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不久,小杨从阿勒泰来电话告诉我,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国音乐学院邀请老人到北京做了专场楚乌尔演出。专家评价,楚乌尔是濒临失传的中国民间艺术瑰宝,具有珍贵的研究和保存价值,正在考虑拯救和传扬。我闻之很高兴。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们是从正面攀观鱼亭的。观鱼亭是建于喀钠斯湖西面山崖顶上的一处山亭。在那里可以看到喀纳斯
湖三分之二的湖面,湖水山色可 尽收眼底。又因传说喀纳斯湖里有鱼怪,故凡到喀纳斯的游客都要登亭观湖,或者有幸还可以看到湖怪。大都登观鱼亭的游客为省时省力,都是坐车或骑马从后山的便道上到山腰三分之二处再徒步上山。
乘船到达湖的对岸。山脚下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一栋木屋掩在几株白桦树中,旁边空地上支着几根木架,上面大大小小的晾晒着一些鱼干之类的东西。几个图瓦妇女爬跪在地下“擀毡子”。毡于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毛毯相似。北方的游牧民大多都会自己制作,只不过每个民族依自己民族的喜好缝绣不同的图国案而已。制作方法是将生羊毛均匀地铺开在平坦的地上,数个妇女并排半跪着齐用力,用擀杖粗的木棍一点点、一遍遍地把羊毛压粘到一起。然后用色彩鲜艳的羊毛线缝上各种图案,一用来使毡子结实,二来作为毡子上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抽象的花草和几何图案,多为对称,极漂亮。
常有游客向图瓦人索买回去作饰品。这种毡子保暖性极好,在图瓦人的生活中有多种用途,可用来铺在炕上御寒,可用来盖在身上,也可用来做家里的挂饰。男儿成家、女子出嫁,羊毛毡子是必须有的。图瓦人常年生活在深山里,生活中的很多日用品都是自己利用当地的原料加工制作,木勺、木碗、木弓、木箭、木爬犁等等,妇女则用羊毛捻绳子、织挂毯、擀毡子。在图瓦人的家里,随处可见手工制作的原始、古朴但却透着精致的用品和饰物。看见我们走来,妇女们边干活边满脸笑容地扭过脸来冲我们打招呼。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但洋溢着友好。我们向她们挥手打着招呼穿过草地、灌木,接着是树林,越来越密的树林,爬上了蜿蜒而上的石阶。
喀纳斯的清晨
山下的人影小了,房屋小了,湖也变得越来越小。我的双脚越来越滞重。再看身后,只有一溜儿的石阶留在了后面。人、房屋、湖水统统淹役在了树林里。小杨却连跑带蹿一脸灿烂地说起他的喀纳斯情结。他说他已记不起多少次登喀纳斯了。每一次上山都让自己更加留
恋这个地方。夏天的时候,他和30多名志愿者组成了一个考察队,带着向导,历时15天用脚板丈量了喀纳斯。他们骑马攀岩,风餐露宿,几历风险,走遍了保护区。他们中间有学历史的,有搞地质的,有绘画摄影爱好者,还有从事旅游规划的。
小杨说,那一次他们才算是撩开了喀纳斯面纱的一角。奇异壮关的景色,珍贵而难得的地质数据,古人类的历史遗迹。恃别是在大山深处山谷石壁上,竟然有多处岩画,有羊、鹿、牛、马、狼、虎、
骆驼等动物,也有放牧、乘骑、娱乐、祭祀、战争等场景,也有图腾及生殖崇拜等,说明喀纳斯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那十几天他们一会儿头顶烈日,一会儿大雨倾盆,一会儿在山溪中饮马,一会儿又被云雾所包裹,枕着松涛入睡,伴着鹿鸣起身,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使你从心底升起对大自然神力的敬意。
我大汗淋漓地终于登上了观鱼亭。喀纳斯湖泛着绿幽幽的波光静静地卧在山下,一脉脉山隔划出了一弯一弯的湖岸,完全没有了游湖时那般广阔的感觉,倒像一个睡卧的美女,那般悠闲,那般恬静。两边的山倒映在湖中,山水如图。游人们忙着拍照留影。喀细斯湖一直流传有“湖怪”之谜。传说湖中有巨大的怪兽,呈红色,能喷雾行云,经常吞食湖边饮水的牛羊。
近年来,有更多的游客和科考人员亲眼看到湖里有巨型的大红鱼,幸运时从山顶可见大红鱼成群结队,掀水作浪。“湖怪”出现的时间,多在雨后和高温天气水中缺氧,或正午阳光直晒湖面的时候。“湖怪”和大红鱼是否是一回事,至今是个谜。但这个沸沸扬扬的传说却引得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登观鱼亭,更给喀纳斯湖增添了许多的神秘。
