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跟着老柴走邮路
12月1日上午10时40分,到达灵宝市朱阳镇高会村。26位“驴友”背上全副装备,跟随朱阳邮政所步班邮路投递员柴书朝,开始了“驴友”走邮路。这也是本报记者第二次跟着老柴重走邮路。
巧合,此时天上飘起了雪花,下起了2007年的第一场雪。一看下雪,以走遍千山万水探险为乐的“驴友”们兴致高涨。
这次活动的发起者“蜗牛”说:“柴书朝徒步送邮20多年,我们既佩服他,也想亲身感受一下邮路的艰辛和漫长。”
从发起到成行,短短3天时间就招集了26位“驴友”,他们大多来自三门峡市区、陕县和灵宝,郑州和济南的两位“驴友”从网上得知信息,也远道赶来。
下午1时,到达周关村;下午3时,到达燕子坡村。此时,山路泥泞不堪,驴友们满身雪花,失去了当初的兴奋。燕子坡是一段光秃、陡峭的石崖,平常就很难走,此时更是又湿又滑,“驴友”们打点起精神,小心翼翼地下到坡底,足足用了1个多小时。
下午4时30分,到达燕子坡底的麻林河村。此时“驴友”们已经不停气走了5个多小时,又饿又累。听说从这里到下一个村庄还要再走两个多小时,分歧产生了。是走是留?“驴友”们举手表决——大多数驴友赞成就地扎营。
当“驴友”们劝柴书朝一起在麻林河村住下时,他却执意要走到下一个投递点:“今天不赶到,明天就耽搁整个投递行程了。”
有“驴友”建议:“你把报纸放这个村里,明天托人捎过去不就行了?”
老柴反对:“那不行,我要亲手送到,还要签字盖章呢。”
最后,大家兵分两路,“蜗牛”等5个“驴友”跟随柴书朝走下去,其余“驴友”在当地一个小学住下来,相约明天下午3时在马河口村会合。
晚7时,天已全黑,到达蒲陈沟村北头组。借宿村民吴虎寅家中。
12月2日上午9时,来到柴书朝的家,蒲陈沟村对沟组庄科自然村。村里只有几户人家,老柴的房子前几年塌了,住在年迈的父母土坯房里。
柴书朝的小屋里,两面墙上贴满了两个孩子的奖状。柴书朝的妻子去世较早,老柴独自拉扯两个孩子,大孩子今年考上西安的大学,小儿子在镇里上初中。
柴书朝的母亲马秀枝说:“书朝这孩子实在,靠两条硬腿挣口饭吃。”
蒲陈沟村支书王虎志说:“柴书朝家里困难,村里每年都要给他点补助。”
接下来的行程直上直下翻越一座大山,11时到达山顶,下山的路是背阴,下雪天使下山之路异常艰辛,此时“驴友”们才理解柴书朝为什么一把镰刀不离手,镰刀不但可以披荆斩棘,必要时还可以当拐杖和挂钩。
下午2时,到达石破湾村。半山腰突出的石壁上,一位农民赶着3头牛,异常缓慢地走在石壁的小路上,令人惊奇。柴书朝说:“这也是我常走的路。” “驴友”举起相机,把这个画面定格下来。
下午2时40分,坐农用三轮到达马河口村,与另一队“驴友”会合。
1天半的“驴友”走邮路,只能说是走了个“精简版”的邮路。柴书朝的一班邮路,周期3天,每周两次,25年从无间断。
彼此挥手告别。驴友们租的大客车驶往家的方向,柴书朝则还要继续走他的邮路。
掌声。“驴友”们由衷地献给这位“步班邮路”投递员柴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