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定海举办“穿越东海大峡谷”户外登山活动

[日期:2012-11-05] 来源:定海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定海新闻网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舟山的秋色正如范仲淹《苏幕遮》中所描绘的,晴空万里的天空,虚无缥缈的云彩,金风习习,玉露冷冷,浩渺的秋色让人心情舒畅。趁秋意正浓,约上好友,最适合徒步出行。

 

 

  从马岙的长春岭隧道口出发,途径至善亭,寺林古村,最后到达茶人谷。这是很多舟山徒步驴友的穿越路线,在今年5月赋予了全新的名字:东海大峡谷。

 

 

  11月3日上午,早晨8时,由区体育局、区旅游局、区直机关团工委、市全民健身中心、市直机关团工委等组织的40多名户外徒步爱好者,开展"迎十八大、走十八里"绿色登山活动,穿越东海大峡谷。

 

  据介绍,完整的"东海大峡谷"穿越约需4个小时,(定海段)全长40余公里,东起长岗山下的紫竹地块,主干线穿过日照寺、鸭蛋岭、南洞、长春岭等地。还有12条下山支线,沿途约三分之一是古驿道或林间道路,其间散落着各个村庄、自然景观、文化遗迹等,风光美不胜收。

 

  徒步登山,最重要的是心情和身边的同伴。大巴车缓缓地驶入长春岭隧道口,一路上,谈笑风生不断,一问,原来很多人是第一次见面,因为爱好户外,不约而同地踏上了这次短暂的旅途。在隧道口,40人的队伍被分成4个小分队,队伍的最前头有人负责领路,中间有人负责协调,最后则有人负责扫尾,每位负责人佩戴一部对讲机,确保队伍能顺利安全地到达终点。

 

 

  刚入山,是小段泥路,很快地,就有人在前头喊"止善亭到了。"一座稍显孤独的亭子映入眼帘,石头堆砌的痕迹显得拙朴、古旧,也许是还在补修的原因,几块碑文被遗放在了角落。回归历史,从止善亭的说明来看,这座亭子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马岙庄民袁大邦出资建造,是当时定海至马岙及北部外岛的必经之途。

 

  一路行走,沿着前人走过的深深浅浅的鞋印,穿过芦苇丛,从若隐若现的石板路上找寻着历史的记忆。经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不时给初涉此地的人介绍,这里曾经有人家居住,千年的风雨给建筑立面留下了时光雕刻的痕迹。经验较浅的队友还大呼小叫会不会有蛇出没,"人出没,蛇都退避三舍了。"

 

  深秋的山路上,一簇簇零星散落的小雏菊总是少不了的,给寂寥的过路人一抹灿烂的金色。"咔嚓"一声,这抹金色入了过路人的眼,自然也逃不过摄影师的长枪短炮。

 

  约莫1个小时后,队伍不紧不慢地到达了寺林古村,终于出现了人间的气息,矮墙短篱高低呼应,房前屋后花木错落,村头巷尾鸡犬相闻,溪流连绵潺流。古宅、古祠堂、古桥加上高耸的古樟树,都在告诉人们,这桃花源般的景致曾是人间繁华过后的遗忘地。

 

  集合、休整、拍照,出发。一路上的嬉笑调侃,似乎没有人显得疲惫,三名小朋友的加入更是调节着整个队伍的氛围。陶醉于古村落的人们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前行,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后面的跟上队伍。"平缓的山路并没有阻止人们前行的步伐,一段陡坡拉长队伍的距离,松软的泥土,没有支撑点,拄着树枝的人们相互扶持,刚上一年级的"鱼儿"走不动了,热心的队友"高原"一把背起她,温暖洋溢着这支团队。

 

  "终于到茶人谷山顶了。"低矮的茶树密茬茬地围绕着整个山顶。对于一群户外爱好者来说,茶树是司空见惯的,反而是一大片自然而生的蒲公英引起了一阵小骚动。

 

  信手捏来一朵,放在唇边轻轻吹拂,似一把把小伞花,漫天舞动,传递着喜悦的心情。

 

  上山容易,下山难。卯足了精神上山,踩着细碎的石子,沿着陡峭的山路下山并非易事,需要耐心,更需要一些忍耐。腿部的膝关节开始酸痛起来,来不及欣赏沿途的美景,快到中午的时间点让队友们饥肠辘辘,不禁都加快了步伐。

 

  总共用时:3个小时15分钟,行程:10.1公里,平均速度:2.9千米/小时,最高海拔:419米,最低海拔:55.7米。这是在队伍最后的队友"千里之行"通过手机软件中GPS路线跟踪定位,对整个行程的记录。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