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山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婺源

[日期:2007-06-01] 来源:都市周游  作者: [字体: ]
婺源_山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婺源_乐途旅游网

婺源

婺源_山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婺源_乐途旅游网

婺源

  文/图 袁培德

  婺源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地处江西省上饶市境内,与安徽省和浙江省交界,历史上是古徽卅一府六县之一。因婺源地处偏僻山区,险阻天成,自古以来兵戈少至,使得当地的古民居和纯朴的民风民俗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至今。

  婺源山清水秀,古树相连,云雾缭绕间突现层层梯田,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古祠堂、廊桥、亭阁、书斋、戏台、宝塔等等隐现于青山绿水之中,点 缀于古木幽篁之间。更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所著称,故又被冠以“中国最美的乡村”之誉。2005年3月的一天,我们几个相约驾车前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卅”的婺源。

  徽商生根的地方——思溪延村

  清晨的阳光还没有从东方升起,我们便带着紫阳的晨露上路了。车子驶出紫阳镇后,再也没有见到现代化建筑的景致,路两旁开始出现飞檐翘角、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在晨曦中时隐时现。

  思溪延村是两个村子的合称,是江西省古建筑群的重点保护村落,也是婺源古村落建筑群鼎盛时期的一个缩影。我们在村口的凉亭旁见到了一块碑,碑铭记录了延村的历史。

  我在村里找到了一位姓金的老人,他介绍说:过去这里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全村大都为茶商,如今仍保存有商贾建造的民居宅第五十六处。这里的房屋一大特点是全村户户相连,要是在雨天,从村头走到村尾可以“穿堂过户,雨不沾衣。”那天正好下雨,于是我们便体验了一番。

  在延村转了一圈,发现这个村最具特色的要数它的“商”字形大门和砖雕。据村里人讲,这一风格的建筑多为清乾隆、嘉庆年间所建,是有名的商家院落群。也就是每个院宅的门楼都是一个“商”字形结构,家家户户高楼高墙,可起到防火作用,一般前院还有“四水归堂”,即大部分雨水由大门两边隐蔽的水管流入家中,有“肥水不流外人家”的说法。

  傍晚时分我们在思溪村口一户农家住了下来。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村内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所建,旺时多达70多幢,现保存较好的有30多幢。思溪村背山面水,就如同一块碧玉嵌于锦峰绣岭和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粉墙黛瓦点缀于自然山水之间,如诗如画,意境神美。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悄悄地摸黑出了村子去拍摄风景。一路穿田野过小溪,朝村后的山坡进发。清晨的小山村一片寂静,只有几只青蛙受我们惊扰,慌忙跳入小溪发出“扑通扑通”声响。半个多小时后,大家爬上了村后的山坡,各自架起了“长枪短炮”。不多时,太阳从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思溪村被一层浓浓雾气所包围。大伙都摒住呼吸,预感到将有精彩的美景出现。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当三十分钟过去后,笼遮在村子上空的浓雾一下子散开了,大家一阵猛拍。好家伙,这一下子就“谋杀”了两个反转片!

  回到住地已近正午,我们让房东准备了几个颇具婺源特色的农家菜,美滋滋地饱餐了一顿。在用餐的整个过程中大伙还一个劲地讨论着上午拍片的体会,却忽略了眼前的美味。饭后,稍作休整后便离开了思溪延村,车朝理坑方向前进。

  以“理”为本的村落——理坑

  理坑属沱川乡,地处婺北,因理源小溪绕村流过而得名理坑。村口有一座别致的桥亭,名为“理源桥”。桥上有亭,桥亭合一,就像一座屏风遮挡住村子,又如一座闾门,亭内可供路人躲雨歇息,村民常在这里闲坐聊天。

  理坑村人好读成风,自1586年31岁的余懋学考中进士后,村人先后经科举考试中进士者16人。几百年来就是这样一个偏僻小山村,秉承苦读勤学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光、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多达333部,其中5部78卷被收入清《四库全书》。

  我们在村口找了一位姓余的村民导游,他带着我们走进了这个重文、重礼的小山村。我们随村民导游沿涓涓小溪进了村,沿途是清一色的青石板小路,清澈见底的溪水上架起两座小石桥。导游停下了脚步,回过头向我们介绍说:这座桥称添心桥,前面那座叫百子桥。这座百子桥其形恰似文武百官上朝时所用的朝笏,意指理坑乃仕宦之村;而添心桥的造形犹如一锭倒过来的金元宝,示意村人富足安康。两桥相合,意味着理坑村富贵双全,民运昌通。

  到理坑游玩,必须要去看看“云溪别墅”。村民导游说:云溪别墅的主人叫余启官,当年在广东经营茶业,逐成巨贾。然而此人却信奉为官,决心以商兼儒,为此在村中修建了云溪别墅,用于潜心读书。经过数年苦读,一举中得进士而光宗耀祖。

