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世仙草
茶乃万物之精,万品之华,清而不浮,静而不滞,淡而不薄。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谈起中国的茶,从一产生就和土生土长的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的茶文化无处不浸润着道教精神和道教的思想,茶与“道”结下不解之缘。
浊世仙草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茶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的农业之神——神农氏,最先使用茶,他把茶作为解毒的方子。“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本草经》)。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今之茶)。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经》)。壶居士《食忌》还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至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仍说:“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笃好不能得其当”。说神农发现茶或是托古,能羽化轻身的茶,也许正是竭力寻找长生之药的奉道之士所发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被誉为“草木之仙骨”。《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死的丹木,当然是想成仙得道者的追求。自庄子阐发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仙能飞行云中,神化轻举”,“老而不死”,就一直鼓舞着世间的执着追求者。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神仙传?彭祖传》),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刼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养生是成仙的基础,李白诗“神农重养生”,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他还说:“先服草木以救亏损”。茶专家陶弘景在《茶录》记云:“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可见远古的仙人早已服之。唐末刘贞亮在总结茶的“十德”中,得出“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东汉的葛玄就亲自开垦了一个“茶圃”,种茶饮茶以养生。道教服食至后来,越分越细,计有草木类,金石类等。
茶在养生的功效中重要是养形,人称道教饮茶讲求茶之功皆出此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除烦去腻,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乃尽消缩”(明?顾元庆《茶谱》),而牙齿却渐渐坚实。四川蒙顶茶功效更神奇。唐武宗宰相李德裕,乃茶道中辨水高手,烹茶一壶浇到肉上,放进银盒密封,第二天一验,肉已化了水。故明屠隆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道教以方仙道为首的养形派,认为神依形生,形靠神立,养命固形形神皆合方为康健。因此重视医药炼养,服食是其主要方术之一,“乃服药有益,乃成仙”。草木是外养之精华,茶当然为首选之药。道教始祖张道陵也曾在“昌利山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始授弟子养形轻身法”。
祭坛上的圣物
茶有上述这些功效,能成仙能药用能养身,在讲究礼仪的中国,将茶饮献上与人共享,寓祝愿祈盼于仪礼之中,客来敬茶,遂成为我国各民族的一种礼仪礼俗。在日本,甚至把茶道相迎,作为国宾级礼遇。茶最早为礼也与道教有关,一些论风俗起源的书载:献茶给客人的仪式源于涵谷关关尹喜,他在老子西出涵谷关时,奉献一杯金色的仙药。这在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载有:“老子出涵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所以道士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著《茶谱》道饮茶者:“凡鸾俦鹤侣,圣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任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道出道教饮茶之真趣。西周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巴以珍茶作贡于周朝,尹喜以贵物敬贵人,成为礼茶首创。
正由于茶在当时弥足珍贵,周朝专设掌茶官达24人,其职能是: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茶又成为帮国大礼的祭品。茶是通灵达仙之物,《尚书》云:“祭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茶作为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的祭品奠物也就顺理成章。《睽车志》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喜神怪……每得时新茶果之属,辄分以馈神”。连民间小神也不例外,唐罗隐《送灶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以茶为祭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七日诏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以节俭著称,以茶和茶饮作祭品实祭祀之革新,与道教守素崇俭思想为一辙,此前也当应有以茶为祭之事。晋《神异记》记载:余姚人虞洪到山中采茶,遇一牵着三头青牛的道士,告诉他叫丹丘子,并指给大茶树的地点,虞洪回到家后,以茶奠祀丹丘子。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普遍用茶,四川青城山十供中茶为其一,南宋《上清灵宝大法》云:“上帝三宝前,列茶汤”。道教香、花、水、果、灯五供中,水一般也有用茶为之。清代在祭祀真武大帝时,就用白色的瓷杯盛茶作供品。《言功设醮全集》还有献茶词:“夫此茶者,蒙顶摘芽,采仙春于峰上……望瑶台而献上”。以天下第一蒙顶茶,献供瑶台诸神,茶真乃道教甘露灵液。茶可通达大道仙界,因此在道教的追荐科仪中也有“三奠茶”。
