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风雨桥
到了三江,看看天色还早,突然想起很多游记介绍的程阳风雨桥。既然停留,何不顺便去看看。三江有2个汽车站,隔河相望。搭乘摩的,几分钟后到了可以去程阳风雨桥的车站,40分钟后在风雨桥路口下车。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横跨林溪河,木石结构,有5个石砌大墩,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 ,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
风雨桥头有可供住宿的旅社,走过风雨桥,便可进入里面的侗寨。晃悠半小时后,搭乘一辆路过的面包车回到三江。到车站询问第二天去肇兴的班车时,售票员说早晨7点有一个不确定的班次,可以到时候来看看;中午12点则一定会发一班到肇兴。
晚上,住在三江宾馆,相当于三星级,价格不高,房间很干净。晚餐,走在三江的街上,随便吃了米粉。三江是个不大的地方,吃的东西也没有太多特点。
肇兴侗寨
11月26号,上午11点。跨国三江大桥,徒步到汽车站,买了唯一去肇兴的车票。上车的时候,发现人很多,已经坐满了座位。司机和售票员让没买票的下车,明天再走。
12点,车走出三江市,沿着都柳江蜿蜒在山路上。依然是坑坑洼洼的小马路。直到走进贵州境内,公路立刻变得平坦,使我们的速度略有提升。我们的车不断沿着山势攀升,窗外一片一片绿色,持续一周的靡靡细雨,把土地染成阴阴的暗色。
下午4点多,走进恍恍惚惚的肇兴,整个侗寨立刻包围了我的全部。同车的2个老外和一个内蒙MM挤下了乌烟瘴气的大巴,MM突然失望地说,已经开发过了!我住进肇兴宾馆,他们则去了寨子的某个地方。和我去其他地方一样,整个宾馆只有我一个人住。
肇兴共有5家房族(支系),对外一律姓陆,内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个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每个团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楼,分别是:智寨鼓楼、仁寨鼓楼、义寨鼓楼、礼寨鼓楼、信寨鼓楼。共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中国最大的侗寨"。
11月的肇兴,相当的淡季,整个寨子看不到什么游人。然而,即使这么偏僻的地方,旺季照样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闲逛在侗寨的各个角落。立刻,我似乎回到过去——我的童年就是这个样子。小女孩们在风雨桥上跳着皮筋,男孩子们或趴在地上弹球或四处疯着。小径上,走着担水的男男女女。一些木匠,正在锯锯刨刨,一座新的侗家木楼将慢慢升起。 在肇兴,我已经忘了还生活在这个互联网年代。
我沿着寨子里面肇兴河分叉出来的2条小溪缓缓地走着,两边是紧挨着的木楼。突然体验到的是古人“依水而居”。那些闲坐在鼓楼旁的老人们,百无聊赖地家长里短。即使在没有阳光的冬季,人们的心境也依然广旷。
到了三江,看看天色还早,突然想起很多游记介绍的程阳风雨桥。既然停留,何不顺便去看看。三江有2个汽车站,隔河相望。搭乘摩的,几分钟后到了可以去程阳风雨桥的车站,40分钟后在风雨桥路口下车。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横跨林溪河,木石结构,有5个石砌大墩,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 ,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
风雨桥头有可供住宿的旅社,走过风雨桥,便可进入里面的侗寨。晃悠半小时后,搭乘一辆路过的面包车回到三江。到车站询问第二天去肇兴的班车时,售票员说早晨7点有一个不确定的班次,可以到时候来看看;中午12点则一定会发一班到肇兴。
晚上,住在三江宾馆,相当于三星级,价格不高,房间很干净。晚餐,走在三江的街上,随便吃了米粉。三江是个不大的地方,吃的东西也没有太多特点。
肇兴侗寨
11月26号,上午11点。跨国三江大桥,徒步到汽车站,买了唯一去肇兴的车票。上车的时候,发现人很多,已经坐满了座位。司机和售票员让没买票的下车,明天再走。
12点,车走出三江市,沿着都柳江蜿蜒在山路上。依然是坑坑洼洼的小马路。直到走进贵州境内,公路立刻变得平坦,使我们的速度略有提升。我们的车不断沿着山势攀升,窗外一片一片绿色,持续一周的靡靡细雨,把土地染成阴阴的暗色。
下午4点多,走进恍恍惚惚的肇兴,整个侗寨立刻包围了我的全部。同车的2个老外和一个内蒙MM挤下了乌烟瘴气的大巴,MM突然失望地说,已经开发过了!我住进肇兴宾馆,他们则去了寨子的某个地方。和我去其他地方一样,整个宾馆只有我一个人住。
肇兴共有5家房族(支系),对外一律姓陆,内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个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每个团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楼,分别是:智寨鼓楼、仁寨鼓楼、义寨鼓楼、礼寨鼓楼、信寨鼓楼。共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中国最大的侗寨"。
11月的肇兴,相当的淡季,整个寨子看不到什么游人。然而,即使这么偏僻的地方,旺季照样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闲逛在侗寨的各个角落。立刻,我似乎回到过去——我的童年就是这个样子。小女孩们在风雨桥上跳着皮筋,男孩子们或趴在地上弹球或四处疯着。小径上,走着担水的男男女女。一些木匠,正在锯锯刨刨,一座新的侗家木楼将慢慢升起。 在肇兴,我已经忘了还生活在这个互联网年代。
我沿着寨子里面肇兴河分叉出来的2条小溪缓缓地走着,两边是紧挨着的木楼。突然体验到的是古人“依水而居”。那些闲坐在鼓楼旁的老人们,百无聊赖地家长里短。即使在没有阳光的冬季,人们的心境也依然广旷。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