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节假日户外活动巧避骨伤风险(图)

[日期:2011-12-2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字体: ]
 

  元旦将至,很多人都趁此机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但是,休假期间导致的运动损伤也比往日大幅度增多。眼前风光明媚,脚下却可能不小心遭殃。如何安全巧妙地应对节日出游?请看骨科专家一一支招。

   老人:护关节防滑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刘尚礼教授说,在这个季节里,老人最容易发生两种疾患:关节炎和骨折。这是因为,气温骤然变化时,人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尤其是老年人,四肢末端和关节血流本身就比较缓慢,温度变化带来的血管刺激使得其循环进一步受到影响,这导致局部产生的不良因子不能及时被带走而聚集在肢端或关节内,造成关节炎发生或加重。合适的保暖和适度的肢体运动可以防止上述情况发生。对付袭人的寒意,老年人可以在膝部、肩部等处增加护具,保护关节。

  此外,老人还可以进行适度的锻炼。经常性地主动进行全身各处关节的活动,最好在非负重的状态下进行,这样既可以舒活筋骨、改善循环,又不会产生过多的不良因子;老年人应该尽量减少超关节负荷的运动,比如爬山、上下楼梯等,这样只能加速关节炎的发生,降低生活质量。

  出外游玩,老人容易摔倒导致外伤,包括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和脱位等等,这时谨慎行走、穿防滑底的鞋以及加扶拐杖可起到防范作用。

    驴友:警惕应力性骨折

  对于很多习惯出游的资深驴友来说,出游导致的骨科疾患中,最常见的是应力性骨折。早前,小巨人姚明患上的就是应力性骨折。它是一种疲劳性骨折,由积累性劳损引起。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会使之发生骨折。虽然多数情况下的骨折不会发生移位,但是愈合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第二跖骨是最常见的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这是因为足弓承受力量的是跟骨和跖骨,两者仅靠韧带和肌腱相连。长时间登山、行走或运动后,足弓塌陷,增加向下压力,平常负重较少的第二跖骨负重增加,一旦长期受到超过骨小梁负荷能力的集中应力时,就会发生骨小梁骨折;当应力继续作用,就会导致慢性骨断或骨裂,尤其是骨质疏松和第一跖骨短小或前足掌增宽者,更易发生骨折。

  刘尚礼教授提醒说,如果旅行途中出现足背疼痛,尤其是出现“不走不痛,一走就痛,越走越痛”的情况,且轻压第二跖骨处时,有明显痛感且肿胀的话,就应高度怀疑是应力性骨折了。

  这时,应立即终止旅行计划,及时休息,避免患足负重和行走运动,并及时去附近医院就诊。如果是在爬山途中等不方便及时停止活动的情况下发生骨折,最好请旁人搀扶,尽可能避免足部负重和运动。

    小孩:小心脱臼

  出外游玩,家长们习惯牵着小朋友的手,这虽然能减少他们的摔跤次数,但同时会增加牵拉引起的桡骨小头半脱位的风险。

  发生脱位的小朋友表现出最典型的症状是局部疼痛、活动受限(患肢不能自主举过头顶)以及哭闹等。

  家长应该训练小朋友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醒他们小心滑倒,再让他们牵着大人的手时,就可以有效防止脱位的发生。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