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穿行中国最美的沙漠--徒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日期:2007-06-01] 来源:《中国科学探险》杂志  作者: [字体: ]
诺日图之秋_穿行中国最美的沙漠--徒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_乐途旅游网

诺日图之秋

  小范是土生土长的“巴丹吉林人”,从小就生活在海子边,家里五间并排的平房,以放养牛羊为基本收入来源。“那个时候,我上学得住校,寒暑假回家或是返校,骑骆驼进出沙漠得整整三天”。中午休息时分,小范倚在塔马茵海子边一颗杨树上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后来政府施行退牧还草政策,小范举家迁出沙漠,定居在阿右旗府所在地——额尔呼图格镇。他提起骆驼,我来了精神,因为从小就知道阿拉善 双峰驼,它与新疆驼、苏尼特驼一起列为我国骆驼三大品种,其中以阿拉善驼数量最多,阿拉善盟为中心产地,被称为“骆驼之乡”。

  “为啥你家不养骆驼呢?”我问

  “现在骆驼的收入,只是山羊收入的零头。”小范一脸的无奈。

  后来,我才知道在“骆驼之乡”阿拉善盟,双峰骆驼因为经济效益不显,被山羊广泛替代,20年来平均每年以近万峰的数量递减。

  第二晚宿营米楚达拉图海子附近(至少一公里),我总结了两天来的路线,“带头大哥”总是把宿营地定在湖泊附近,临近水源可以理解,可是有两个问题:一,据我所知这些面积较大的海子都是“卤水”,即咸涩得很,不仅不能直接饮用,连洗把脸都是满脸盐粒……,这些水对于想喝想洗的我们除了“悦目”似乎没有实际意义。二,既然要靠近水源地,为何不“零距离接触”——海子边安营扎寨?这两个问题,直到第三天傍晚在音德日图海子边宿营时才得以获解。

  传说这个海子原本有108眼淡水泉,其中最著名的叫“磨盘泉”,泉眼竟在海子中央的一块突出水面的大石头上。这大石头状似磨盘,其上泉眼密布,泉水披挂而下,泉水干洌。传说归传说,当我们站立在音德日图海子边,遥望那块大石头,只见四周芦苇密布,望远镜也看不到什么泉水。小范为了捍卫家乡“泉水的传说”,换上泳裤,步入卤水湖中,抵达磨盘泉,水深及腰。他灌了4瓶泉水,凡是有幸喝了的队员(有的队员在距离湖岸一公里的地方扎帐篷)都套用了一句著名的广告词:“磨盘泉,有点甜!”然而更奢侈的事情是,这天晚上我们吃到了用磨盘泉水煮的汤面片。老何告诉我,一般在卤水海子边上或者中央都有淡水泉,即使没有,在湖岸淤泥上挖个深不到1米的坑,1个小时内就会积满淡水……但是沙漠里如此美妙的湿地环境不仅人类喜欢,硕大的蚊子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猎食牲畜和人类的血液,所以我们的营地必须离开湖边一段距离。

  明天就要攀登沙漠珠峰“毕鲁图”,今夜老何高喊“我馋酒了!”于是像变戏法一样拿出两瓶酒!因为保障车一共两辆,食品物资我们队员十分熟悉(因为我们饿了会自己找吃的),一直没见过酒(况且户外探险也不建议喝酒)。拿轮胎当桌子,盘腿席地而坐,几个大龄队员和老何围在一处,榨菜、火腿肠下酒。酒过三巡,老何的话更多了:“别看我现在给你们做向导活蹦乱跳,去年我到北京在动物园里竟然迷路了。后来才知道每个路口都有指路牌,我在沙漠里看太阳看沙梁辨别方向,因为它们有规律,动物园里满世界都是人,我就晕了。”老何其实不老,也就40刚出头。大概3个月前老何出车祸,脾切除了,断了3根肋骨,视力严重下降,现在的视力是0.1,在沙漠里看不清东西,所以总是带着墨镜。即便如此开车时间一长眼睛会痛,必须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没烟抽,我在沙漠里开不了车!” 老何说。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