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超越自我 高山靴的介绍(组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 [字体: ]
  了解了高山靴的基本知识,针对我们自己的登山活动,我们就可以有目的的选择和正确使用自己的装备。另外,高山靴也需要不同程度的维护保养,以确保它们在山上能够充分的发挥性能。

  几乎所有的高山靴生产厂商都有完备的产品线。不同的款式有不同的重量、材质、适用范围,登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款式,同时也保证自己的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男女款式:从脚型上看,即使尺 码(长度)一样,男性和女性的脚型差异也是比较大的。一般女士的脚足弓较高,脚型较瘦,脚掌的厚度较小,踝关节的位置也略高,因此很多品牌的高山靴针对同一款式还细分为男、女款。女款鞋的号码较小,如果有的男士因为脚小找不到合适的鞋子,不妨试一试女款鞋子,也许会有意外的惊喜。

  高山靴的选择主要注意大小要合适,太小了影响脚部血液循环,导致冻伤;太大了则影响使用,走路时晃荡、不跟脚,上坡或使用前齿攀登时踩不上力,小腿易疲劳,还容易磨出水疱。由于塑料靴外靴坚硬,行走时变形很小,为了使脚部不至于感到不适,设计的时候,靴子的尺码就会留出一些余量,这也是同尺码的塑料靴不如皮靴跟脚的主要原因。因此,塑料靴的选择主要是注意不要买大,而皮靴应该防小。一般来说,穿上厚袜子,再穿上内靴,脚趾顶到前面,脚跟处略留出一点空间为宜。因为考虑到长时间的走路,脚部会充血肿胀,或者在特别寒冷的情况下要再增加袜子,事先留出一点余量。另外内外靴的搭配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外层塑料靴都是用注塑工艺制成的,为了减少模具数量、降低

  生产成本,外靴的号码是有限的,一般的厂商会生产所有尺码的内靴,但经常是4个尺码的内靴(2个整号、两个半号)才对应一个尺码的外靴,所以内外靴的搭配并不一定是完全严丝合缝的。如果追求特别的技术性能,甚至可以考虑用小号的外靴搭配稍大的内靴(不过这样花销就大了一倍)。塑料靴一般都比较宽,可以适应绝大多数人的脚型,但挑选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试试:穿好靴子之后,站在一个向下的坡面上,或者脚跟垫高,最好再背上20kg的背包。合适的靴子从整体上包裹脚部,踝关节正面的靴桶提供附加的支撑,不会有特别突出的受力点。主要感觉脚趾前面和侧面,以及足背的位置是否有挤压感,脚比较宽的人应该特别注意小趾的情况,如果不合适就应该更换,千万不要对付,不然到了山上就后悔莫及了。

  因为塑料靴不会变形,所以不需要磨合;当然新鞋还是要适应一段时间,可以带点胶布以备急需。一般需要贴胶布保护的是几个可能的突出受力点,如踝关节正面和背面(跟腱处),大脚趾内侧和小趾外侧,以及脚底的前脚掌部位。

  相对于塑料靴,皮靴更加轻便、漂亮,如果鞋子合适、磨合又充分,皮靴也是非常舒适的,只是挑选皮靴要注意的问题就更多一些。尺码上来说,皮靴因为可以磨合,所以选择时可选比较跟脚的鞋子,但是千万不要买小了。皮靴的鞋型选择也更多,很多鞋子相同的尺码还分宽、窄型,以适应不同的用户。同样采用背大包走下坡的方法来测试鞋子的匹配程度。新买的皮靴比较硬,刚开始穿总会有些别扭的感觉。有些高质量的硬皮靴要经过几十上百公里的行走才能和主人的脚充分磨合。皮质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会变软(如果不是在低温环境下冻硬的话),所以磨合鞋子不要在寒冷的冬季或者在登山过程中,这样会吃很多苦头;而是应该在平时就充分磨合。国外有的使用者故意把皮靴浸湿了再穿着出去走,据说可以加速磨合,不过这样老化的会更快。

  塑料靴基本不需要特殊保养,登山回来把靴子擦干净就可以了,如果是泡沫或化纤材料的内靴,还可以用水清洗。经年的使用会使内靴保温层逐渐压缩,鞋子感觉会慢慢变大,保暖性也会变差,这时可以通过更换内靴继续使用。

