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钓鳝技术大全

如何钓得多

[日期:2008-01-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五、如何钓得多

  学会找鳝洞和施钓方法后,大体上可以出钓并能钓到鳝鱼了。但要钓得好,钓得多,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1、  判断一个浜是否有鳝,多少、大小,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虽然鳝日伏于洞中,但它晚上出来猎食时会留下痕迹。如软泥底的浜底,鳝鱼从浅水处游过,会留下滑过的痕迹,有时跟踪这些痕迹,便可找到它的老窝;翻开水花生等水草,至根部,如存在光滑的类似三角型的小坑,说明那地方有鳝,因为这小坑是由鳝鱼在水草中寻觅食物时拱出来的,再观其大小,就可知鱼体的大小。

  2、  宅沟多半是着南或着东向的,而通常在东北角,鳝鱼会更多些。多注意一下茭白根下的老鳝洞。沟头的进出水管边常常会有显而易见的鳝鱼洞。宅沟的什么地方有塌下的砖石堆中。

  3、  农村的埂作习惯,常在除草或收割后将一大堆青草、稻柴、麦桔等丢弃在水中,时间长了就会沉入水下成为一堆腐物,但这些地方正是鳝鱼的憩息地,即使是一丝细缝,或一个小洞,也别忘了用钩饵去试探一下,有时会有好收获,不过鳝可能相对小些。

  4、  废弃的“肥”坑有时也会有大鳝。计划经济时期,田边地角砌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水泥池,用于装铵水或农家肥,现时都已废弃,因为废弃了,农民常将稻田中拔出的杂草丢弃在池中,知不知可能将鳝苗也带了进行,年复一年,这里的黄鳝会特别大。

  5、  是否是鳝鱼洞?蟹洞平扁且有长型脚印,龙虾洞口大内小且塌肩(洞口呈圆弧状),毛蟹洞一般在水平面上,在水下也有短型脚印。黄鳝洞的主要特征:硬板泥上的洞——口小内大,为换水(气)洞,沟心抖坡下的洞为逃生洞,洞口圆而光滑,是老窝,主要的出入口洞,常伴有一条光滑的痕迹。

  6、  有鳝洞和无鳝洞。有鳝洞洞内水色深褐,洞口光滑,稍加振动,鳝鱼受惊会有水涌出现;无鳝洞洞内水色透明,洞口或长有青苔或积有水中沉积物,惊吓也是死水一片。

  六、几种特殊鳝鱼的钓法

  1、钓滑鳝。也许这种鳝以前受到过钓钩的伤害,也许是其它原因,它非常耐心地、一点点地骗取你钩上的饵,却始终不大口吞钩,因此你也就始终找不到刺鱼拉钩的机会。这样,钩上的蚯蚓饵加了一条又一条,时间浪费了很多,这鱼就是钓不上来。通常这鱼是这样茧食你的蚯蚓饵的:鳝轻轻游向钩饵,只咬住一点点蚯蚓饵头,然后后退,撕下一段蚯蚓吃之,如果钩外露,它不咬,等你装好饵(将蚯蚓盖住了钩),它再次重复这一动作,直到把蚯蚓吃光。碰到这样的滑鳝,必须进行主动进攻,即有时鳝咬蚯蚓头时会过头,鳝牙会碰到钩子上,这咔嚓的感觉通过钩条能传到手上,这时可立刻做出送钩动作,主动将钩插入鳝鱼嘴中,然后滚钩拉钩刺鱼,这样的成功率会打一些折扣,但总体成功率还是蛮高的。

  2、钓吃饱了的鳝。有时会碰到这样的鳝鱼,钩饵进,鳝鱼退,钩饵退,鳝鱼进,甚至有时钩饵拉出洞口,鳝头会追到洞口的情况。此种现象可能是鳝鱼已吃饱了,无心再吃,但又贪恋钩上之饵,不愿让佳饵离去。遇上这样的鳝,您基本一时无法钓上它的,需要用上付钩,即先将付钩置入洞内(不加饵,将钩子压入(鳝鱼肚)底下的泥中),然后再用饵钩逗引,将鳝鱼头引过付钩5-10公分后,停止主钩移动逗引,而抬起付钩,让钓尖贴着鱼肚匀而稳地斜向外拉,由于钩尖锐利,一旦带到鱼皮,由于有跟进的稳而沉的力的作用,即可刺入鳝鱼下方的软档。一旦付钩得力,快速将鳝鱼头拉出洞外(动作慢,有可能让鱼头回转,从而使鱼头横阻于洞内拉不出来),再捉住它。需要注意的是,鱼是被“勾”出来的,钳鱼时当心钳在钩上;此时的鱼头没有被控制住,当心被鱼咬着。应对方法是尽量钳在鱼的中段(鱼肚的末尾)。如果钓尖没有带到鱼身,由于使用的是匀速而稳的拉钩方法,鳝鱼没有受到伤害,或最多小有惊吓,所以接着可以继续逗引,直至将鱼勾出。

