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孙嘉晖
特邀嘉宾 张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社会系主任)、邓超(著名超级马拉松发烧友)
首届广州马拉松赛,两名选手不幸离世;日前,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突然晕倒不治。短短10天,3个年轻人因为跑步猝死,令人深感惋惜、悲痛。
在奥运会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扬眉吐气,竞技体育红红火火,却无法掩盖全民健身运动意外频出的尴尬。
本期三言二拍,特邀中国"横渡第一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社会系主任张健和著名超级马拉松发烧友邓超,一起探讨挑战自我极限运动的风险以及国际上处置相关意外事件的方式、方法。
大量业余选手报名参赛增加不可预知性
赛前突击培训有没有效?
跑马拉松关键在于量的累积,一定量的刺激以及对内脏器官持续性的锻炼才能累积马拉松的基础。
孙嘉晖:首届广州马拉松两万个参赛名额,但大量业余选手报名,也平添了诸多不可预知性。
张健:的确,如今全民参与的大赛和体育活动越来越多,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庞大,不少马拉松赛事动辄三五万人。以前是专业运动员参赛,现在则是大众参与,这里存在一个怎么认识、处理大型群体赛事的问题,只有做到专业化办赛、参赛,才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邓超:我跑了首届广州马拉松的全程比赛,3小时39分52秒也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记录。跑完后很感慨,奔跑在广州的街头,感觉生命真好。
孙嘉晖:我翻看了最近几年世界马拉松赛事的资料,运动猝死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赛前专门写了一篇关于"马拉松行与不行"的文章,特别提到"运动猝死"的问题,就是希望引起参赛选手的足够重视,做到量力而行。
张健:这几天我一直在关注广马的意外事件,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老百姓对马拉松运动的热情很高,但之前接受的系统训练、专业知识并不够;很多人平常没有系统训练,在那种兴奋的状态下,体力不容易控制,心肺功能跟不上,就容易出问题。当你感觉累的时候,体能往往已经透支了。
孙嘉晖:我了解到丁喜桥赛前活动的一些细节,他所在的地产公司共有290多人报名参加了广马,公司特别邀请了跑族俱乐部的4位长跑好手为参赛员工做了两小时的赛前培训。其中,3位教练还带领他们用17分钟跑完3公里,随后有人身体不适、头晕,教练现场及时加以解释。不过,由于人数众多,一位教练要面对60多个人,并未达到30人配一个教练讲解的预期效果。
邓超:我不赞同"赛前突击培训"的做法。跑马拉松关键在于量的累积,一定量的刺激以及对内脏器官持续性的锻炼才能累积马拉松的基础。有一年我参加厦门翔安100公里山地越野赛,当时一个厦门万米跑业余冠军在比赛中出现了肾衰竭,这说明他积累不够。
两名选手相继离去,跑友们很痛心,但这只是意外,不是事故。广州应该更有勇气举办一届更好的马拉松赛。
高危项目选手要签"生死状"
免责条款为何成国际惯例?
"本人全面理解参赛可能出现的风险,且已准备必要的防范措施;本人愿意承担比赛期间发生的自身意外风险责任,且同意组办方对于非组办方原因造成的伤害、死亡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损失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赔偿。"
——广马《参赛选手声明》第4条
张健: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已相当规范了,像我们之前横渡英吉利海峡时,当地都有海峡协会为横渡选手准备一系列文件,包括免责声明、保险、租赁车船的费用等。因为挑战自我极限的人太多了,特别是登山、赛车、拳击等高危项目,如果一出事就要有人出来负责,那就没人愿意办比赛或活动了。
孙嘉晖:我采访过赛车,每位进入赛场的人都要签署"生死状";马拉松参赛选手、组织者也会被告知风险所在,在《参赛选手声明》第4条中做了详细的规定,免责条款是否成了国际惯例?
邓超:并不是签署什么、提供什么就要有国际惯例,如全世界都没有让参加5公里迷你马拉松的选手提供体检证明的惯例。没有人想到,两个年轻人在5公里和10公里比赛中离去。包括家属在内,大家要多一分宽容,也给这座城市、市民和爱好者一次机会。
孙嘉晖:此前,内地某高校取消了校运会长跑项目,引来各方热议,我想校方也是怕出事担责吧?
