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花甲老人万里骑行倡环保

[日期:2012-04-19] 来源:greentv,内蒙古日报   作者: [字体: ]

 

"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呼和浩特市。"

      每到一处,周圣凤都会用笔记录下当天的旅程。今年63岁的周圣凤这是第一次来到呼和浩特市,想起今天要与80多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座谈,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周圣凤1949年出生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早在20年前,便有了"单车独行,骑遍中国;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想法。2009年4月30日,花甲之年的周圣凤开始了首次单骑宣传环保之旅,一路经过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省市自治区,耗时147天,骑行近2万公里,于当年9月23日回到宿州。今年3月中旬,周圣凤再次从安徽老家出发,每天骑行120多公里,经河北、山西等省份,于4月中旬到达呼和浩特。周圣凤说,他2012年要到新疆,2013年到西藏,计划用6年时间骑遍全国,并且一定要去台湾,以圆自己"走遍神州大地,纵览华夏山河"的夙愿。

 

      4月13日,周圣凤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与80多位环保志愿者举行座谈,他说:"我的骑游行动就是宣传环保理念,唤醒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座谈会结束时,一位大一的环保志愿者提问:"周老师,请问您骑的自行车是普通的自行车吗?"周圣凤笑着说:"我现在骑的就是普通的自行车,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已经骑坏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花了120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这是我的第一辆自行车。刚学会骑车的时候,我心想,什么时候能够骑遍神州大地该有多好。而今天,我正在实现这个梦想,并且为自己的梦想注入了更加崇高的含义一边骑行一边宣传环保。"
同学们翻看着老人的随身行囊:环保传单、地图、扩音喇叭、修车工具、旅行帐篷,还有就是简单的换洗衣服和卫生洁具。除此之外,还有两样东西是老人出行时必备的一本印满各种印章的记录本和一条云南迪庆藏民送给他的哈达。"本子上有各级单位的公章,这是对我宣传环保理念的一种肯定,证明我曾将环保宣传进行到这里;还有就是那条哈达,是迪庆的藏族人民对我的支持。"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周圣凤感动,"大街小巷很是洁净,一片树叶掉落地面,行人会俯身捡起来丢到垃圾箱里。"

 

      一路骑行,周圣凤也碰到不少热心人。"2009年7月18日,星期六。3点多,天刚亮,没想到出了敖鲁古雅便是上山路,有五六十公里长。更没想到的是,从根河到额尔古纳市,130多公里的路程中,几乎全是无人区。"当晚,周圣凤投宿在呼伦贝尔市一个家庭旅店。第二天醒来时,门口多了一张陌生人留的纸条:"环保意志力可嘉,祝您一路走好,早日完成自己的理想。"在黑龙江的日子阴雨绵绵,80多公里的无人区很是泥泞,只能推着自行车艰难前行。当地一家美术社的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免费为他配了眼镜和旗子,并邀他一起吃饭,还送给他一块电子手表。在黑龙江双城市的兰陵镇,他曾被一辆面包车撞伤,住院13天。大家都劝他联系家人来照顾,中断行程,他毅然回绝。为了让家人放心,他告诉家人自己在兰陵镇遇到朋友,多玩几天。车祸给周圣凤留下了多处伤疤,但他却不后悔,出院后带着伤痛继续前行。

 

 

2012年在西安

 

      周圣凤说,尽管骑游前自己有了心理准备,但路上的艰辛依然让他非常感慨。每到一个地方,他总会选择在居民小区或者闹市向当地人介绍自己的出行目的,宣传环保理念。到了晚上,则跑到偏僻的区域找家便宜的小旅馆住下。一日三餐,除了馒头、米饭,就是包子、面条,从未在饭店里点过一个炒菜。老人简单地算了笔账,每天吃饭大约十来元钱,住宿费不超过30元,即便如此节约,一个月也得千元左右。即使这样,周圣凤宣传环保的决心却没有丝毫改变。

 

 

 

2010年环保行足迹

 

 

2009年足迹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