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户外运动在上海悄然落户,依靠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市场环境和人文条件,一天天地成长起来,经历了这十几年的起起落落,终于在上海站稳了脚根,形成了一种上海独有的户外特色。不过,回顾这么多年的发展,上海的户外主要还是在探索,探索适合自我的发展之路。
一路走来,户外在上海走得十分艰辛。最早期的余纯顺,立志徒步中国,但陨落在了罗布泊,一时轰动全国。在户外刚刚得到推广的时候,上海本土老驴“老古董”在哈巴雪山不幸遇难又再一次打击到了这个年轻的运动。刚刚拂去伤痕的上海户外,在2010年的时候,又因为一群复旦学生的意外再次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一切的一切都在摧残着上海户外这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可就是在狂风暴雨中,这一枝孤傲、瘦弱的花却依旧深深扎根在上海这片土地上。
上海户外经历了种种苦难后,终于还是取得了“真经”。上海各家户外俱乐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他们生存的道路。从早期的AA制逐渐过渡到了商业模式,领队开始执证上岗,出行队伍购买专门的户外保险……一切的情况都在变好。
严格说起来,上海户外的进步和发展是比较困难的,跟其他城市相比,它缺少了很多必要的资源。从地理环境来看,上海缺乏自然资源,它不像北京、西安等城市,周边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上海的户外群体要出行只能选择浙江、安徽、江西等周边省市,这就使得他们要花大把的时间在路上,比如去江西的武功山,从上海出发最快也要10个小时。那些利用周末出行的驴友总共才有48个小时,除去休息和路途的时间,玩的时间所剩无几。这样大大制约着上海户外的发展。因此,上海户外能有现在的发展实属不易。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上海比较活跃的户外俱乐部大大小小共有三四十家,大的俱乐部会员人数已过万。从上海总体情况而言,户外人群总数在30万以上,而且逐年都有增加。大众已经越来越关注户外这项至今还是小众的运动上,厌倦了传统旅游的人们已经开始了向户外这个另类的旅行活动渗入。
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户外至今还存在着质疑和误解。有人认为,户外是一种冒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安全。在这里,我想告诉他们,户外是一种探险,不冒进;户外是一种团结友爱,不是个人主义;户外是一种经历,是人们求知欲的集中体现。我们还是需要去解读户外,去了解户外,而户外也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更多人有机会去重新认知它,去接近它,然后喜欢上它。
现在上海户外需要这样的舞台,就像是“中国达人秀”,我们需要一个舞台来尽情地展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