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宜兴陶艺作品(摄影:范双喜)
曾记得2005年底,由秦汉担纲主演的电视连续剧《紫玉金砂》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剧中由紫砂壶引发的悲欢离合牵动着多少观众的心。据说在紫砂的故乡——宜兴万人空巷,争相观看这部连续剧,当地人觉得紫砂上了中央电视台,是陶都人的骄傲,由此而引发去宜兴观看紫砂陶壶艺术的痴迷者络绎不绝,大概我也算是其中一位吧! 也许是喜好品茶的缘故,知道要有一个上好的紫砂壶才能够品味香茗。众 所周知,冲泡茶叶公论以紫砂壶为最佳,明代李渔说过:“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我一直对悠长的紫砂陶瓷艺术有着解不开的情结,于是下定决心抽时间去宜兴赏壶,要亲自到紫砂的故乡去看一看。宜兴市,古名阳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依傍于太湖之滨,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地带,素以“陶的故乡”享誉海内外,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陶土就产于此地,“陶都”也就成了宜兴最叫得响的别称。
从南京至宜兴大概3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和路况均非常好,心情自然一路畅快。途中低矮的山丘秀水环抱,不时有茶园夹道,地上泛着黄花的油菜逼人眼帘,路两旁遍植竹、松、兰、槐,随着春天地来临绿意渐渐浓厚。放眼看满山浓绿的茶园,凉风扑面、茶香沁人。据说当地卖一种宜兴产的好茶——阳羡雪芽,比龙井茶还好喝呢。
宜兴盛产紫砂瓷器,原以为这里遍地都是坛坛罐罐,但我的直觉错了,宜兴只是一座宁静而干净的城市,这里见不到拥挤的人流,看不着塞车的街道。去宜兴当然要喝茶了,看到当地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让人不由自主想亲近。老板是一个对紫砂陶壶颇有研究之人,为了宣扬紫砂艺术和文化而开了这家茶楼。楼内到处摆放着宣传紫砂艺术的画册,看得出老板颇费苦心,在册子后面还特别设计了空页让客人留下感言。坐下来细品茗茶,一缕淡雅清香徐徐飘来使人陶醉;漫不经心地翻看一卷书籍,把玩极具特色的紫砂壶,平心静气地缱绻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此时的心情早已把世间烦恼抛于脑后。远离尘嚣,心在这里变的逐渐清澈宁静,我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还有比这种意境更美好的吗?按照原定计划,随后,参观陶瓷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的紫砂工艺藏品琳琅满目,让人感受到浓浓得紫砂陶器艺术气息。
博物馆门口是陶瓷艺术研究所,可以参观也可以购买。和那里的工艺师聊了半天,讨教关于紫砂的知识。他们说一般做一个小壶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若复杂一点可能要一个月左右,他手上的那个已经5-6天了,还在打磨壶身,看来制壶到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陶瓷市场就在博物馆的旁边,那边20元就能买一套,真品赝品鱼龙混杂,购买时可要当心呀!短短2天时间,粗浅地了解紫砂陶艺的历史,细细品味陶艺的神、气、韵,感到完美的东西应该是精湛的技艺与神韵的结合。灵性如壶,若千帆竞进,百舸争流,而真正留在记忆深处的莫过宜兴的山水和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紫砂工艺。
一个众说纷纭的源说
中国瓷器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于清朝可谓登峰造极。清朝初年的康雍乾时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清代中期,宜兴紫砂产量更大,名家辈出,除宜兴壶的制造外,日常各式用品如碗盘、花瓶、花盆等古意盎然,各种色陶也都具有创意。按照美学的原理,自然美是人化自然的内容通过宜人的自然属性的形象显现,也是人化的社会性与宜人的自然性有机的统一体。一位沉潜于紫砂陶壶工艺的传播者,以谦恭的姿态、人文的追求,为我们勾画了心灵的绿草坪,诗意的栖居地,抚慰了被金钱、欲望烤焦的心灵,给我们注入夏日的清凉,让我们在浮躁中体验沉静,在急功近利中感悟深远。徜徉于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世界,其行为本身就足以成就时代最洒脱的散文。
