M的各一个。背小背包时用S的,还能把备用衣袜跟枕头一起塞进去;M的配合冬季睡袋加上备用衣袜,睡垫卷在压缩袋外刚好塞进大背包的睡袋舱。
另外原厂压缩袋的尺寸几乎是该睡袋的压缩极限,加上用手挤压时受力不均,对表布及羽绒是一大伤害;而有束紧带的压缩袋在压缩时施加在睡袋上的压力均匀,可将伤害降到最低,也能配合背包灵活运用。
再详细说明一下:
把睡袋随意塞进原厂压缩袋里时(应该说是不可调整体积的外出收纳袋),因为压缩袋容积设定的很小而且固定,所以塞到最后1/4时会特别需要挤压,这时压力都集中在拳头或手指等小接触面积上,缝线处受的拉应力及作用在内部羽绒的剪力比用压缩调整带的收纳袋大多了,(我以前的一颗国产睡袋就是因为这样日积月累,最后缝线处绷开了,事后把该处的羽绒塞回睡袋内时观察到有些羽梗有遭折断的现象)。
因为有压缩调整带的收纳袋在未压缩前的容积会大上标示容积的1/2~1/3,
所以睡袋并不需要大力挤压就能轻松装入压缩袋内。
然后套上压缩上盖,再以压缩调整带均匀的把压缩袋压缩到适合你背包的尺寸
这时作用在睡袋的压缩力是来自整个压缩袋的面积,所以单位受力小很多也很均匀。
然后再将压缩带放开,趁睡袋未回弹时赶快调整并束好压缩袋封口(STS是用卷的,其他的我没用过,应该差不多吧?),再重复上述步骤一次,这样不仅省力,也不会损坏睡袋整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