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秋高气爽宜户外锻炼 女性运动应遵循4A原则

[日期:2012-10-29] 来源:39健康网   作者: [字体: ]
核心提示:气候宜人的秋季,让那些原本因为酷暑而疏于运动的人们又有了运动的兴致。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在户外运动的时间也有所增加。然而要注意的是,季节的更替会让我们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比如会出现秋乏、秋燥等现象,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何养生健身,秋季锻炼有学问。

 

秋季运动可提高耐寒能力

 

秋高气爽,气温适宜,秋季可谓锻炼的好时节。秋季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不仅可以调心养肺,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

 

女人秋季户外运动应遵循4A原则

 

秋季运动时,但如果运动前准备不当,不经意间就会带来小损伤。肩膀受伤便是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专家建议,入秋后的养生锻炼,最好遵循4A原则,即重收敛(liAn)、主打慢(mAn)、练耐寒(hAn)、护好肩(jiAn)。

 

1.敛——金秋养生重收敛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闭藏。因此,金秋的养生原则重在"收敛"。顺应节气变化,从起居方面应调整为"早卧早起",早起有利于舒展肺气,帮助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

 

2.慢——运动项目主打慢

 

运动量过大会导致出汗过多,阳气耗损。秋季锻炼应以慢运动为主打。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最好选择平缓轻松、出汗较少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步行等。

 

 3.寒——冷热交替练耐寒

 

俗话说"春捂秋冻",从初秋这个冷热交替的时节开始进行耐寒锻炼是提高身体调节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手段。耐寒训练的项目包括登山、慢跑、冷水浴等。但需注意,晨练不能"耍单儿",不热身就穿短衣上阵非常容易伤风感冒。

 

4.肩——最易受伤是颈肩

 

秋天早晚温差开始变大,低温状态下肌肉的黏滞性较高,如不做热身活动就开练,很容易导致肌肉、韧带损伤。肩颈、腰部是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地方。专家推荐,除了扭动颈肩热身以外,运动时不妨系个小围巾或穿高领衫,防止凉风吹颈。

 

秋季运动要适量 防止损伤

 

从夏天的不爱动,到秋天的动起来,这其中还需把握好度,并非运动越多就越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适时有度地进行。这样既不会因出汗多而损耗元气,又可以舒展筋骨提高身体素质。

 

秋天气温下降,时常阴雨连绵。肌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专家提醒,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长短和内容可以因人而异,一般应该做到身体微微有些发热比较好。运动的幅度、强度都要适当,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一些较高难度的动作。

 

另外,秋季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本身有高血压的病人在秋季的血压往往要较夏季增高20毫米汞柱,很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所以晨练前最好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运动时更要选择舒缓的项目,以免发生意外。

 

防止秋燥 运动时要及时补水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气候一下子干燥起来,人体内容易存积一些燥热,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再加上运动时的水分丧失,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补水。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梨、苹果、蜂蜜、木耳、芝麻、新鲜蔬菜等食物,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能力。此外,还需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度过秋天。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