宜兴紫砂陶器被世人所爱,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是紫砂陶的材质美。宜兴不仅有悠久的产陶历史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还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宜兴紫砂于陶土中独树一帜,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宜兴所产的紫砂陶土,原矿广布于宜兴丁蜀镇陶瓷产区周围的丘陵山区。它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积成矿床,通过外生沉积成矿。宜兴紫砂陶土主要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古又称为天青泥,分布在陶土甲泥矿层中的夹层;绿泥,亦称为本山绿泥,原矿呈淡绿色,经烧成后成米黄色。它的原矿是宜兴紫砂土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泥,数量稀少;红泥亦称“朱砂泥”、“朱泥”、“小红泥”,古名“石黄泥”。原呈黄色或黄绿色,烧成后成大红色、赤红色、朱红色、淡红色,质地坚硬。
紫砂陶土有一种最独特的潜质,就是器物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玉色晶光,气韵稳雅,如珠似玉,似乎给生命的器物注入了灵性。质朴沉实的紫砂陶以其紫砂陶土的泥性,个性涉足茶文化领域,给品茗功用带来乐趣。宜兴紫砂陶土是丰富多彩的,谱写了紫砂陶的辉煌历程。
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有人说先秦时期此地就有生产陶器的历史,2000余年生生不息,但当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紫砂陶器,更谈不上艺术了;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以佐证当时紫砂茶具已为饮茶珍品,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发现,更加有力地证实了宜兴紫砂肇始于宋代;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意思是说,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宜兴有一金沙寺僧,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有其与当地制缸瓷的陶工相处、澄练细土、涅制和烧成砂壶的记述。《阳羡名陶录》中也有相似的记载。金沙寺在宜兴城东南20公里,僧人姓名不祥。《阳羡茗壶系》创始篇称他为紫砂壶的创始人,从侧面可得知在金沙寺僧时已有紫砂壶了。从这里可以明确地说明,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著。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392页《江苏宜兴窑和紫砂器》一节中提及: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起来。尽管源起说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紫砂艺品特立不群,早已成为世人引以为傲、竞相收藏的艺术佳品。
紫砂壶之灵韵
存柄之壶,盈握之怀。宜兴紫砂陶自明代开始广受欢迎,成为人们争相把玩收藏的珍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更是紫砂陶的鼎盛时期,名家名品屡屡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获金奖等,受其影响紫砂陶的价格也随之扶摇直上。不论从器型还是到细节,紫砂壶无一不讲究精益求精。一件紫砂工艺的上乘之作,要从年代、泥质到艺术方面衡量,她的收藏价值非常高,“一壶值千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为艺术品,紫砂壶制作并非仅仅是原料的简单加工,大师级高手制作的壶,轮廓清晰周正,线条流畅圆润,形体赏心悦目,比例恰到好处。壶口、壶把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壶盖紧密罅隙极小,壶体未有瑕疵,壶嘴断水功能强,达到这种工艺水平的方是壶中的上品。明代万历年间,在当地出现了“供春壶”,造型新颖,质地薄而坚实,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说。在明清时代,为了求得一件满足自己心意的紫砂茶具,有些文人甚至和紫砂工艺人共同进行设计和制作。在与文人的交往过程中,紫砂艺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陶艺家,他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迅速得以提升。自明朝中后期开始,著名的紫砂艺人不但有署名作品传世,同时也在文献上留下较多活动的记录。文人的介入与创新,使宜兴紫砂壶集诗词、篆刻、雕塑、书画等于一身,成为完整的艺术品,独具风格的艺术品位,内涵丰富的人文特色,这其中与许多工艺美术大师级人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在陶艺的世界里辛勤耕耘,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卓然于世。
