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消息 作为一名自行车协会的会员,今年6月,海口42岁的薛贤军历时24天,成功骑自行车征服了长达2116公里的川藏南线。一路上,薛贤军骑着自行车翻越了10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曾在无助的时候偷偷哭过。凭着顽强的毅力,他一路“过关斩将”,从成都骑行到拉萨。
满是泥泞的天险道,生命充满变数
挑战川藏南线之前,薛贤军的家人都不支持:因为这条道路崎岖险峻,有翻不完的山,淌不完的水,稍有不慎便会葬身帕隆藏布江。然而,薛贤军的去意已决,因为挑战川藏南线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
6月1日,薛贤军和第一批队友总共6人从海口到了成都。当天,6人出发。大家早就听说这条路十分难走,所以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沿途的山路特别多,狭窄的高山上基本都是石子路,路旁没有护栏、也没有其他防护措施,要想不发生意外,就只能骑着车慢慢地走。从康定城出来,爬第一座雪山折多山时,薛贤军便出现了高原反应。先是全身乏力、呼吸困难,后来,连迈出一小步都是那么困难。然而,凭着顽强的意志力,薛贤军最终还是和大家一起翻越了这座山。
走了十四五天后,大家便来到了西藏的通麦镇。然而,天公不作美,天上下起了雨。要想跨过通麦镇,就只能走“通麦天险”通道。这条道十分险要,路宽五六米,两旁没有防护栏,路上满是泥泞,而路下就是怒吼的帕隆藏布江,车轮只要轻微一打滑,后果将不堪设想。路边还不断有泥浆包裹着的石头砸下来,不知道哪块石头在什么时候会砸到人。
队友集体退出,他无助地直掉眼泪
由于沿途的艰难危险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快骑到158道班的时候,队友们都打起了“退堂鼓”,6人的队伍中就只剩下了薛贤军一个人。队友们离开的当晚,薛贤军住在158道班的一间房里,屋里没有水,屋顶上数不清的老鼠在窜,屋外到处是狗吠声。睡在床铺上,借着手机屏幕的灯光看地图册时,无助和迷茫让这个身高一米八二的大汉泪水涟涟。“继续往前还是回去呢?”这一晚,薛贤军失眠了。
第二天吃早餐时,无意间碰到一个广东队的“骑友”,对方一进门便四处张望着问:“海南队是不是全军覆没了?”薛贤军一听,热血顿时直往头上涌,“没有,我就是海南队的!”随后,薛贤军加入了其他省份的队伍。
新队友互相帮助,好心人无私奉献
一路上,为了减轻负担,薛贤军只带了很少的行李。沿路吃饭的地方少,所以他只能靠背包里的干粮和矿泉水裹腹。一路上,让薛贤军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的互帮互助。“这一路上完全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大家的真心相助。不管谁有食物,都会拿出来跟大家共享。”当队伍行至西藏境内的觉八山时,薛贤军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但是周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根本没办法买东西吃。然而,就在此时,一对夫妇开着越野车停在了他的旁边,里面有人递出来一根黄瓜:“兄弟,给你根黄瓜。”这雪中送炭的一根黄瓜顿时让薛贤军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眼看着还有两公里就能翻越5008米高的东达山了,精疲力竭的薛贤军只能推着车慢慢前进。此时,他的意识已近混沌,脑中也开始出现幻觉。快到终点时,他整个人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兴奋无比。然而,真正到达目的地时,他又异常冷静,用他的话说,“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般”。
这次挑战川藏南线的海南队队员共有两批共12个人,最终挑战成功的除了薛贤军还有古剑平。“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毅力。”踌躇满志的薛贤军告诉记者,他的下一目标是挑战新疆到拉萨的险途。
小贴士
从川藏线入藏十分艰辛,但是沿途风光的壮丽奇伟和丰富多彩确实其他几条线路所不能比的。川藏线分南北两线,川藏南线自东向西,一路上景观千变万化:有高山峡谷,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充满了刺激、魅力,是旅行、摄影爱好者所称的“黄金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