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伍·杰马央宗的雪] 一·仲巴的快乐时光

[日期:2007-06-01] 来源:《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  作者: [字体: ]
  可能是逆江而上海拔越来越高,离太阳更近的缘故吧,仲巴县邮电局的太阳能发电机要好用得多,电话也就远比萨嘎好使。我们“雅漂队”一干人马冲进去一阵狂打电话、狂盖邮戳,平日冷冷清清的仲巴邮局空前热闹,生意兴隆,一天的业务量能顶半年。

  我们到达仲巴的次日下午,县里安排党、政、军、警、文教及各界群众与我们联欢。住在空空荡荡教室里的我们,环顾四周思前想后,决定还是给孩子们 捐赠一些物资。我们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像样东西了,大卡车上翻了半天,找出一些面粉、怪味胡豆、太阳帽之类,也只好这样。

  联欢地点就在“仲巴完全小学校”的大操场上。来的人居然有数百之多,大概是“倾城而出”。县城里,店铺全部关门,有点“万人空巷”的感觉。要知道,整个仲巴县城的全部人口也就在400人左右。

  普琼书记首先热情洋溢地代表全县人民欢迎队伍的到来,给每个队员都献哈达。边防武警和当地公安表演了很具高原军人气质的节目,在海拔这样高的地方,他们仍能保持那样的素质,令人动容。但最精彩的却是仲巴小学的十几个小学生表演的舞蹈。舞姿虽然幼稚,但却十分的天真和淳朴,让我们不由得发出一阵阵喝彩。最热闹的是孩子们的高原迪斯科,极具藏族味道,举手投足,都让人感叹这真是一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小学生舞蹈队里有一个小孩在我们一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中,一边跳着舞,一边脸上还不时露出害羞的微笑,我躺在地上拍了他许多张这种神情的照片。

  张涛也拍了很多这孩子的照片。联欢会完了以后,他还专门找到这个叫嘎桑的小孩,想送他一顶遮阳帽。但到大卡车里找了半天,帽子却已全被其他的孩子抢完了。看着嘎桑就要失望离开的身影,他心里觉得很歉疚。后来找到“老苦”要了一支小手电筒,在街上转了半天打听到他住的地方,把那黄色的小手电送给了他。

  看着嘎桑高兴的样子,我们开心极了。

  我们“雅漂队”的节目就是几个爱唱歌的公鸭嗓子的合唱和独唱。队里的两个广东人(唯一的“协漂队员”胡一丹和《黄金时代》记者黎文)地道的粤语流行歌最受当地藏胞的欢迎,很多人不由自主跟着一起合唱。看来港台流行文化真是无孔不入啊!

  晚上,转悠到一个有电视的地方,忽然看到县电视台正在播放中午联欢会的录像。从出发以来,我们就未照过镜子,一下在电视上看见了我们,吓了一跳,又黑又瘦,胡子拉碴,十足一副盲流样!看得我们嘻嘻哈哈一阵哄笑。

  真没想到这几个家伙竟然能跑得这么快!凌晨两点,教室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曹公公”闻声而起,“回来了……”话音未落,人已从睡袋里蹦出,赤裸着上身,只一条秋裤,就跳将出门去。

  真是他们回来了!“曹公公”又跑进屋孩子般地大叫:“回来了!回来了!真是他们回来了!”

  满教室里横七竖八的队员们基本都还没睡,全都起来了。自从离开拉萨,这帮“鸟人”每夜都集体亢奋,似乎都不需要睡眠。我这时正苦大仇深似地点着蜡烛写白天仲巴采访的稿件,只见闻声而起的杨勇连鞋都没穿,光着脚就往外跑。最夸张的是“幺哥”冯春,只穿着一条三角内裤,抖着一身鸡皮疙瘩和罗浩他们几个不停地进行法国式热烈拥抱。

  没有什么好说的,干酒!干酒!架火做饭先喂饱这几个饿鬼再说。干酒!干酒!干酒!一边吃一边干酒!干酒!干酒!

  发电机重新发动,屋子里亮堂堂的。大家平静下来,或穿着内衣走来走去,或者围着睡袋坐着,温情脉脉地看他们四个狼吞虎咽地吃,轮番干酒,听着他们讲一路上的陷车、坏车,深夜突遇断桥、在爆发的泥石流前亡命奔逃的故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意——他们回来了,我们明天就可以上路奔向杰马央宗了。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我们马上就可以开漂了!

  深圳老包后来在他的稿件中回忆说:“……没有走过这条路的人是很难想象其中危险的,途中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口就有两处”。罗浩是在西藏工作了20多年的老西藏,他说:“这条路在白天也不敢单车行驶,更何况在夜间。”萨嘎驻军边防团的参谋长也说:“放单车,太危险了。我们部队常年跑这一线,也不敢放单车。”但这四名勇士知道,此行关系着“雅漂”的成败,必须尽快赶到仲巴会合,减少队伍的等待时间和经费损失。

  离开萨嘎不远,吉普车就几乎在一条大河中陷车。车上的人瞪大眼睛,紧张地注视着路面。天很快就黑了,四周仿佛是巨大的黑洞,随时会吞噬这小小的吉普车。他们不断地下车,打着手电筒察看路面,寻找避开塌方和泥石流的便道。在拉孜,车子滑入一个深坑几乎翻了车,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脱离险境。在柳乡路段,吉普车刚刚冲过一个河谷,洪水便冲了下来,晚一分钟便不堪设想。……9月3日凌晨5点40分,到达拉孜县城;中午2点30分到达日喀则市;下午5点30分离开日喀则,向仲巴急奔。9月4日半夜12点40分,到达拉孜县城,稍作休整;中午1点到达卡嘎;晚上7点翻越海拔5094米的库拉山口,晚上9点20分到达萨嘎;9月5日凌晨1点40分到达仲巴,与队伍会合。而队伍是9月3日下午到达仲巴的。此行历时55个小时,行驶1200多公里。“雅漂队”的开漂日程已无需推迟。

  记者在此次活动中亲身感受到“雅漂队”每一位队员的一腔热血,虽然有很多人还不理解这次“雅漂”活动,但队员们依然执著地完成着这一壮举。

  如果不是“雅漂队”的经费如此紧张,如果大家能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雅漂队”又何需悲壮出征。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