宜兴紫砂陶壶,其艺术独具风格,产品琳琅满目,讲究形、神、意、趣的统一,注意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写实与抽象夸张相结合。说起紫砂壶的制作,宜兴可谓人才荟萃,有众多的名家名品,他们的作品经常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等,并被国家历史博物馆作为珍品永久收藏。
谈到紫砂壶的艺术作品,可称得上惟妙惟肖,内涵丰富,一种带有灵韵色彩的器物凌空而生,这些巧手大师们分明不是在做壶,就像在歌词吟赋。五色土在手中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他们将自己的创作理念融于其中,或巧夺天工,或意趣天成。大师级工艺美术师吕尧臣创作的阴阳太极壶,做工和创意都堪称极品,电视剧《紫玉金砂》曾多次闪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出镜率最高的6把壶之一。阴阳太极壶的创作基调讲的是: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壶体一阴一阳,相互独立,相互吸引,契合程度宛若天衣;壶的“的手”处将人体阴阳艺术夸张,投合与独立,本色与洁净,呼之欲出,美轮美奂,真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创意巧妙绝伦,底蕴深厚,表现形式臻于完美,的确是上乘的现代紫砂艺术的杰作。艺术大师顾绍培的作品用陈腐多年的老段泥亲手制作,讲究精雕细琢,壶上的文字直透风骨,颇见功底,可谓韵味十足,匠心独运。高群先生,笔名“拜石”,幼习丹青,其作品追求古朴典雅、简洁大方的艺术风格,或气韵凝重,或古朴苍劲,或秀丽典雅,每根线条均包含着诗情画意,每个部位都渗透着浓浓的紫砂风情。紫砂“少帅”吕俊杰在艺术创作方面传承父亲之衣钵,大胆探索创新,独创了“吕氏绞泥”制作工艺,这种新技艺色泽变化多端,纹路流畅自然。其作品紧贴时代,同时又不失传统工艺的精髓,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等单位收藏。吕俊杰的这辈子命运注定了和紫砂连接在了一起。“我其实不是很相信命运,但是出生在陶都,我只是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这是我们见面的开头语。 吕俊杰的热情和爽快超过了我的预想。这种赤诚性格使其在紫砂艺术界颇具名气,难怪他的作品如此撼动,性格使然也!
“紫气东来壶”,以独特视角,配合极具个性的制作手法,丝毫未有雕凿之痕,作品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壶体模拟出云海翻腾、跌宕起伏之势,彰显画面恢宏壮观、韵味悠长。点睛之笔是壶钮,只见壶盖上盘踞一头腰微躬,足后蹬,面目倨傲、蓄势待发的瑞兽,形态逼真,气势跃然。具有“君临天下,心鹜万仞”的玉玺壶,这件作品的巧妙处在于,把象征权势与力量的狮子,拟作壶钮盘踞壶盖上,转头作咆哮状,栩栩如生之状让人啧啧称奇。
丰厚的人文积淀,风雅的江南水乡,膏腴之地处处通透着一种灵韵,紫砂陶壶怎能例外呢?草长莺飞的江南,冰天雪地的北国,怒飞冲天的雄鹰,潜底升腾的鱼儿在艺术家的眼中皆可作诗入画,在这些紫砂壶制作大师这里也一样,山河秀美皆可入壶,以其自身的艺术积淀和独特的装饰手法进行大胆创作,令观者赏壶如同吟诗唱句一般。小桥流水、青石板街、令人怀旧的木楼梯,慵懒的柔软时光……浓浓的江南韵味总是那样吸引人,如此这般景致,它所怀有的韵味,柔情而富于幻想,柔美而不矫揉。迷离的水乡风情,浓郁的古镇情怀,千百年来并没有人能够把她读透。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我们有多少读不透、看不明的东西,若在其中十万分之一中寻找到一丝灵感,或者说带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灵气,则为幸甚至哉!可在一堆没有气息的陶泥面前,紫砂壶工艺制作大师们顿时就有了与生俱来的灵性,这应该说他们早已和紫砂艺术有着魂牵梦萦的缘分了吧!走进紫砂壶,走进大师中间,感觉是爱壶者为之痴迷,为之颠狂,岁月的磨砺逝去的是青春华年,融入事业的则是艺术家的全部生命和情感。
我的心灵空间顿觉充盈起来,游宜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了。霎那间,常州人瞿秋白的诗句已在我胸间荡漾: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真诚祝福你——紫砂壶工艺品大师,祝愿你们就像春燕那样直干云霄,在艺术的天空展翅翱翔。
旅游小贴士:
宜兴紫砂壶鉴别法则 :1、优美的造型是紫砂壶的主体;2、视其色泽肌理的光泽,听其壶的音质。宜兴紫砂壶,敲击的声音质朴清纯,若有芒音,可判断为开裂现象; 3、泡绿茶宜选取扁形口大之壶,散热快,绿茶不易变色。泡红茶,宜选高壶小口壶,经开水冲泡后,茶汤色香浓。容量宜适中,端把提握方便,壶嘴出水通畅,盖严宜合逢 ,能互换通转,壶纽摘手触觉舒适,壶身抚摸光润;4、观制作的精致程度,宜兴紫砂壶,表面光洁无疙瘩,线条光泽流畅,底部平正各部位匀称,细部处理粘接痕迹较少,细部刻画周到;5、审阅壶的印章字款。
从南京至宜兴大概3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子和路况均非常好,心情自然一路畅快。途中低矮的山丘秀水环抱,不时有茶园夹道,地上泛着黄花的油菜逼人眼帘,路两旁遍植竹、松、兰、槐,随着春天地来临绿意渐渐浓厚。放眼看满山浓绿的茶园,凉风扑面、茶香沁人。据说当地卖一种宜兴产的好茶——阳羡雪芽,比龙井茶还好喝呢。