  皮靴的维护保养就要麻烦一些。皮质潮湿会加速老化,所以不推荐经常清洗;如果实在脏的厉害,可以用清水刷洗,然后晾干,不要暴晒。经常性的使用一些专用的鞋蜡或拨水剂进行维护,它们一般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在皮质的表层形成致密的防水透气网膜,保持鞋面的拒水性能,比如最著名的Nikwax产品(目前国内的户外店也有销售了),但一定不要用普通鞋油,它们会严重影响皮靴的透气性能。

  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皮靴仍然会有冻硬的情况。这主要有内外两个原因:一是靴子外表面的防水处理因长时间使用而损耗,使得融化的雪水浸湿皮面;更主要的原因是,登山者脚部出汗,使潮气淤积在鞋子内部,在低温条件下使鞋子冻硬。而冻硬的皮靴不但使人感觉寒冷,而且坚硬的鞋面压迫脚部,影响血液循环,更容易引发冻伤,或者磨出水疱。在连续多日的寒冷条件下使用,皮靴要放到防水袋中,晚上放到帐篷内甚至睡袋中。冰冷的鞋子可以用化学加热袋加热以保持温暖,这种加热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放热完毕后用热水煮可以使其再生,不会留下垃圾。不建议用火烤,因为太不容易控制,而且所有的鞋子都应该远离高温以免脱胶。

  袜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有些情况下,它和靴子本身的特点是有关联的。常见的一种观点是,袜子穿的越多越暖和,其实这是不对的。保暖依赖的是纤维材料中的空气,如果袜子穿的太多,使纤维材料被过分压缩,其中的空气被挤出,反而会降低保暖效果,另外还影响血液循环。正确的办法是根据实际情况穿1-2层袜子,内层可以用柔软、轻薄的排汗材料,而外层用温暖致密的保暖袜子。羊毛和化纤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潮湿条件下的保温能力,而常见的纯棉厚运动袜是绝对不适于在登山活动中使用的。保暖层袜子至多用两层,如果感觉还不够,就要考虑其他的措施,比如用全雪套,或者换更暖和的款式了。

  鞋子的保暖层潮湿会降低保暖效果,而行进攀登总会使脚部出汗,所以排汗透气能力对高山靴也是非常重要的。皮质靴子有一定的透气能力,有的塑料靴内靴有排汗孔,可将湿气排出到内外靴之间(这种靴子在经过一天的跋涉后,可以看到内靴外侧结露或结霜,不过只要擦拭干就可以了);而前面提到的封闭气室泡沫是最不透气的。保暖层的潮湿问题在长时间的登山活动中是非常严重的,这时除了替换干爽的袜子,还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完全不透气的隔汽层袜子。这种隔汽袜子必须贴着皮肤穿着,外面再穿保暖层和高山靴,虽然隔汽袜子内部一定会变湿,但保暖的袜子和靴子可以保持干燥,到了营地只要把隔汽层袜子晾干就可以了。

  在冰雪攀登中,冰爪和高山靴以及学套是三位一体的,它们的良好配合能够保证你安全迅速的攀登。配合冰爪:冰爪从固定方式上有卡式、绑式和前绑后卡3种类型,如果用卡式冰爪,则必须使用带卡槽的高山靴;反之,不论高山靴是否有卡槽,都可以使用绑式冰爪;另外前绑后卡的冰爪要求必须有后卡槽。卡式冰爪现在最为流行,因此几乎所有的高山靴都同时具备前后两个卡槽。绑式冰爪似乎应用范围最宽,因此有很多初学者乐意将它们捆在自己的各种鞋子上,其实如果捆绑不当,软鞋面的皮靴很容易引起脚部血液循环的问题。根据个人经验,我觉得前绑后卡的冰爪是最方便的。因为在手指寒冷僵硬、带着手套的情况下,调整全卡冰爪的前钢丝会很费劲,而前绑后卡的就没有这个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高山靴和冰爪的匹配问题,就是冰爪的结构。冰爪从结构上分硬式、半硬式和软式三种。硬式和半硬式结构的冰爪都有固定的框架,前齿踢冰或走路时脚掌弯折的力量由鞋底承受,坚硬的鞋底支撑冰爪,从而使冰爪的形变减小到最低程度;而软鞋底使冰爪不断的弯折,天长日久会加速金属疲劳,从而影响冰爪的性能和寿命。软式冰爪(如petzl Charlet的ecrin)中间有可以活动的关节,因此可以用于略软的鞋底,甚至某些徒步鞋上。