  据说余启官的后人余纯烈,号称“云溪先生”。此人是个风流才子。在他的院落门口有一副对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位云溪先生善画美人图,当然他也爱美人。他笔下的美人图比风流才子唐伯虎还多,并且,他的妻妾大概比唐伯虎也不少(纳妾七房)。想必此人定是红袖添香,翠帘初卷,不仅才子佳人,而且风流蕴籍。

  天色渐暗时,我们跟着村民导游来到了村尾他的家,他家只接待吃,而不提供住宿。到他家时,做饭的人一时找不到,我们只得起身告辞。本以为村民导游会有怨言,不曾想他还主动提出来帮忙找别的吃住。从这位村民导游身上,我们看到了理坑村民的纯朴、重礼和好客。

  廊桥遗梦的故事——清华

  早就听说清华镇有一座美丽的廊桥。说起廊桥,我们都想一瞻她的风韵。以前,一部叫《廊桥遗梦》的电影,生生将默默无闻的廊桥,凭添了无数浪漫的色彩。一时间,电影中的主人公金凯、最后的牛仔、大路的尽头,都仿佛都是在廊桥边才会发生的故事。

  要去看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必须经过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这是在婺源年代最久远的一条小巷(据说修建于大唐盛世的年代)。小巷很窄,并排只能通过两个人,只要对面村民挎着竹篮朝我们走来,就只能踮起脚让对方先过。小巷两旁的房屋年代已很久远,墙上长出了半人多高的青苔。经历史岁月的冲刷,墙体出现了一条条的黛色痕迹。脚下的青石板路凹凸不平,每一个小坑都泛出幽幽的青光。在这具有远古气息的小巷中穿行,仿佛走进了时光遂道。

  走出小巷便是美丽的彩虹桥,彩虹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彩虹桥长140米、宽7米,是由六亭、五廊构成的长廊式人行桥,每个桥墩上建有一个亭,墩与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有“廊亭桥”的名称。据说桥的名字取自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这座彩虹桥的设计十分科学。首先,桥墩犹如半个船形,朝上游一侧锋锐,而朝下游这侧则平整,如此可大大缓解河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其次,桥墩之间距离不等。墩距最大跨度超过12米,最小为9.8米,这是根据汛期洪水的走向确定的;最后,是大小不等的条石修砌的桥墩,以此来减小缝隙,达到牢固桥体的目的。正是如此科学的设计,才使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廊桥坚固不毁传承至今。我们不得不为古代建造者的智慧所叹服。

  从彩虹桥举目远眺,远处青山如黛,层林尽染,面前古树掩映,田园如画,桥下水流清澈,竹筏缓行。桥头一架古老的水车缓缓地转动,带起了一股股水流,也带起了一丝丝乡愁。

  我在彩虹桥的廊棚下采访了当地一位老人,老人向我讲述了关于彩虹桥的一段传说:这桥和当年清华村的两个人有关,一位是俗名胡济祥的僧人,另一位是本地的能人胡永班。两个人都有个共同心愿——为乡亲们搭一座桥。于是,胡济祥四海云游,用三年多的时间筹集到一笔巨款。而胡永班则用这笔钱设计并组织人力施工,历时四年桥才建完。在桥即将竣工封盖最后几片瓦的时候,西边山脊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夕阳透过云层,投映在碧水之中,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当时胡济祥和胡永班见到此景,认为此为吉兆,便立即让村里人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并将此桥定名为“彩虹桥”。后人为了纪念二位先人,便在桥中间的亭子上开设了神龛,世代供奉以示纪念。其中包括募化僧人胡济祥的神位、建桥者胡永班的神位,以及镇水之神(大禹)的神位。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三月的江南,烟雨朦胧,我们驾车奔驰在去李坑的路上,车窗外的绿色一刻不停地在眼前闪烁,然而,大伙的情绪却都很低落。因为离开理坑时,一位同事把一个小包丢在了理坑一农户家中,包内有手机、相机和“数码伴侣”等。后经商定:我们三人先到李坑,司机返回理坑村找包。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约12公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到清,出仕官富贾百余人,村里的文人留下的传世之作多达数十部。南宋乾道三年李坑便出了个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故李坑又有“状元故里”之称。

  李坑村现有人家260多户,大多居住在河溪的两岸,从而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漫步在细雨中的青石板路上,跟随清澈欢快的小溪穿过整个村庄,村内古建宅院依山而立,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溪中映出浣衣女的身影,这一切让人驻足,浮想联翩。

  午饭时分,我的手机短信显示:“包已找到,婺源人好!”当我大声读出短信内容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欢呼雀跃。为此,我们每人还多干了一瓶啤酒以示庆祝。因为包中的“数码伴侣”存着我们四个人这次婺源之行的全部数码文件,另外,大家也从这件事上进一步了解了这方土地上数百年来的浓浓淳朴民风:人家无非积善,好事只是读书。于是“山间茅屋书声响”、“学而优则仕”……正是这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才传承下婺源人的好学精神和百姓的整体素质,形成了重礼仪讲文明的乡风。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