宜兴盛产紫砂瓷器,原以为这里遍地都是坛坛罐罐,但我的直觉错了,宜兴只是一座宁静而干净的城市,这里见不到拥挤的人流,看不着塞车的街道。去宜兴当然要喝茶了,看到当地一家古色古香的茶楼,让人不由自主想亲近。老板是一个对紫砂陶壶颇有研究之人,为了宣扬紫砂艺术和文化而开了这家茶楼。楼内到处摆放着宣传紫砂艺术的画册,看得出老板颇费苦心,在册子后面还特别设计了空页让客人留下感言。坐下来细品茗茶,一缕淡雅清香徐徐飘来使人陶醉;漫不经心地翻看一卷书籍,把玩极具特色的紫砂壶,平心静气地缱绻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此时的心情早已把世间烦恼抛于脑后。远离尘嚣,心在这里变的逐渐清澈宁静,我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着……还有比这种意境更美好的吗?按照原定计划,随后,参观陶瓷博物馆。博物馆里面的紫砂工艺藏品琳琅满目,让人感受到浓浓得紫砂陶器艺术气息。
博物馆门口是陶瓷艺术研究所,可以参观也可以购买。和那里的工艺师聊了半天,讨教关于紫砂的知识。他们说一般做一个小壶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若复杂一点可能要一个月左右,他手上的那个已经5-6天了,还在打磨壶身,看来制壶到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陶瓷市场就在博物馆的旁边,那边20元就能买一套,真品赝品鱼龙混杂,购买时可要当心呀!短短2天时间,粗浅地了解紫砂陶艺的历史,细细品味陶艺的神、气、韵,感到完美的东西应该是精湛的技艺与神韵的结合。灵性如壶,若千帆竞进,百舸争流,而真正留在记忆深处的莫过宜兴的山水和带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紫砂工艺。
一个众说纷纭的源说
中国瓷器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于清朝可谓登峰造极。清朝初年的康雍乾时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清代中期,宜兴紫砂产量更大,名家辈出,除宜兴壶的制造外,日常各式用品如碗盘、花瓶、花盆等古意盎然,各种色陶也都具有创意。按照美学的原理,自然美是人化自然的内容通过宜人的自然属性的形象显现,也是人化的社会性与宜人的自然性有机的统一体。一位沉潜于紫砂陶壶工艺的传播者,以谦恭的姿态、人文的追求,为我们勾画了心灵的绿草坪,诗意的栖居地,抚慰了被金钱、欲望烤焦的心灵,给我们注入夏日的清凉,让我们在浮躁中体验沉静,在急功近利中感悟深远。徜徉于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世界,其行为本身就足以成就时代最洒脱的散文。
宜兴紫砂陶器被世人所爱,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是紫砂陶的材质美。宜兴不仅有悠久的产陶历史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还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宜兴紫砂于陶土中独树一帜,亦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宜兴所产的紫砂陶土,原矿广布于宜兴丁蜀镇陶瓷产区周围的丘陵山区。它的成因属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积成矿床,通过外生沉积成矿。宜兴紫砂陶土主要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古又称为天青泥,分布在陶土甲泥矿层中的夹层;绿泥,亦称为本山绿泥,原矿呈淡绿色,经烧成后成米黄色。它的原矿是宜兴紫砂土紫泥矿层中的夹脂泥,数量稀少;红泥亦称“朱砂泥”、“朱泥”、“小红泥”,古名“石黄泥”。原呈黄色或黄绿色,烧成后成大红色、赤红色、朱红色、淡红色,质地坚硬。
紫砂陶土有一种最独特的潜质,就是器物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玉色晶光,气韵稳雅,如珠似玉,似乎给生命的器物注入了灵性。质朴沉实的紫砂陶以其紫砂陶土的泥性,个性涉足茶文化领域,给品茗功用带来乐趣。宜兴紫砂陶土是丰富多彩的,谱写了紫砂陶的辉煌历程。
