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七旬老人徒步穿越大别山 4年发现3条皖鄂古驿道

[日期:2011-07-27]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字体: ]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尤其皖鄂交界处山势险要,人迹罕至,先人们从哪里翻山越岭往返两省的?霍山境内的皖鄂古驿道,曾经商旅辐辏空前繁荣,随着现代公路的通车,古驿道被淹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早已不知所踪。

  今年70多岁的霍山老人马维甫徒步穿越大别山腹地,一路考证发现明清时期共有三条皖鄂古驿道,日前,记者和老人一起重走古驿道,古道的沧桑历史和神奇传说一一再现。

  东大路曾是官道

  马维甫说,1985年起,他用整整四年时间,徒步翻山走访上千人,找到上百块石碑,最终发现从霍山到湖北,曾有前明古道、西大路和东大路三条古道。

  东大路是明后期形成的,在黄石河畔有一块石碑,碑文记载:“前清从黄石河上岭出南庄,从陡岭上大王庙过河至千笠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八月修成花滩河至大王庙河崖路;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月修成黄石河大河崖路,始顺河而下。 ”这条大河崖路原貌依旧,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悬崖,悬崖下面就是黄石河。马维甫考证,这段路在清代还是朝廷运送银两的官道。

  西大路古道上有漫水河镇杨氏祠桥,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条古驿道在古霍山西镇交汇,通往湖北英山。

  进山门户曾繁华

  从霍山县城取道西南,大别山在落儿岭镇变得陡峭起来,老街上一口百年老井依然甘甜,家住水井旁的老人们说,百年水井从未干涸过,见证了当年商人如织的繁华。

  78岁的熊正忠介绍,井边的老街只是一条很窄的仅容两人并行的小巷子而已,不过,这里曾是通往湖北英山等地的交通要道。湖北缺盐,霍山黑石渡有渡口,可以运盐,生意人将盐从霍山运到英山,然后从英山带其他货物过来。由于落儿岭是进山的门户,自然就成了一个驿站,一些大户人家就靠开盐庄、经营茶业以及木材生意起家。

  宁家就是这样的一户人家,至今还有“宁家半条街”的说法,如今宁家老屋已是断垣残壁,但从门头、屋檐处残留的壁画上仍能想像当年雕梁画栋的富贵。

  刘邓大军曾走古道

  记者一行从上土市镇老街出发,沿着淹没在杂草中、断断续续的石板路向中界岭迈进,这里就是皖鄂的分界岭了。

  该县关工委主任邵必贵说: “当年刘邓大军就是从黄栗杪大桥附近的这条古道进入霍山的”古道上芳草萋萋,一块块被踩得光滑如镜的石板上似乎还留有当年大军走过的痕迹。

  中界岭离上土市镇17公里,这里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也是湖北与安徽的分界线。据英山县民国九年县志记载,这里当年曾设有卡门,往来两省者必须从卡门经过,如今在上店村界岭组还能看到当时卡门的围墙。

  民间传说与古驿道地名

  据传说,古驿道沿线地名与汉王妃逃难传说密切相关。汉武帝时,衡山王反叛,怀有身孕的王妃苏氏逃难至淠河边,一只巨龟将她驼过河,后人称此地为“黑石渡”。王妃继续西逃至一处山岭产下太子,这就是“落儿岭”。

  逃命进一山坳,里面泥泞不堪,故名“烂泥坳”。王妃又躲进小庙,后被称“太子庙”。逃至皖鄂分界处的一三叉路口,天飘大雪,将军让王妃倒趿鞋,逃往天堂寨方向,故名“倒趿冲”,后当地百姓误读为“道士冲”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