秋的喀纳斯本就是色彩斑斓,观鱼亭上一览喀纳斯全景,更是大峻大美,气势磅礴。远处更高的山上,白雪已经开始覆盖山顶,苫隐若现的冷气低低的浮在山间。山与天之下,赤红的、血红的、橘红的、金黄的和翠绿的树和植物统统加入了色彩的娱舞中。湖在这里变成了精致的点缀。天上的云尽情的舒展臂膀拥揽山水和万物精灵。喀纳斯在肆意的释放着它的隽永豪迈。
我们是从正面攀观鱼亭的。观鱼亭是建于喀钠斯湖西面山崖顶上的一处山亭。在那里可以看到喀纳斯
湖三分之二的湖面,湖水山色可 尽收眼底。又因传说喀纳斯湖里有鱼怪,故凡到喀纳斯的游客都要登亭观湖,或者有幸还可以看到湖怪。大都登观鱼亭的游客为省时省力,都是坐车或骑马从后山的便道上到山腰三分之二处再徒步上山。
乘船到达湖的对岸。山脚下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一栋木屋掩在几株白桦树中,旁边空地上支着几根木架,上面大大小小的晾晒着一些鱼干之类的东西。几个图瓦妇女爬跪在地下“擀毡子”。毡于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毛毯相似。北方的游牧民大多都会自己制作,只不过每个民族依自己民族的喜好缝绣不同的图国案而已。制作方法是将生羊毛均匀地铺开在平坦的地上,数个妇女并排半跪着齐用力,用擀杖粗的木棍一点点、一遍遍地把羊毛压粘到一起。然后用色彩鲜艳的羊毛线缝上各种图案,一用来使毡子结实,二来作为毡子上的装饰。图案大多是一些抽象的花草和几何图案,多为对称,极漂亮。
常有游客向图瓦人索买回去作饰品。这种毡子保暖性极好,在图瓦人的生活中有多种用途,可用来铺在炕上御寒,可用来盖在身上,也可用来做家里的挂饰。男儿成家、女子出嫁,羊毛毡子是必须有的。图瓦人常年生活在深山里,生活中的很多日用品都是自己利用当地的原料加工制作,木勺、木碗、木弓、木箭、木爬犁等等,妇女则用羊毛捻绳子、织挂毯、擀毡子。在图瓦人的家里,随处可见手工制作的原始、古朴但却透着精致的用品和饰物。看见我们走来,妇女们边干活边满脸笑容地扭过脸来冲我们打招呼。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但洋溢着友好。我们向她们挥手打着招呼穿过草地、灌木,接着是树林,越来越密的树林,爬上了蜿蜒而上的石阶。
喀纳斯的清晨
山下的人影小了,房屋小了,湖也变得越来越小。我的双脚越来越滞重。再看身后,只有一溜儿的石阶留在了后面。人、房屋、湖水统统淹役在了树林里。小杨却连跑带蹿一脸灿烂地说起他的喀纳斯情结。他说他已记不起多少次登喀纳斯了。每一次上山都让自己更加留
恋这个地方。夏天的时候,他和30多名志愿者组成了一个考察队,带着向导,历时15天用脚板丈量了喀纳斯。他们骑马攀岩,风餐露宿,几历风险,走遍了保护区。他们中间有学历史的,有搞地质的,有绘画摄影爱好者,还有从事旅游规划的。
小杨说,那一次他们才算是撩开了喀纳斯面纱的一角。奇异壮关的景色,珍贵而难得的地质数据,古人类的历史遗迹。恃别是在大山深处山谷石壁上,竟然有多处岩画,有羊、鹿、牛、马、狼、虎、
骆驼等动物,也有放牧、乘骑、娱乐、祭祀、战争等场景,也有图腾及生殖崇拜等,说明喀纳斯很早就有人类的活动。那十几天他们一会儿头顶烈日,一会儿大雨倾盆,一会儿在山溪中饮马,一会儿又被云雾所包裹,枕着松涛入睡,伴着鹿鸣起身,一石一水一草一木都使你从心底升起对大自然神力的敬意。
我大汗淋漓地终于登上了观鱼亭。喀纳斯湖泛着绿幽幽的波光静静地卧在山下,一脉脉山隔划出了一弯一弯的湖岸,完全没有了游湖时那般广阔的感觉,倒像一个睡卧的美女,那般悠闲,那般恬静。两边的山倒映在湖中,山水如图。游人们忙着拍照留影。喀细斯湖一直流传有“湖怪”之谜。传说湖中有巨大的怪兽,呈红色,能喷雾行云,经常吞食湖边饮水的牛羊。
近年来,有更多的游客和科考人员亲眼看到湖里有巨型的大红鱼,幸运时从山顶可见大红鱼成群结队,掀水作浪。“湖怪”出现的时间,多在雨后和高温天气水中缺氧,或正午阳光直晒湖面的时候。“湖怪”和大红鱼是否是一回事,至今是个谜。但这个沸沸扬扬的传说却引得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登观鱼亭,更给喀纳斯湖增添了许多的神秘。
秋的喀纳斯本就是色彩斑斓,观鱼亭上一览喀纳斯全景,更是大峻大美,气势磅礴。远处更高的山上,白雪已经开始覆盖山顶,苫隐若现的冷气低低的浮在山间。山与天之下,赤红的、血红的、橘红的、金黄的和翠绿的树和植物统统加入了色彩的娱舞中。湖在这里变成了精致的点缀。天上的云尽情的舒展臂膀拥揽山水和万物精灵。喀纳斯在肆意的释放着它的隽永豪迈。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