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说法不一。有人说先秦时期此地就有生产陶器的历史,2000余年生生不息,但当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紫砂陶器,更谈不上艺术了;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以佐证当时紫砂茶具已为饮茶珍品,被后人看作是宋代已有紫砂壶的史料依据。1976年,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址的发现,更加有力地证实了宜兴紫砂肇始于宋代;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意思是说,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宜兴有一金沙寺僧,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有其与当地制缸瓷的陶工相处、澄练细土、涅制和烧成砂壶的记述。《阳羡名陶录》中也有相似的记载。金沙寺在宜兴城东南20公里,僧人姓名不祥。《阳羡茗壶系》创始篇称他为紫砂壶的创始人,从侧面可得知在金沙寺僧时已有紫砂壶了。从这里可以明确地说明,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著。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392页《江苏宜兴窑和紫砂器》一节中提及:紫砂器创始于宋代,至明代中期开始盛行起来。尽管源起说法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紫砂艺品特立不群,早已成为世人引以为傲、竞相收藏的艺术佳品。
紫砂壶之灵韵
存柄之壶,盈握之怀。宜兴紫砂陶自明代开始广受欢迎,成为人们争相把玩收藏的珍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更是紫砂陶的鼎盛时期,名家名品屡屡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获金奖等,受其影响紫砂陶的价格也随之扶摇直上。不论从器型还是到细节,紫砂壶无一不讲究精益求精。一件紫砂工艺的上乘之作,要从年代、泥质到艺术方面衡量,她的收藏价值非常高,“一壶值千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为艺术品,紫砂壶制作并非仅仅是原料的简单加工,大师级高手制作的壶,轮廓清晰周正,线条流畅圆润,形体赏心悦目,比例恰到好处。壶口、壶把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壶盖紧密罅隙极小,壶体未有瑕疵,壶嘴断水功能强,达到这种工艺水平的方是壶中的上品。明代万历年间,在当地出现了“供春壶”,造型新颖,质地薄而坚实,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说。在明清时代,为了求得一件满足自己心意的紫砂茶具,有些文人甚至和紫砂工艺人共同进行设计和制作。在与文人的交往过程中,紫砂艺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陶艺家,他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迅速得以提升。自明朝中后期开始,著名的紫砂艺人不但有署名作品传世,同时也在文献上留下较多活动的记录。文人的介入与创新,使宜兴紫砂壶集诗词、篆刻、雕塑、书画等于一身,成为完整的艺术品,独具风格的艺术品位,内涵丰富的人文特色,这其中与许多工艺美术大师级人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在陶艺的世界里辛勤耕耘,各自以独特的风格卓然于世。
宜兴紫砂陶壶,其艺术独具风格,产品琳琅满目,讲究形、神、意、趣的统一,注意继承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写实与抽象夸张相结合。说起紫砂壶的制作,宜兴可谓人才荟萃,有众多的名家名品,他们的作品经常作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等,并被国家历史博物馆作为珍品永久收藏。
谈到紫砂壶的艺术作品,可称得上惟妙惟肖,内涵丰富,一种带有灵韵色彩的器物凌空而生,这些巧手大师们分明不是在做壶,就像在歌词吟赋。五色土在手中已不是一种简单的物,他们将自己的创作理念融于其中,或巧夺天工,或意趣天成。大师级工艺美术师吕尧臣创作的阴阳太极壶,做工和创意都堪称极品,电视剧《紫玉金砂》曾多次闪现在观众面前,成为出镜率最高的6把壶之一。阴阳太极壶的创作基调讲的是: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壶体一阴一阳,相互独立,相互吸引,契合程度宛若天衣;壶的“的手”处将人体阴阳艺术夸张,投合与独立,本色与洁净,呼之欲出,美轮美奂,真让人叹为观止。他的创意巧妙绝伦,底蕴深厚,表现形式臻于完美,的确是上乘的现代紫砂艺术的杰作。艺术大师顾绍培的作品用陈腐多年的老段泥亲手制作,讲究精雕细琢,壶上的文字直透风骨,颇见功底,可谓韵味十足,匠心独运。高群先生,笔名“拜石”,幼习丹青,其作品追求古朴典雅、简洁大方的艺术风格,或气韵凝重,或古朴苍劲,或秀丽典雅,每根线条均包含着诗情画意,每个部位都渗透着浓浓的紫砂风情。紫砂“少帅”吕俊杰在艺术创作方面传承父亲之衣钵,大胆探索创新,独创了“吕氏绞泥”制作工艺,这种新技艺色泽变化多端,纹路流畅自然。其作品紧贴时代,同时又不失传统工艺的精髓,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等单位收藏。吕俊杰的这辈子命运注定了和紫砂连接在了一起。“我其实不是很相信命运,但是出生在陶都,我只是不敢辜负父亲的期望”,这是我们见面的开头语。 吕俊杰的热情和爽快超过了我的预想。这种赤诚性格使其在紫砂艺术界颇具名气,难怪他的作品如此撼动,性格使然也!
