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白领老人跃跃欲试 自助游还需量力

[日期:2011-05-27]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字体: ]

这几天,户外旅游爱好者遇险的消息频频传出:61岁的上海驴友张全才在浙江临安一景区登山时与伙伴失散,当地组织大批警民搜救,一直没有结果;广州女孩魏茵辞职独自踏上川藏滇之旅,20多天前突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这几年来户外运动日渐升温,大批年轻白领、大学生成为拥趸,甚至一些身强体健、壮心不已的退休老人也成了“发烧友”。记者采访发现,许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其实对于这类运动的了解十分肤浅,或许这也是近年来驴友遇险遇难屡屡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白领“驴友”:

  旅伴不打照面就出发

  在许多校园BBS和知名网络论坛里,都能找到“驴友专区”,许多年轻人呼朋引伴召集徒步旅游活动。许多活动从召集到成行,只有短短两三周时间。

  “出行需要周密准备?不用,我们都是轻装上阵。”许多“驴友”都这样认为。吴小敏是室内设计师,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她的日程表已排满了各种长途游和短途游,旅伴大多是网上结识的,大家谈妥目标、敲定日期,背上包就走,有的旅伴在出行前根本不认识。

  因准备不足,不少“驴友”会在旅途中遭遇不如意。就拿小敏来说,一次她与另外两个女孩一起进入川北海螺沟无人区,因没有事先沟通,在迷路后才发现谁也没带指南针和手电筒。他们只能在荒地里搭个帐篷过夜,耳边尽是狼的嚎叫声。遭遇车祸的“驴友”小谢告诉记者,因为旅伴之间互相不认识,谁都不愿意帮助谁。一次,他参加一个15个人团,行到中途才想起有行李遗忘在旅馆,但谁也不肯陪他回去找,结果他赌气独自搭上陌生人的车折返,竟遭遇一场车祸。

  一些有自备车的自驾族,更爱选择“高危”地区出游。白领陈先生在网上发帖讲述了他的惊险经历:他和朋友驾车绕进一个无人山区,车很快没了油,四人用手推着车前进100多米后,被迫弃车。当时,他们只剩两瓶矿泉水、一个面包和两根火腿肠,花了足足七小时才跌跌撞撞走出大山。此后,陈先生再也不敢这样冒险出游。 

社区老人:

  对身体状况估计不足

  “阿拉一起去徒步,赶赶时髦怎么样?”这两天,65岁的普陀区居民赵阿婆忙着给年龄相仿的老朋友们打电话,准备组织一次自助游,到楠溪江“自由行”。大家普遍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但苦于谁都没有经验,最终能否成行还是未知数。

  记者在静安、普陀等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获悉,社区老人也渐成驴友队伍中的新生力量。许多老人说,我们退了休,儿孙不在身边,不缺时间也不缺钱,自然也要找点有挑战性的兴趣爱好。因为许多旅行社不接受“纯老团”报名“自由行”,老人们便自己策划出游。

  老年人出游,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五一”期间,家住静安寺地区的赵阿婆等人结伴前往武夷山旅游,原本行程定为10天,想不到一下飞机就出状况,最年长的69岁驴友身体不适、血压升高,当即在机场折返。其他人继续旅行,不料一路上还不断有人身体出现状况。此后赵阿婆总结:“我们老年人,总是希望通过旅游证明自己身体还行,但往往事到临头才承认,我们真不适合自助旅游。”

  “想不到,旅游景点有那么多骗子。”采访中,许多有过自行出游经历的老人这样说。每到一处景点,专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家总是盯着老年人推销。他们往往事后才会发现,花了买玉的价钱买下了石头,同一样东西多付了三倍价钱;包车、坐船时,一些经营者不仅隐瞒老年团队可获优惠的规定,还加收“老年人保险费”……

  对此,一些旅行社负责人提醒,自助旅游并不适合老年人,因为它需要更多在网上查资料、排线路的准备工作,对旅游者的应变能力要求也更高,一旦老人在旅途中发生问题,不仅难以解决,还可能因为情绪激动等原因引发疾病。老人出游的最佳模式,是参加旅行社的专项老年游项目,或和家里小辈一起出游。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