  3、钓护仔鳝。护仔鳝的目标是较明显的,但护仔鳝也是较难钓的。由于鳝鱼雌雄同体,所以护仔鳝只有母鳝。根据黄鳝的繁殖特点,护仔鳝通常都不大,2-5两的居多,7-8两的少有钓到,1斤以上的就没有钓到过,通常陈年老鳝都转为雄性了,所以钓到的鳝王都是雄鳝。

  所谓目标明显,是指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护仔星”和“鳝仔”。 母鳝具有护仔性,自母鳝产下鳝仔后,就一直守卫在鳝仔旁,在鳝仔未孵化前,主要是母鳝的换气泡,量比较少,等鳝仔孵化后,母鳝为了给仔苗供氧,就频繁地进行吸气然后对仔鳝供氧吹气,所以泡量较多。所以,通常情况下水下有仔洞口的上方会有一团鳝星泡。而浅水或旱洞口有明确的桔黄色的鳝仔。“桔黄色的鳝仔”那是毫无疑问了,但“护仔星”是否真实?需要作一定的判断。在肥水、静水、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类似“护仔星”的出现还是比较多的:1)地气(沼气),在浓稠的肥水中,会成团结聚,但气泡本身没有稠性,因此较好区别。2)浜底青苔腐败时,会成块往上冒,在此同时,成团的小气泡也一起冒上,这种气泡团也较好判断,因为通常这类气泡会不只有一团,如果水面上很多,基本就排除了。3)小杂鱼吐气形成的气泡。特别是被叫作“石金鱼”的小鱼(很美,可作观赏鱼),它就喜欢在水草丛中寻食、栖息,由于天热,它常在水皮下呼气、吐气,久而久之,在同一点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带有粘性的泡沫团。由于此星泡与“护仔星”特别相象(单独存在、泡有粘性),所以要作进一步判断:泡下或近旁的水草中是否有石金鱼?(有),不是“护仔星”,(没有),泡下垂直水深是否超过半米以上?(超过),不是“护仔星”,(不超过)星泡的垂直下方是否有洞?(有),是“护仔星”,(没有),用钓钩在星泡下方转圈,(有鳝鱼来攻击),是“护仔星”,(没有鳝鱼来攻击),不是,走人。

  发现“护仔星”,它的垂直下放就是产仔鳝洞,但有时产仔鳝洞口就在水皮上,甚至就是旱洞,这时的气泡倒不一定很多,但就能看到仔鳝(或仔)。

  护仔鳝难钓,在于其护仔期间停止进食,所以正常的钓法是钓不上它的,但是,可以利用护仔鳝护仔期间特具攻击性这一特点,针对不同情形采取不同对策。

  (1)对水下洞护仔鳝,直接用手“钳”。当带着饵的钩靠近鳝仔时,母鳝会主动游出洞口(但鳝尾不会离开鳝洞)攻击钩饵,因此在下钓逗引时,一手用钩逗引母鳝出洞,并吸引母鳝的注意力,另一手势成“钳”状,缓慢靠近洞口,然后自上往下钳住母鳝,大功告成。

  (2)对水皮上护仔鳝,用付钩勾之。预先将付钩放在鳝洞口的上方,钩尖向下,并使钩尖与鱼体成90度(大致),主钩穿上蚯蚓,在鳝鱼正前方向鳝仔靠近,母鳝会主动迎出洞口,攻击靠近的钩饵,当母鳝的鱼头游出洞口5-10公分时,付钩用力横向划过鳝鱼,鳝被深深地勾住,钩住鳝鱼后就此带住就行,千万不要用力将鳝拉出洞外,不然很容易让鳝脱钩跑掉,被带住的鳝通常拚命往洞内退缩,这样人鱼就成拔河状,此时另一个手可以从容地放下钓钩,钳住鳝鱼了。