撰文 杨世华 王平 摄影 何宪政
浊世仙草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陆羽《茶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的农业之神——神农氏,最先使用茶,他把茶作为解毒的方子。“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本草经》)。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荼”(今之茶)。除了解毒,人们又发现茶的其它药效,“茶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本草经》)。壶居士《食忌》还说:“苦茶久食羽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至明朝隐士罗廪《茶解》仍说:“茶通仙灵,久服能令升举。然蕴有妙理,非深知笃好不能得其当”。说神农发现茶或是托古,能羽化轻身的茶,也许正是竭力寻找长生之药的奉道之士所发现。“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被誉为“草木之仙骨”。《山海经?西山经》载曰:“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这种长生不死的丹木,当然是想成仙得道者的追求。自庄子阐发神仙“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后,“仙能飞行云中,神化轻举”,“老而不死”,就一直鼓舞着世间的执着追求者。被称为“神仙道教”的信奉者们,或认为饮露能身轻腾飞,或认为服食草木能飞身轻举。“或食元气,或茹芝草”(《神仙传?彭祖传》),寻药食草者不计其数。“玄中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刼长”,“我生求羽化,云中采药蔬”。“采药层城远”,“穷遍一根莲”。“岩崖产灵药,等闲人顾稀”。崇山峻岭、深沟野壑到处留下道士寻药采药的身影和足迹,草木仙药众多,茶也应在其中了。养生是成仙的基础,李白诗“神农重养生”,葛洪《抱朴子?论仙》说:“以药物养生,以术数延命”,他还说:“先服草木以救亏损”。茶专家陶弘景在《茶录》记云:“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可见远古的仙人早已服之。唐末刘贞亮在总结茶的“十德”中,得出“以茶养生气,以茶养身体”。东汉的葛玄就亲自开垦了一个“茶圃”,种茶饮茶以养生。道教服食至后来,越分越细,计有草木类,金石类等。
茶在养生的功效中重要是养形,人称道教饮茶讲求茶之功皆出此理。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除烦去腻,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漱涤之,乃尽消缩”(明?顾元庆《茶谱》),而牙齿却渐渐坚实。四川蒙顶茶功效更神奇。唐武宗宰相李德裕,乃茶道中辨水高手,烹茶一壶浇到肉上,放进银盒密封,第二天一验,肉已化了水。故明屠隆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道教以方仙道为首的养形派,认为神依形生,形靠神立,养命固形形神皆合方为康健。因此重视医药炼养,服食是其主要方术之一,“乃服药有益,乃成仙”。草木是外养之精华,茶当然为首选之药。道教始祖张道陵也曾在“昌利山采服五芝众药,在隶上山始授弟子养形轻身法”。
祭坛上的圣物
茶有上述这些功效,能成仙能药用能养身,在讲究礼仪的中国,将茶饮献上与人共享,寓祝愿祈盼于仪礼之中,客来敬茶,遂成为我国各民族的一种礼仪礼俗。在日本,甚至把茶道相迎,作为国宾级礼遇。茶最早为礼也与道教有关,一些论风俗起源的书载:献茶给客人的仪式源于涵谷关关尹喜,他在老子西出涵谷关时,奉献一杯金色的仙药。这在道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也载有:“老子出涵谷关,令尹喜迎之于家首献茗,此茶之始。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所以道士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著《茶谱》道饮茶者:“凡鸾俦鹤侣,圣人羽客,皆能志绝尘境,栖神物外,不任于世流,不污于时俗。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道出道教饮茶之真趣。西周时,“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巴以珍茶作贡于周朝,尹喜以贵物敬贵人,成为礼茶首创。
正由于茶在当时弥足珍贵,周朝专设掌茶官达24人,其职能是:掌以时聚茶,以供丧事。茶又成为帮国大礼的祭品。茶是通灵达仙之物,《尚书》云:“祭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茶作为祭天地、祭神灵、祭祖先的祭品奠物也就顺理成章。《睽车志》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喜神怪……每得时新茶果之属,辄分以馈神”。连民间小神也不例外,唐罗隐《送灶诗》:“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以茶为祭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是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七日诏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以节俭著称,以茶和茶饮作祭品实祭祀之革新,与道教守素崇俭思想为一辙,此前也当应有以茶为祭之事。晋《神异记》记载:余姚人虞洪到山中采茶,遇一牵着三头青牛的道士,告诉他叫丹丘子,并指给大茶树的地点,虞洪回到家后,以茶奠祀丹丘子。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普遍用茶,四川青城山十供中茶为其一,南宋《上清灵宝大法》云:“上帝三宝前,列茶汤”。道教香、花、水、果、灯五供中,水一般也有用茶为之。清代在祭祀真武大帝时,就用白色的瓷杯盛茶作供品。《言功设醮全集》还有献茶词:“夫此茶者,蒙顶摘芽,采仙春于峰上……望瑶台而献上”。以天下第一蒙顶茶,献供瑶台诸神,茶真乃道教甘露灵液。茶可通达大道仙界,因此在道教的追荐科仪中也有“三奠茶”。
撰文 杨世华 王平 摄影 何宪政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