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曾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在北京少雪的冬天,我来到了这座被白雪覆盖的音乐之城。
古老王朝的音乐回声
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古典音乐历史上,维也纳这座城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哈布斯堡王朝的贵族们始终保持着对音乐的绝对“热爱”,从现代人的角度,也或许是一种单纯的炫耀。他们聘用了欧洲最好的艺术家和大量的宫廷乐师,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条件和安静的创作环境。
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逐渐形成。他们先后在维也纳这座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城市生活和创作,三位艺术家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同时在音乐的创作上也有先后的传承关系。渐渐地,传统的宫廷音乐从庄严的赞美诗中解放出来,加入了更多生活元素和情绪表现。维也纳包容性的多元文化,开创了整个欧洲的音乐发展的新浪潮。
1. 维也纳“美泉宫”花园,一座乐师的雕塑静静矗立,仿佛还能听到神童莫扎特为玛利亚特雷西亚(奥地利国母)演奏的华美乐章。
2. 勃拉姆斯的雕像就像他的音乐风格一样简约。
3. 古典音乐已经成为维也纳生活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古典音乐的海报,在这里听音乐会就像用餐一样不可或缺。
城市里的交响
1. 夜幕下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2. 金色大厅内部,让我们想起熟悉的新年音乐会转播
3. 公园里的莫扎特雕像
4. 维也纳人心中的盛殿国家歌剧院
走在维也纳的街道上,你随时可以感受到音乐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明快节奏感”。一条条分散型的街道、一区天主教堂的哥特尖顶、议会大厦华美巴洛克,还有指环大街上咚咚作响的有轨电车、维也纳大学平静的图书馆以及中心花园雪后的脚印……维也纳交织出一部萦绕于空气中的交响乐。
对中国的音乐爱好者来说,维也纳金色大厅是心中的圣殿。初见时你会诧异她的不起眼,不过细看之下会发现金色大厅的外观非常精致,内部装潢也富丽堂皇。距离金色大厅不远,穿过几栋18世纪的楼宇就是城堡公园,那里是莫扎特雕像的所在地,也是维也纳的标志之一。这位来自萨尔斯堡乐师家庭的音乐天才,6岁就已经登台演奏,维也纳是他最爱的城市,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创作于此。
维也纳市中心另一座重要演出场所——国家歌剧院是当地人心中的圣地,从规模上看几乎是金色大厅的4倍,建成几百年间一直是维也纳最重要的演出场所,人们以在这里欣赏经典而感到荣耀。相比之下,金色大厅反而并不那么受宠。
那些沉睡的音符
1. 维也纳中央陵园入口
2. 海顿当年演奏过的音乐厅
3. 海顿博物馆里留下的古老乐谱
4. 艾森施塔特的海顿博物馆中的17 世纪展品
5. 莫扎特衣冠冢上精致的少女雕塑
6. 贝多芬的墓碑前摆放着一束束被白雪掩盖的鲜花
离开繁华的维也纳市中心,我造访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地——位于维也纳东南的小城艾森施塔特,这里是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故乡。这片土地曾经的统治者埃斯泰尔哈吉家族是哈布斯堡王朝最重要的追随者,在奥地利举足轻重。上层社会频繁的社交活动,让乐师们拥有展现才华的机会及稳定的创作条件。
漫步这座巴洛克建筑林立的小城,昔日的繁华依稀可辨。走进海顿曾经工作过30年的音乐大厅,看到的是富丽堂皇,名家的绘画作品布满整个房顶,闭上眼睛,似乎昔日的音符已经迫不及待挤进你的耳朵。
回到维也纳,我按照旅行手册中的指引来到了维也纳中央陵园,这里长眠着多位改变音乐发展史的艺术家。从陵园的音乐家墓地入口,便可看到远处的3座18世纪的墓碑,分别是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走过白雪皑皑的地面,可以看到许多墓碑前都摆放着一束束鲜花,仿佛到处都弥漫着那些被唤醒的音符。不论多少时光流过,那些闪耀的音符会永远长留在人们心间,就像莫扎特墓碑上的一句话:生前这座城市给他的太少;死后他给这座城市的太多。