  (3)对旱洞中的护仔鱼。鳝头露出水面,大多以露出眼睛为限,很少有将整个鳝头露出水平面的时候。所以前二种方法不能施展了。但可作如下处理,用付钓替代主钩(利用它的直钓尖),加上鲜活的蚯蚓,整条蚯蚓都穿过钩尖,使钓尖露出长5-7公分,然后开始施钓。先将钓尖贴着洞壁(甚至微压入泥中)下入洞中,当蚯蚓饵进入水中时,会引起母鳝的攻击,这时将钓尖汇正,对准鱼头下方软组织猛勾一下,通常都会刺中勾住。如果勾住,后面的操作与正常的钓鳝动作完全一样了。

  这里再说一下绿蚯蚓在钓“护仔鳝”中的作用。蚯蚓对鳝鱼的诱惑力无与伦比,但对停止进食的护仔鳝而言一样无效。但是由于护仔鳝在护仔期间表现出特有的攻击性,所以,此时的蚯蚓只是一种“靶子”。事实上,如果钓钩不穿上蚯蚓,当其靠近鳝仔时,母鳝一样会对钩发起攻击,但我们每每钓它们,都要加上蚯蚓饵,这是利用蚯蚓的另一项功能,即蚯蚓在水中的耀光性。鲜活的绿蚯蚓在水中会发出绚丽的蓝绿光,如此醒目的目标,马上会引起母鳝的注意并立刻发起进攻,这样就分散了对旁物的注意,从而达到勾起它的目的。

  4、对付怀籽鳝。这里的“怀籽鳝”是指怀着鳝籽,行将生产的母鳝。佬表的看法是“无法可钓”。佬表讲了他其中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如何发现“怀籽鳝”的特性的。

  一次出钓,已是下午,车骑过一个沟头,水中一个黄点略过眼前,凭着自己的职业直觉,下车、定眼细看,确实是黄鳝的肚皮,再仔细观察,在其上方、离水平面10公分下、水草根处有一个洞,他意识到这条黄鳝在打洞时将洞的中段打穿了,所以鳝以为躲藏的好好的,却不慎露出了“马脚”。佬表取钩加饵开始垂钓,钩饵下去,鳝一点没碰就向洞内退却,佬表抽烟等待,一支烟后洞内的水上推,知道鳝回来了,再次施钓,在施钓的同时观察周边情况,发现鳝又在回退时,一米开外的一撮水草的地方的水也有波动,于是用钩撩开那里的水草,也是在水下10公分左右,也是一个洞,知道二洞相连,于是移身过去垂钓,没有反应,他又是抽烟等待,才半支烟功夫,水从这个洞中涌出来了,再将钩饵递下去,水又回吸,鳝鱼又退了回去,凭他的经验,如果是受惊吓的鳝,会逃之夭夭,仔细观察二个洞口,确认没有鳝仔,而滑鳝、恋食鳝的特征也没有一点象的。为了弄明白这到底是条什么鳝,他用时2个多小时,香烟抽掉一包多,还是没将鳝钓上来,可恼的是这鳝根本就没碰过一下钩,根本就一直与钩保持一段距离。另外反复试钓,还知道在70-80公分的沟底下,还有一个逃生洞,而这鳝就一直在这个“Y”型结构的洞穴群中转移位置。忍无可忍下佬表采取了行动——下水摸鳝。他用脚抵住沟底下的逃生洞,二手各一个洞往下挖,由于鳝已没有了退路,佬表最终把那鳝挖到了手。这鳝半斤左右,但却让佬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有一个猜测,所以没把这条鳝与其它鳝放在一起。回家后对那鳝进行了解剖,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是一条临产的母鳝。因为其籽与刚生产出来的鳝仔别无二致。佬表认为行将生产的鳝“与世无争”,所以对付“怀籽鳝”,唯下水挖之。