  高山靴的另一个伙伴是雪套。雪套的作用包括防止积雪从鞋帮上进入鞋中,保持脚部和小腿温暖,以及防止使用中冰爪对鞋子和裤子的损害。普通的雪套一般都是通过金属挂钩挂在鞋带上,然后用橡胶固定带从鞋底的足弓处别好,除了防止靴桶灌雪,它还遮盖了大部分鞋面,进一步和外界环境隔离;雪套一般都分两截,下面的部分采用结识耐用的材料,以抵御鞋子和冰爪的“虐待”,而上半部分通常采用轻质的防水透气材料,以保持小腿排汗舒畅。除了我们常见的半截雪套,还有一种专用于极端寒冷条件下的全雪套(也叫“超级雪套”SuperGaiter),它完全覆盖了整个鞋子,而且内部都有保暖层,进一步提高保温效果,在喜玛拉雅的八千米攀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装备,个别品牌还有将全雪套和靴子集成在一起的款式,如LaSportiva OlympusMon和Millet Everest等。

  系带系统:在寒冷的冬季或高山上,每天系鞋带是一件苦刑。现在的很多高山靴都具备一些特殊的系带系统,大多可以自动锁紧鞋带,并且一定程度上调整鞋子的合脚程度,提高了靴子的易用性,挑选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比如LaSportiva的某些高档款式的高山靴,它们的脚面部位最靠上的位置有一对金属扣,在抽紧鞋带的时候,这对金属扣可以压牢并锁定鞋带,这样调整脚踝和小腿部位松紧的时候,就不必担心脚面部位的鞋带自己松开了。其它很多高山靴也有作用类似的设计。另外系鞋带也有一些基本的小技巧,比如攀登陡峭冰壁的时候,脚踝及其上部的鞋带就应该比一般走路时系的更紧一些,这样有助于提高对小腿的支撑,减轻小腿疲劳;在严寒的条件下,鞋面部位的鞋带不要系的过紧。

  鞋垫:每个人的脚型都不一样,即使是很好的靴子,也不能保证和主人的脚百分之百的贴合,因此长时间的行走或攀登会带来脚部的疲劳。合理使用鞋垫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鞋垫可以调整鞋子的尺码达半码,也可以调整鞋子的肥瘦。建议使用合成材料的专用鞋垫,它们不吸水、保暖型好,有些还有弹性减震的功能。鞋垫不要垫的太厚,否则会改变足弓的自然形状,影响正常行走。

  使用:对于高海拔登山而言,我国除了云南四川的少数山峰,其他大多数的雪山特别是新疆西藏的山峰,都比较高而且寒冷:西藏的公路边6000米的雪山随处可见,随便搬一座到欧美就是最高峰。另外我们的攀登传统和攀登水平决定了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缓慢围攻的方式,因此皮靴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塑料靴是更合适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考虑Koflach Arc"Exp或Para款,Scarpa Vega款,或Asolo Evoluzione 等款式。Arc"Exp和Vega 都是标准的八千米装备,用在一般的高海拔山峰上都没问题。除了这两个品牌,国内目前能见到的其它高海拔靴子还有LaSportiva等,都有相应的产品。对于一般的冬季活动、高水平的快速登山,或者强调技巧的攀冰活动,可选择它们产品线中的中低端产品,很多皮靴也足够胜任,在比较寒冷的情况下,作为补偿措施可以使用全雪套。

  随着我国业余登山活动的发展,户外运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高山靴产品也越来越多。塑料靴领域最富盛名的品牌当数奥地利的Koflach,皮靴中则是意大利的LaSportiva,此外,意大利的Scarpa、Asolo等都同时生产两类靴子,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要。国内商家在大力推广销售的这些世界知名品牌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高配套服务的水平,如辅配件的修配、专用维护产品(鞋腊等)的销售等。

  相对于五六十年代使用“狗毛鞋”登山的老一辈登山者,今天的选择实在是丰富多了。优良的装备提供了冲击更高攀登成就的机会,但登山始终是和自身的潜在冲动密切相关的,同时也是和潜在的客观危险密切相连的,安全的攀登,始终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第一问题。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