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梳女
自己的饭自己煮
清代末年,珠三角有一种特殊的风俗。没结婚的女子,只要把辫子挽成发髻,就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梳女的身影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在肇庆崇禧塔边,至今仍然住着10位“自己的头发自己梳,自己的生活自己养”的自梳女,她们被认为是“中国最后一群自梳女”。
在肇庆塔脚路,蜿蜒曲折的小巷深 处,一座古老的大屋静居一隅,它的名字叫“观音堂”,这也是自梳女们的家。两百多年前,一位姓何的富家太太把它捐送了出来,让自梳女们可以有自己的栖身之地。鼎盛时期,这里住了100多位自梳女,而今天,出入门宅就只剩下十位了。
在当地街道李书记的引见下,我们找到了其中一位自梳女——76岁的夏姑婆。自梳女对陌生人比较排斥,可能是看在当地领导的份上,夏姑婆还是答应了带我们去“观音堂”参观的请求。
一把古老的铁丝钥匙,木门打开了,蒙在观音堂上神秘的面纱,向一线记者掀开了一角。大屋有4个房间,两个斋房,一个灶房,还有一个空房,在中间的斋房里供奉着三尊菩萨。房内白烟袅袅,在天窗直泻而下的阳光下,分外宁静。据说,以前的观音堂可很热闹,姐妹们在这里一起劳动、一起说笑,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在肇庆塔脚路,蜿蜒曲折的小巷深 处,一座古老的大屋静居一隅,它的名字叫“观音堂”,这也是自梳女们的家。两百多年前,一位姓何的富家太太把它捐送了出来,让自梳女们可以有自己的栖身之地。鼎盛时期,这里住了100多位自梳女,而今天,出入门宅就只剩下十位了。
在当地街道李书记的引见下,我们找到了其中一位自梳女——76岁的夏姑婆。自梳女对陌生人比较排斥,可能是看在当地领导的份上,夏姑婆还是答应了带我们去“观音堂”参观的请求。
一把古老的铁丝钥匙,木门打开了,蒙在观音堂上神秘的面纱,向一线记者掀开了一角。大屋有4个房间,两个斋房,一个灶房,还有一个空房,在中间的斋房里供奉着三尊菩萨。房内白烟袅袅,在天窗直泻而下的阳光下,分外宁静。据说,以前的观音堂可很热闹,姐妹们在这里一起劳动、一起说笑,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