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名篇迭出的唐诗、宋词,中华悠悠文脉里,许多文人墨客将诗词妙句留在了自然原野、水碧山青之中。
8月28日,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发布会在京顺利召开,会上宣布以“户外新生活,消费新动能”为主题的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将于10月27日至29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举办。新生活、新动能的背后,是新时代的机遇、新需求的匹配,而从升级产业动能、提高服务消费、扩大国内需求等角度看,此次大会可谓适逢其时,也将中国体育产业引向更广阔的生活方式、塑造更健康新潮的社会文化。
近年来,随着冬奥会、大运会、亚运会等体育盛会接连举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感受到体育魅力,追求更健康、有趣的运动方式,飞盘、露营、登山、滑雪等户外运动渐成流行,“去户外,野一下”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放松自我的良好调节;而从宏观上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达4亿人,2022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规模约1971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钓具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之所以成为大国之间的竞争元素之一,不光事关个体健康,也与国民精神、社会文化紧密相连。而种种现象与趋势表明,我国体育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被赋予着更多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户外运动作为与百姓联系密切的运动形态,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迎来向好发展。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关键词》一书写道:“中国传统体育本就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生命理念、思维模式等精神内涵,追求通过身体实践活动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整体动态和谐发展。”户外运动因其特性,天然地便与古老的体育文化相连,恰如《道德经》中有一妙句,深刻而隽永:“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天地之间犹如风箱,里面似乎空无一物,却能输送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这正是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我们不难感受到,在快节奏、强压力的工作之余,走出去、动起来,心情也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更加晴朗。因此,“户外+运动”不仅带来的是体育场景的变化,更是一种心态的变化,让人从繁重的世俗压力中脱离片刻,在吐旧纳新中健身健心,达成身心一体。
更进一步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关注“身”与“心”的调适,并产生了诸多流派的“身体观”。如儒家认为,“体”不只是形体存在,而更多是要关注身心修养;“育”也不仅是传授的过程,更是德性培养。由此,先秦儒家在身体训练中往往更多注重心的主导作用,即以“修身”“教化”等手段使身体活动充盈着自省、自律的意味。值得玩味的是,两千年前中国古人对自身的洞察,于今天竟可几近完美地适配一句健身人士的slogan:“自律,让我更自由。”
因此,体育文化不仅事关运动本身,也会在润物无声中,塑造社会审美与健康观念。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日益繁荣、百姓对体育认知的日益深化,十年间,人们的观念正在改变。从“唯金牌论”到更加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中国人不再将目光局限于“落地一刻”与“冲线一瞬”,体育与运动不再是一种简单向外的视角,而更多地体现为对自我的内观、对人生的掌控。这份从“看别人强”到“我要更好”的转变,既来之不易,更未来可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当户外运动渐成大众选择,中国户外运动仍现处于早期阶段。面对更精细、专业、多元的增长需求,相关行业在承接、满足消费需求上仍有提升空间,譬如缺乏专业人才、产品供给不充分、品牌影响力有限、户外运动资源分布与人口分布存在错配等问题,均有可能成为限制行业快速发展的掣肘。因此,举办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的意义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要在常态化开启中,着眼于实践与发展、资源与理念的共融、共创,在挖掘产业潜能上“结硬寨,打呆仗”。
届时,相信以“高端论坛”“产业展览”“推介洽商”“体验展演”四大板块构成的主题内容,会以“美美与共、久久为功”的聚合之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整个户外运动产业生态向标准化和规范化迈进。
全民健身不仅事关个体健康,也是国家发展之战略、民族精神之体现。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聚焦新时代、新议题,正是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促进体育、卫生健康、地方政府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在可预期的未来,相信随着产业落地与绿水青山“双向奔赴”,与自然紧密连接的户外运动产业,势将迎来可持续、更美好的体育文化新时代。
(作者吕帆,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