  六、鳝洞体系

  说到鳝洞结构,佬表说鳝洞结构形式较多,但最多的是二口“I”洞和三口的“Y”洞。单口洞田鳝较多,而多口洞则产籽鳝较多。

  1、  单口洞。在宅沟、明沟等河流中,单口洞是较少的,通常是小鳝,或是寄生洞,或是刚开始打洞,如是洞口向外,洞底伸向沟脚的洞,都半是寄生的洞。大鳝特别是鳝王很少有单口洞的。如果洞口向沟脚或朝天,洞底向沟底延伸,则刚打的洞居多(洞穴还没有做完工),而陈年老鳝打洞多半是从沟底向沟脚打的。

  2、  双口洞(I型口)。这是较典型的一种,一个口在浅水处,另一口在深水中。在浅水中的是猎食口,通常在茭白、水草的根部暗蔽处,另一个是逃生口,通常在沟底,这样的体系是较稳定的。但也有横向双口洞的,即二个口都在浅水处,其功能二个可以互换,即一个是猎食口时,另一个即是逃生口。这样的鳝洞结构多半也是小鳝。

  3、  仨口洞(Y型口),这种结构大鳝鱼的居多。通常二个在浅水中,一个在深水中。浅水二个口可以都是猎食口,但有时其中一个只是换水口,鳝王洞就常有这样的结构。猎食口与换水口的区别:猎食口的口径通常都会大于鳝鱼直径,如果是软泥底,有时看上去很大,但鳝鱼并不大。猎食口的洞口都是“外喇叭”型的,那是因为鳝鱼频繁出洞猎食,使软质的洞口越来越大。换水口的口径通常小于鳝鱼体径,洞口边延成“内喇叭”状,鳝鱼不猎食时在此洞口下休息。

  4、  仨口洞(倒卜型口)。这种洞型结构,多半出现在潮汐水位变化较大的地方。潮汐水位变化大,是较容易观察到的(水线),碰到水线落差大的沟在寻找一个鳝洞的其它洞口,首先要考虑这种类型的结构。

  5、  串口洞。在猎食口与逃生口之间,分布着几个洞口。这种洞型较少,主要出现在多雨季节,是水位不断上升,导致鳝鱼不断将猎食口上移的结果,另有一种极少的可能是鳝鱼在打洞时,将洞多点打穿。

  6、  多口洞。大多出现在软泥底或腐物堆中。软泥底容易打洞,也许鳝鱼随便就又多打了几个,一个更好的理由是软质洞容易崩塌。腐物堆是指农民将大堆野草、谷桔等丢到水中,时间长了开始腐烂沉于沟底,形成一个污物堆(而非工业污染物)。软质多口洞以产籽鳝居多,污物堆多口洞以小鳝群居居多。

  七、多获鱼的其它途径

  1、找洞,在开春时进行地毯式的找,找到了就记下,便于鳝开口后垂钓。在平时里垂钓就要不断地开辟新战场,同时对已搜索过的钓场进行间断性重复搜索。确保有鳝可钓。

  2、养窝。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黄鳝洞打在何处,总有其合理性。换言之,这条鳝把洞打在某一个地方,其它鳝也愿意打在那种地方(通常这种地方上洞有食物,下洞可逃生)。所以一条鳝被钓走后,其它游弋的鳝跑到这个地方,很容易就在这里安家,更何况是现成的洞穴,钓鳝人钓得大多是“老鳝洞”,通常情况下,如果鳝口没被破坏,钓过的鳝洞,过一段时间后再去钓,十有二、三有新鳝可钓,但如果钓后进行“养窝”,那回洞率又将提高一、二层,所谓“养窝”,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一条鳝钓走后,拍死一、二条蚯蚓,丢进洞内。如此操作后,鳝密度高的沟,鳝还洞率高至6-7层,有时今天去钓,明天再去钓又有了。

  3、造穴。这又是一个绝活。预先做好的“双节棍就是打洞竿,根据经验(有食物来源、地形又好的地方),进行“人造洞”。选在沟脚上的茭白根旁、芦苇根间,或水草下,将打洞竿斜向沟底插下去,直至与沟底穿通,如想使洞大点,握住插竿圈着摇就是了,做好洞后别忘了放几条蚯蚓进去。

【内容导航】
第1页:钓鳝时节 第2页:如何钓得多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
* 丰 色 发表于 2009/11/17 12:40:33
应 当 把 产 籽 鳟 放 生 才 对 这 样 来 年 来 能 钓 更 多 的 鳝 否 则 自 绝 后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