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柒·最辛苦和最惬意的] 一·集体失眠

[日期:2007-06-01] 来源:《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  作者: [字体: ]
  船到仲巴接应点,我们几个记者胡乱往嘴里塞了一点东西,就匆匆赶往县城发稿。这是我们开漂以来首次对外发稿。深圳老包财大气粗,特意包了县招待所一个三人间,与黎文、林波、罗凯和我5人共挤。

  和我们同抵县城的杨勇,去找普琼书记,转了几个圈却没找到,后来才得知,原来书记一闻知我们漂下来了,就直奔江边我们的营地而去。

  这天是“老英雄”聂丹陵的生日,留在营地的兄弟决定 打一顿牙祭以示庆贺。曹德特意摸黑跑到县城买了两瓶酒,老包自告奋勇包陕西风味的饺子。听老林讲,峡口那里盘旋着十几只海鸥的地方是个鱼窝子,前几天有几个四川人在那里半天就钓了80多斤鱼。立即就有好几个兄弟奔向那里。钓具很简单,鱼竿是船上绑旗用的竹竿,鱼线是棉线和细麻绳,吊上一个螺丝帽或小石块,切上几块做饺子馅用的羊肉绑在绳上,往水里一丢就行了。

  不一会儿就战果辉煌,陆续有鱼上钩,基本都超过了一尺,轻的有七八两,重者有两斤多。老廖还险些钓上一条大鱼,光是被他的鱼竿拉出水面的鱼背脊就有两尺来长,估计有六七斤重。可惜鱼钩太小,让这条大鱼给跑掉了。一直到夕阳西下,狂风大作,大家才收竿回营清点战果,大概钓了有近20斤鱼,足够让一直自吹自擂的“曹公公”给大家以正宗重庆“乌江鱼”作法来做“雅江鱼”了。钓上来的鱼有两种,一种体型稍大的鱼全身无鳞,头大而尖,阔唇,上唇处还有一条缝。另一种鱼体型稍小,身上有细鳞。经“科学家”老饶辨认,其中一种是高原重唇鱼,另一种大概是高原裂腹鱼。

  营地旁有一只大海鸥,老林在等我们的那段时间里已和这家伙“混”得很熟了,时不时还投食喂它。这家伙已经把我们的营地当成了“免费食堂”,每天都在这儿“蹭吃蹭喝”,有一次还径直飞扑到老林的鱼竿上抢鱼钩上的羊肉。“曹公公”在河边剖鱼的时候,这家伙老远闻着味儿就过来了。只要公公将鱼内脏往水里一丢,那家伙就从水面上凌空而起飞扑过来,双翅在空中一个转折,就灵巧地翻身扎进了水里,一会儿就嘴里叼着鱼杂碎冒出水面。20多斤鱼剖下来,那家伙直吃得脑满肠肥的,它那花样翻新的“特技飞行”,把“公公”给看得眉开眼笑。

  普琼书记赶到荒凉的江边营地时,聂丹陵的“生日宴”进行得正欢。进到帐篷里,望着这帮“穷开心”那一张张被烈日炙烤得脱皮、变形因而“花色品种各异”的脏脸,书记一句话不说,先端起了酒杯。

  我们几个记者在县城“豪华”的招待所里弄完了稿子,躺在床上却是怎么也睡不着。夜里两点多的时候,我和黎文、林波实在没什么聊的了,就轮番真真假假地讲各人“罗曼史”打发漫漫长夜。怕影响老包和罗凯,开始很小声,不想,突然间,老包大笑起来,原来这厮并不曾睡着。究其原因,都说这才没几天,又因睡床不习惯而失眠,还是睡睡袋踏实。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早早起来去发稿。邮局的小伙子宗珠桑旦知书达礼,我们早已混得很熟悉了。这次又见面,更加客气的样子。一边发稿一边聊,不由得一番感慨,宗珠来自拉萨市林周县,23岁,在西安华清中学、青海邮电学校总共上了七八年学,一毕业就分到了仲巴。因为路途遥远,气候恶劣,雪一年比一年大,两年多了,总共只回了两次家。路上就要一周,回到家只能呆一周。家里人非常心疼,就让一个慈祥的表姐来这里专门照顾他。小伙子每月工资1600元,在这物价高昂的地方,常常捉襟见肘。好在,表姐又开了个小店,算是有了点补贴。

  小伙子现在发愁的是“阿加拉”(藏语,在这里做“对象”、“女朋友”讲)。按规定,在仲巴呆满八年,他就可以调到条件好的日喀则去工作了。宗珠说只有到时候在日喀则再找“阿加拉”了。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