“紫气东来壶”,以独特视角,配合极具个性的制作手法,丝毫未有雕凿之痕,作品散发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壶体模拟出云海翻腾、跌宕起伏之势,彰显画面恢宏壮观、韵味悠长。点睛之笔是壶钮,只见壶盖上盘踞一头腰微躬,足后蹬,面目倨傲、蓄势待发的瑞兽,形态逼真,气势跃然。具有“君临天下,心鹜万仞”的玉玺壶,这件作品的巧妙处在于,把象征权势与力量的狮子,拟作壶钮盘踞壶盖上,转头作咆哮状,栩栩如生之状让人啧啧称奇。
丰厚的人文积淀,风雅的江南水乡,膏腴之地处处通透着一种灵韵,紫砂陶壶怎能例外呢?草长莺飞的江南,冰天雪地的北国,怒飞冲天的雄鹰,潜底升腾的鱼儿在艺术家的眼中皆可作诗入画,在这些紫砂壶制作大师这里也一样,山河秀美皆可入壶,以其自身的艺术积淀和独特的装饰手法进行大胆创作,令观者赏壶如同吟诗唱句一般。小桥流水、青石板街、令人怀旧的木楼梯,慵懒的柔软时光……浓浓的江南韵味总是那样吸引人,如此这般景致,它所怀有的韵味,柔情而富于幻想,柔美而不矫揉。迷离的水乡风情,浓郁的古镇情怀,千百年来并没有人能够把她读透。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我们有多少读不透、看不明的东西,若在其中十万分之一中寻找到一丝灵感,或者说带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灵气,则为幸甚至哉!可在一堆没有气息的陶泥面前,紫砂壶工艺制作大师们顿时就有了与生俱来的灵性,这应该说他们早已和紫砂艺术有着魂牵梦萦的缘分了吧!走进紫砂壶,走进大师中间,感觉是爱壶者为之痴迷,为之颠狂,岁月的磨砺逝去的是青春华年,融入事业的则是艺术家的全部生命和情感。
我的心灵空间顿觉充盈起来,游宜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此了。霎那间,常州人瞿秋白的诗句已在我胸间荡漾: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真诚祝福你——紫砂壶工艺品大师,祝愿你们就像春燕那样直干云霄,在艺术的天空展翅翱翔。
旅游小贴士:
宜兴紫砂壶鉴别法则 :1、优美的造型是紫砂壶的主体;2、视其色泽肌理的光泽,听其壶的音质。宜兴紫砂壶,敲击的声音质朴清纯,若有芒音,可判断为开裂现象; 3、泡绿茶宜选取扁形口大之壶,散热快,绿茶不易变色。泡红茶,宜选高壶小口壶,经开水冲泡后,茶汤色香浓。容量宜适中,端把提握方便,壶嘴出水通畅,盖严宜合逢 ,能互换通转,壶纽摘手触觉舒适,壶身抚摸光润;4、观制作的精致程度,宜兴紫砂壶,表面光洁无疙瘩,线条光泽流畅,底部平正各部位匀称,细部处理粘接痕迹较少,细部刻画周到;5、审阅壶的印章字款。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