张健:不可忽视的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掩盖了一些人体质不太好的问题,他们运动稍微剧烈,隐性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但很多赛事组织方又不可能为每个人做体检。所以,学校上体育课时要科学化、规范化,开运动会时也要考虑选手过往的运动经历。
孙嘉晖:我咨询过一位马拉松专业人士,他认为,如果明确强制要求所有参赛选手体检,并认可其体检报告,还是不能保证所有参赛选手的安全,因为即使是职业选手也可能在完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出现意外。
广马组委会30万元已超出商业保险赔付
国际赛事意外如何善后?
广马组委会之前和死者家属协商的30万元已经超出商业保险的赔付,算比较高的了。
孙嘉晖:广马发生意外,家属的争议在于赛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张主任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健:马拉松参赛选手的基数比较大,更何况是一项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所以选手和家属都要以正常心态去面对。不要一出事就一定要聚众讨说法。悲伤之余,大家更应该理性看待问题,看看应该通过何种途径妥善地解决问题,如果认为其中有何不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处理,这样比较文明、规范。
邓超:我也留意到家属索赔的情况。参加体育活动我首推购买商业保险,政府可不能随便赔钱,因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之前我参与过一些超长马拉松赛,为一些病患者筹款;我愿意再次奔跑,为两位在广马离世的选手募捐。
张健:关于商业保险,国内已开始重视起来了。有人建议可给参赛选手购买高额保险,但业内人士表示操作性不强:一方面投保者会认为保险支出过高;另一方面,如每位选手的投保额度超过60万元,人为故意骗保的风险将大增,这也是保险业考量的重要因素。
孙嘉晖:实际上,北京马拉松过往的做法值得借鉴,2004年北马出现两例猝死,其中一人是大学生,由于是校方组织参赛的,后来学校给予家属相关赔付;2005年,北马再次出现猝死案例,因为选手是统一购买一天的团体意外险种,而猝死并不属于意外身故的全额赔付范围,保险公司直到今年5月才赔了8.3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费城当地的保险法规定,因马拉松比赛死亡的不予赔偿。如此说来,广马组委会之前和死者家属协商的30万元(包括20万元保险赔付和10万元慈善捐赠)已经超出商业保险的赔付,算比较高的了。
官方声音
中国田协领导:广马主办方没问题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副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沈纯德发出了官方声音:"我认为赛事主办方没有问题,急救得当,赛事规范。"他认为"猝死事件频繁,国人体质下降,年轻人体质下降更快,这很悲哀。 "
大众参与的活动应越来越科学、规范
广州还要办马拉松赛吗?
有人认为"中国马拉松太多了",实际恰恰相反,中国拿了很多奥运金牌,但全民健身还不够,甚至还差得远。
邓超:即使没有马拉松,生命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时刻面临挑战。但请记住,这一切只是意外而不是事故。
孙嘉晖:最近国内接连出现年轻人跑步猝死,这会不会让学校和家长不让孩子参与这项"危险运动"了?
张健:学生猝死的案例逐年升高,已引起教育和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不能不提到赛事和活动的组织者,大众参与的相关活动在组织上也应该越来越科学、规范,像东京马拉松赛,参赛选手需要提供一年来的训练计划、内容以及身体指标的测试,各项指数达标的甚至不用交报名费;如果没有常年训练的就要交费,而且只能跑短距离的比赛。
邓超:如果广州从此以后不再举办马拉松比赛,或者把比赛放在偏远的地方进行,不敢把广州最美好的、繁华的一面展示给世人,这才是最大的失败。
孙嘉晖: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消息,今年全国共有30个城市举办了31项马拉松赛事,中国田径协会将每年统一对各类马拉松赛事进行等级的评定,这也是对马拉松比赛的规范。
邓超:有人认为"中国马拉松太多了",我认为恰恰相反,日本有100多个城市有马拉松赛。中国拿了很多奥运金牌,但全民健身还不够,甚至还差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