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山公园内的金鸡群雕
在金鸡山公园内的环山路上、登山道边尽是参天的翠木,漫天飞舞的落叶,让你仿若置身原始深林,体味大自然纯净的美。站在索桥上,更是让你尽览福州城景,体验在绿涛里江风轻拂的惬意!
作为福州极少的城内山丘公园之一,据初步规划,今后将金鸡山公园定位为金鸡山·温泉文化公园,主题定位为温泉文化和原始风貌公园。记者获悉,金鸡山近年来发展迅速,新修建、迁进不少景点,游客倍增。今年上半年将新建两座公厕,修缮一批护栏,今后还将进一步进行花化和美化。21日,工作人员已启动建设公厕的前期工作,开始平整地基。
金鸡山公园的新增多个景点
步入金鸡山公园大门,一组大型的“金鸡报晓”群雕就呈现在眼前。群雕高8米,19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鸡站立在假山上。摇曳在福州公园最高的索桥——金鸡山的康泰桥上,感受江风轻拂,鸟瞰福州城景,整个城市怀抱在山水之间。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这两句诗说的就是山中的梅园。金鸡山也有这样一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园。21日,记者在金鸡山梅园看到,今年的梅花已开过,梅树长出了带着红边的新叶,许多游客在梅园旁新建的亭台休息。
“金鸡山公园是半山体公园,早期曾迁出2000多座墓,扩大了公园面积。”据该公园管理处主任翟美杰介绍, 5年前公园就增加了花卉,增设梅花园和樱花林。她从1996年负责管理该公园后,公园又经过多次规划、美化、花化,她见证了公园从早期游人不多,到今年春节游客达二三十万人次的巨大变化。
据翟主任介绍,如今公园迁进了照天君庙等新景点后,游人香客倍增。同时,公园新开辟的登山道与登云高尔夫球场相通,成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除了金鸡山公园的景致外,公园周边也是绿树成荫、旅游资源丰富。公园大门口的金鸡山路,全长近500米,沿途文物古迹甚多。“盛唐古刹傍鸡峰,千里传闻此梵钟。”清人魏杰这句诗所写的,正是金鸡山路附近的丛林地藏寺,这里的钟声远近闻名。
金鸡山索桥
升级动态:
今年5·18前新增两座公厕
21日,记者在公园南大门护坡上看到,三四个工人正在测量护栏。“这些旧的护栏将全面修缮,路旁也要增加护栏。”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公园将修建护栏200多米。
此外,记者从该公园管理处获悉,公园今年还计划新增两座公厕,分别位于人大林的樱花园附近和后环山路口,两座公厕设计标准均为园林生态公厕,日前已开展前期地基平整作业,预计5·18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市民建言:
增加公园环卫基础设施
老福州陈依伯说,建议公园将体现公园文化内涵的民间传说等,设立牌坊或建设相应景点,进一步挖掘公园的文化内涵。
“公园里的环卫设施太少了,垃圾果皮箱少,而且没有特色。”游客陈小姐说,她从西门走到南门,一路上没见到几个垃圾桶,特别是从索桥到南门的路上几乎没有垃圾桶,不少游人都将垃圾扔到环公园路的栏杆外,影响整体卫生。她还建议,新增的垃圾果皮箱应体现山水公园的特色。
金鸡山瀑布溪
专家设想:
金鸡山打造“大温泉公园”
“目前的温泉公园面积约10公顷,温泉资源丰富,但不适合大众参与体验,而金鸡山公园面积较大,有70公顷。金鸡山公园附近原来就有疗养设施,有大众体验的基础。两个区的温泉资源可以互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袁书棋教授透露说,目前他参与晋安区和鼓楼区的旅游发展规划,大家对鼓楼和晋安两个区资源互补的设想比较认可。
“若只是将金鸡山公园建成一般的绿地公园太可惜了。”袁教授说,金鸡山公园是福州少有的城中山丘公园,且在温泉脉络旁。若能大手笔、高水平重新规划,将温泉公园延伸到金鸡山公园,把金鸡山公园建设成集温泉疗养、温泉游乐、温泉体育、温泉美食等业态于一体的温泉公园,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温泉之都的宜居宜业优势。
魏杰故居
金鸡山风景名胜
魏杰故居
魏杰,福州东郊菜园口人,字从岩,号拙夫、鹤山樵者。生于清嘉庆元年,卒于光绪二年,是当时名重闽郡的名流雅士。魏杰一生好学多才,在诗词书画方面深有造诣,作品颇丰。魏杰一生倾囊公益,扶贫济困,尤其致力教育,敦化风俗。
1993年,魏杰故居迁址金鸡山重建,2002年4月开工,当年10月建成。2003年5月,福州市政府投资三百万元,深度开发建设魏杰当年开发的鼓山十八景,魏杰文化一时盛传于省城。
魏杰草庐是福州清代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福州古建筑和魏杰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文物价值。它背靠金鸡山,左环康山麓,右绕晋安水。其建筑风格灵巧精良,具苏州园林之秀,设计意境儒雅清隽,极富传统文化韵味,是福州古建筑之佳作。草庐门首立一座文星塔。主体面积五百平方米,分祖厅、寿泉精舍、静修书屋、泉石居四区。轩榭花石布局有致,疏密错落。祖厅是魏氏子孙祭祖处,寿泉精舍是主人读书写作之处,静修书屋是魏门子弟及东门一带里闾孩童读书之馆,泉石居是闲居自娱之室。
金鸡山地藏寺
地藏寺位于福州市东门外金鸡山下。据传,寺始建于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原名“法林尼寺”,是福建最早的尼庵,后来尼散寺废。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重修。五代闽王时(公元936~945年)改建为报恩寺。现在的地藏寺只是报恩寺的一个殿宇。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和扩建,规模宏伟。可惜再度遭受大火,殿毁寺废。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信徒鹤山樵者等集资将报恩寺的地藏殿重修,并定名为“古迹地藏寺”。在清朝时曾勒石布告:“大清同治甲子年绅耆募捐重建地藏寺大土殿、文昌祠、斋堂、拜台,重修前殿、两庑山门,公禁不许租停棺柩,寺僧如有不遵,立即斥逐不袋,勒石永记。”清末,信坚、自通、秀岩等法师主持管理该寺。当时戊戌维新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林旭,在变法失败之后被清廷杀害,其棺运回福州,就曾停枢于此寺中。1930年,尼姑德钦法师为“振兴地藏”,率双溪庵尼众出资接管该寺,并移棺96具葬于陈家山。在德饮法师的主持下,寺庙整修一新,尼众也达数十人,成为福建省著名的女众丛林。
1979年后,地藏寺逐渐恢复旧观,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寺庙。
如今地藏寺经过10年的翻修,面貌焕然一新。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客堂、五观堂、念佛堂等殿宇。整个寺庙坐东面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