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丹巴——那些叫拉姆的姑娘们

[日期:2007-06-01] 来源:转自论坛  作者: [字体: ]
美丽的丹巴_丹巴——那些叫拉姆的姑娘们_乐途旅游网

美丽的丹巴

  走进甲居

  我在丹巴计划停留半天。看时辰还早,决定先跑一趟甲居,傍晚前再赶回梭坡拍夕照。网上介绍,丹巴有两处必看,碉楼集中在梭坡,藏寨精华在甲居村。

  穿过县城,沿7公里蜿蜒狭隘的柏油路上山去甲居时,天色阴沉山雨欲来,心想这甲居村大概藏在很高很深的山沟里吧。据说正是有了这条狭仄山道,外面的世界才蓦然发现了这个横断山中的世外桃源。

  一开进甲 居村口收费站,视线豁然开朗,大片绿色漫山遍野铺到大金川边,上百幢红白相间的“独立别墅”错落有致,洒落其间。

  只一眼,你就觉得30元的门票超值了!

  甲居村口收费站设在半山,村口以上是甲居一村,以下是甲居二村。收费站附近找个制高点统览山寨风光,可以上下兼顾,这样的玩法非常童话,有一小时足够了;要走进山寨深处细逛,看看小楼里人们的生活,那就得花些工夫。

  酝酿了半天的雨没落下来,但雨云还在。回梭坡夕照是肯定拍不到了,正好停下来细细欣赏一下这个在“选美中国”中排名第一的村庄。

  丹巴县城在江边海拔1780米,甲居村口海拔约在2100米。往上开了一段,道路不好,折下来把车停在村里石板路的尽头。

  徒步沿小石径,曲折向山上走去。开始一段路修得不错,不时见到挂“民居接待户”牌子的小院,知道自己耳朵软,一直绕开不敢进。

  一日游的客人都下山回县城了,寨子深处郁郁葱葱一派田园风光,不见游人。依偎着周边雪山和日夜流淌的大金川,甲居一带气候温润水源丰沛森林茂密,峡谷山势磅礴而不失婉约

  没导游,顺着高低不齐的石阶和土埂漫步走向一座座藏家小搂。小搂之间是密密匝匝的树丛,山喜鹊不时掠过树梢,绿树丛中会忽然冒出一两块平整的麦田,房前屋后总是堆放着齐整的劈柴和参差的树枝,经常遇黄牛或奶牛挡道,牛粪洒落在石阶小道,空气的味道绝对山野。

  甲居村的藏家小搂依山坡而建,一般四层,一层是半地下室,养牲口的;二层场院、厨房、仓房;三层客厅和住房;四层的小屋是个经堂,屋顶四角堆砌着“拉吾则”,也算是个碉楼——“家碉”。房屋从下而上层层缩退,退出场院、晒台,各层屋顶和晒台的端头也堆砌着“拉吾则”。这些白色的装饰性楼角,与远处的雪山遥相呼应,成了甲居民居最为显著的特点。甲居民居的建筑材料都是杂石、泥土和木头,建筑特点其实也是丹巴乃至大小金川地区民居的特点,只是甲居人年年坚持外部粉刷,再旧的房子远看也象新的。

  藏家小搂的白顶、红檐、黄墙、黑边自有明确的图腾意义,象征天地山水人神的合偕。

  “甲居”是藏语百户人家的意思,现在有150多户,近六百口人,甲居村民是嘉绒藏族,外表和生活习惯都不同于高原地区的藏族,而更接近西南低海拔山区的其他少数民族。这里宗教气氛不浓,没有牦牛也不产青稞,除了能喝到酥油茶外,你几乎忘了是在藏族地区。

  甲居人种麦子种包谷种果树,兼养猪牛,以前还小规模开云母矿,现在政府不准搞了。甲居的门票收入目前都用于偿还修那7公里山路的借款。甲居人是幸运的,既然成了中国第一美的村寨,旅游收入取代传统务农收入是迟早的事。

  甲居最难得的是天人合一的环境,搜肠刮肚也没词来形容这里的大自然大自在。忽然间很想听听城里那帮能把三棵树敢说成森林氧巴,半亩水塘能吹成海洋风景的家伙对甲居山寨环境的说辞。

  出了甲居一村,沿着寨子后面一条大车路,可以去到十里外的聂呷,乡政府驻地。

  同一座大山,同一条充满诱惑的大金川峡谷,聂呷不象甲居有那一大片整整5平方公里的漫坡绿野,聂呷的地势起落比较大,耕地分散,房子也分散。聂呷的藏寨除了屋顶白色的“拉吾则”,大部素面朝天,山墙袒裸着粗砺的黄褐色泥石,原木门窗几乎不加粉饰。在聂呷可看峡谷对岸险峻山坡上星星点点的寨子,也可俯瞰脚下山林中的栋栋小楼,这都是甲居没有的角度。

  在甲居聂呷,挂有“接待户”牌子的小院一般都看得过去,你要想看些更接近“原生态”的山寨农家,得设法进到那些没挂“接待户”牌子的小院。

  那样的房子远看也很童话,但里面是凸凹不平土场院,客厅在二层,也是泥地,当中挖一火塘,四壁熏得黑洞洞的,只有一扇小小的窗子透光,外面进来的你眼睛得适应一阵。主人邀你席地而坐,你给主人敬烟,主人从熏得黑呼呼的壶里倒水,涮碗,水泼在火塘边激起一道雾气。然后,给你斟上茶。喝着浓涩的茶水的你心里已经没了童话。

  在甲居和聂呷包括峡谷对岸的寨子都见不到象梭坡寨子那样密集的高碉,人们说那样的“寨碉”原来也有,都拆了建房子去了。

  甲居和聂呷之间的山梁上,有两座废弃的碉楼静静俯瞰着大金川河谷,其中一座是比较稀罕的八角石碉。

  八角石碉向人们默默讲述着这个童话山寨的红色经典。

  石碉下,曾驻扎过红军的一支传奇队伍---“丹巴藏民独立师”,那是以藏族青年马骏为师长,军史上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藏族革命武装,组建于1935年12月。那时红四方面军再次越过雪山草地南下,试图依托邛崃山脉,前出成都平原,赤化川西。藏民独立师辖3团2000余人,多次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卓绝的贡献。青年师长马骏的结局却是一个典型的悲剧。

  地势险要的山崖边——当年红五军总政治部所在地,原是一处土司官寨。遗址石墙已坍塌大半,垮掉的石头堆满山坡。当地村民说,山里修房最需要石头,但70年来村民从不取用这里的石头。人们说“那些石头上的红军灵气。”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